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佳瑩
“我們立法信息采集點提出的明確定義‘全域創新’概念的建議被《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完全采納!”當大零號灣立法信息采集點負責人、閔行區人大代表張志剛把這條消息發在立法“粉絲”群,立馬讓大家高興不已。前不久才在調研座談會上提出的建議,這么快就被列入法條,參加座談的幾位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都不敢相信。
“原來總覺得立法是特別‘高大上’的事,是專家和政府的事,跟我們這樣埋頭做科研的企業沒什么關系,這次竟然通過立法信息采集站,把我們對法規修改的建議‘直通’到了立法機關,變成法條,太有參與感了?!眮碜源罅闾枮衬钔ㄖ悄艿膭撌既耸】嫡f。立法信息采集點負責人張志剛也說:“采集點8月成立,沒想到第一次參與立法征詢,建議就得到了采納,很有成就感,給我們立法‘粉絲’很大鼓舞,大家都感到立法這件‘專業事’變成了我們的‘身邊事’,我想也一定會激發大家更大的參與積極性。”
在8月30日市人大常委會發布對《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草案)》進行意見征求的公告后,張志剛就將公告轉發至企業聯絡群,收集企業負責人的建議,并敲定了座談的時間。最初群里反響平平,有些人覺得法律制定和自己沒什么關系,隔行如隔山,對法律制定他們并不專業,甚至有人覺得這就是走個流程的事。
9月2日,在張志剛主持下,與會的企業負責人一起逐條逐句認真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討論,大家暢所欲言。在一個半小時的頭腦風暴后,初步匯總了27條建議,采集站聯絡員與街道專職工作人員對文字經過數次修改與完善并交各企業負責人確認后,最終交至區人大法制委、監察和司法委。
參與討論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石嶸昱說:“在討論的過程中,一下子就有了參與感,原來法律離我們這么近,我們有想法就能直接提出來,看到工作人員把我們的每一條建議都認真地記錄下來,還與我們反復核對,真正感到自己的聲音被聽到了?!?/p>
與此同時,作為街道人工智能產業另一方主陣地的閔開發園區也開展了一場立法建議征集會。9月5日,在閔開發立法信息采集站,專家學者,區七屆、六屆人大代表,人工智能企業以及立法“粉絲”等展開了熱烈討論,最終匯總出8條立法建議。由區人大代表、博朗(上海)有限公司蔡德興和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方震提出的建議政府在人才培育、開發研發、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人工智能產業更大力度扶持的立法建議被完全采納。
除了在大零號灣和閔開發立法信息采集站開展專題座談征詢外,江川路街道參與立法聯系點還專門聽取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交大凱原法學院等專業單位的建議,并通過開展網絡征詢,在“今日江川”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公告,收集參與立法“粉絲”的意見等,為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出了52條富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江川路街道是閔行區首批“參與立法聯系點”9家單位之一。今年8月,街道召開了參與立法聯系點工作推進會,在區人大常委會的指導下,街道以科創和智能制造為特色,將立法聯系采集的觸角延伸至街道社企校各領域,讓來自基層、群眾的建議傳達給立法機關,貫徹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讓立法這件“專業事”變成人民群眾的“身邊事”。街道構建了參與立法聯系點、信息采集站以及相關參與單位的“1+7+X”立法聯系工作網絡和專家人才庫、專職工作人員以及立法“粉絲”的“1+1+N”立法信息采集專班,并制定了啟動征詢任務、征求意見建議、上報報告定稿、促進法治建設的參與立法聯系“八步法”工作流程。通過“線下征求、線上征集”相結合,基層群眾與專業專家相結合,定點征求和開門征集相結合的方式,8月以來,共對3部法規草案進行了征詢,覆蓋1460人,收集建議67條,其中關于《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草案)》的2條建議被完全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