文/李玉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保障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婦女和婦女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國婦女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1月23日,《上海市婦女權益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并將與我國婦女權益保障法(2022年修訂)施行日期一致,自2023年1月1日起同日施行,這是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后第一部通過的地方婦女權益保護法規。《條例》共十章七十條,對婦女權益保障工作的指導思想、各項具體婦女權益和救濟措施等都作了明確規定,為在本市營造尊重婦女、保護婦女的社會氛圍,充分發揮婦女在經濟建設、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婦女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球婦女峰會上指出:“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追求男女平等的事業是偉大的。縱觀歷史,沒有婦女解放和進步,就沒有人類解放和進步。”2021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得到深入貫徹落實,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的制度機制創新完善。”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合法權益,連續寫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報告。
《條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明確規定保障婦女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完善做好婦女工作的責任體系,采取必要措施保護婦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權益,保障男女享有同等機會,獲得同等資源,得到同等發展;明確將保障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作為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婦女事業的發展水平、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貢獻度較高,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的途徑更加多元。隨著婦女健康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的穩步提升,婦女發展環境也日益優化。保障婦女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既能有效提高婦女地位,推動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也能極大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活力。
婦女權益是基本人權。《條例》明確保障婦女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人身和人格權益、文化教育權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財產權益、婚姻家庭權益,并著重在幾方面突出“上海特色”。
保障婦女從事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專業活動的權利,并提供必要的條件。《條例》完善了女性人才選拔培養的相關制度和措施,根據有關規定,在高層次人才發展計劃、有關評獎、項目申報中,對符合條件的婦女,可以適當放寬年齡限制,更好發揮女性人才在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中的作用。
加強婦女健康權益保障力度。《條例》對婦女婦科病、乳腺病篩查以及婦女特殊需要的其他健康檢查作出了規定,并推動為適齡女性未成年人接種宮頸癌疫苗,授權衛生健康、財政等部門作出具體規定。同時,關注困難婦女、中老年婦女的健康需求。《條例》規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至少每兩年安排退休婦女和生活困難的婦女進行一次婦科疾病、乳腺疾病的篩查,并可以視情增加篩查項目。
開展女性健康保險。在立法論證過程中,相關部門深入研究了婦女健康金融產品和相關政策,積極協調溝通推出新的婦女健康保險品種,以進一步豐富婦女健康類保險產品的供給,提高健康保障水平。為此,《條例》明確支持、鼓勵保險公司開展婦女健康商業保險業務。
加強生育支持和保障措施。《條例》根據國家關于支持生育的系列政策措施,結合上海工作進展,明確未就業婦女、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婦女、靈活就業婦女按照國家和本市相關規定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享受相應的生育待遇。同時,在已將分娩鎮痛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的基礎上,明確本市將按照國家部署,將適宜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保障婦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條例》明確本市普及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以及其他特殊生理期的健康知識、衛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有關部門、群團組織等應當為有需要的婦女提供生理健康指導、心理健康服務。
在立法調研、論證修改的過程中,立法機關聽到了廣大婦女的呼聲和意愿,立法得到了社會各界婦女的充分支持和參與,她們中有外來務工婦女、農村婦女、女律師、女醫生、女科研工作者、女宗教人士等,她們是各行各業婦女開拓進取、拼搏奉獻、建功立業的代表,她們以真情實感積極為立法建言獻策。
如何為外來務工婦女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如何在國家“三孩”政策的背景下為婦女就業提供支持?如何預防和制止性騷擾、家庭暴力?……《條例》回應了這些婦女關心關注的問題。
《條例》明確鼓勵和支持婦女創新創業創造,依法保障婦女在就業創業、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完善就業保障政策措施,為婦女創造公平的就業創業環境。禁止就業歧視,將性別歧視行為納入勞動保障監察范圍。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按照有關規定為困難婦女提供就業創業支持等服務,關心關愛外來務工婦女;要發展面向婦女的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幫助她們適應社會和就業市場變化,助力改善婦女發展環境。
《條例》細化了學校、用人單位、公共場所的性騷擾防范責任。規定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措施,制定禁止性騷擾的規章制度,暢通投訴渠道,建立和完善調查處置程序,把預防和制止性騷擾納入教育培訓的內容,保護受侵害婦女。
《條例》明確將婦女權益保障作為家庭教育工作的內容,把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納入各地區、各單位平安建設工作范圍。公安機關應當將家庭暴力案件納入接警受理范圍,及時出警;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應當及時制止,做好調查取證工作;對家庭暴力行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或者治安管理處罰。
“沒有婦女,就沒有人類,就沒有社會。”為婦女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消除對婦女的歧視、偏見和暴力,將使社會更加包容、更有活力,全社會共建共享一個對所有婦女、對所有人更加美好的社會環境。
婦聯組織的根本任務是聯系和服務廣大婦女,通過立體化、多層面的婦女組織,最廣泛地把廣大婦女吸引過來、凝聚起來,讓廣大婦女在身邊就能找到婦聯組織,并在需要時刻得到及時的幫助,真正使婦聯組織成為婦女可信賴的依靠。
《條例》明確婦女聯合會的定位。婦女聯合會應當發揮好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按照法律、法規和章程,代表和維護各族各界婦女的利益,代表婦女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婦聯要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傾聽婦女意見,反映婦女訴求。
《條例》明確婦女聯合會的職責。各級婦女聯合會及其團體會員,可以向國家機關、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推薦女干部。婦女聯合會對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要求并協助有關部門或者單位查處;對不予處理或者處理不當的,可以提出督促處理意見,必要時可以提請同級人民政府開展督查。
《條例》賦能婦聯組織,使其更有力地團結服務廣大婦女,激揚巾幗之志,凝聚巾幗之力。在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征程中,巾幗攜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創幸福美好生活,綻放最美的“她”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