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景明 徐俊良

為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迫切需求,靜安代表團在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上,首次以代表團的名義提交了《關于加快制定〈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和管理條例〉的議案》。得到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被列為大會一號議案加以推進落實。立法工作啟動以來,靜安區人大常委會積極與市人大法制委和社會委聯動,探索“三方賦能”工作機制,為市、區代表和居民群眾參與人大立法搭建有效平臺,努力讓立法實踐從議案提出到草案修改完善的全過程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的聲音,為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貢獻靜安智慧。
潘書鴻代表起草這份議案的初心來自于近年代表聯系社區活動中聽到的群眾呼聲,他始終思考著“如何讓弱勢群體也能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很快,提議得到了靜安代表組全體代表的共鳴。在區人大常委會的保障支持下,代表們深入市人大常委會江寧路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和區基層立法信息采集點聽取意見建議,并最終以靜安代表團名義向大會提交了議案,呼吁以法律制度來保障上海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這份議案也得到了老年人、孕婦等行動不便的其他社會成員的普遍支持。靜安區人大代表章旨欽建議:“社區老年人對無障礙居家生活環境改造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希望代表團議案能夠充分反映老年群體的訴求。”
《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草案)》形成后,靜安區人大常委會顧云豪主任對意見征詢工作提出了“三個廣泛聽取”的要求:“要結合議案辦理和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廣泛聽取市、區人大代表意見;要發揮江寧路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和全區12個立法信息采集點作用,廣泛聽取社區居民群眾意見;要通過‘家、站、點’平臺,廣泛聽取樓宇、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各界的意見。”在實踐“三個廣泛聽取”的同時,區人大常委會創新探索代表工作室、專工委、人大街工委和鎮人大相互賦能的運行機制,與江寧路街道人大工委和南京西路街道人大工委實施項目聯動,重點針對《條例(草案)》中涉及的政府相關部門職能職責以及各自領域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情況等開展調研;組織代表深入上海假肢廠、恒隆廣場等企業和商務樓宇聽取意見建議。
凝聚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家、站、點”平臺,立法聯系點和信息采集點成為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過程的重要載體,也為更多代表直接參與立法創造了條件。據統計,市、區人大聯動召開的5場征求意見座談會中,共有市、區代表39人次和部門、企業、居民代表35人次參與,收集意見建議155條,向市人大報送修改建議43條、工作建議20條。
通過人大代表“家、站、點”的“民意窗”以及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直通車”,一句句來自群眾的真知灼見被轉化為一條條法規條款。“我們小區殘疾人有378名、獨居老人100多名、老年人1000多名,占整個小區人數的40%,希望政府加大對社區困難群體家庭適老化改造的補貼力度。”收到江寧路街道三樂里居委會主任反映的情況,市人大靜安代表組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層社區、居民家庭,及時總結靜安區在加裝電梯、坡道改造和家庭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的經驗,提出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設施改造應當給予適當補貼等修改意見。
無障礙環境不僅包括設施建設,來自靜安區殘聯的殘疾人代表建議,要重視文化場所的無障礙“軟環境”建設,以法律固化好的經驗做法。對此,市人大靜安組代表潘書鴻、陳宏等積極開展調研,認真歸納分析靜安區現有的數字無障礙圖書館建設、無障礙電影放映等公共文化無障礙服務,總結各街鎮推廣的“陽光基地”等助殘、托養、培訓殘障人士機構的有效做法,對《條例(草案)》提出了要推動數字無障礙圖書館建設、在公共服務中為殘障群體提供更多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提升社區等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服務意識和水平等意見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