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岳川
上海近代工業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尤其是“一江一河”沿岸工業發展更是上海近代工業發展的先驅。上海作為我國近代工業發展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擁有大量富有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工業遺產,我國的紡織、造船、機械、煙草、橡膠、鐘表、光學等工業均發源于上海,鐫刻著“中國制造”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集體印記。同時,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既是近代中國經濟文化中心、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更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祥地,有著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承載大量富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工業遺產,是不可多得的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但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忽略了對這些具有特色的工業遺產的足夠重視,導致部分工業遺產遭受毀壞,甚至消失。就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和市政協文史委聯合開展的專題調研,以及市人大、市政協開展的相關現場調研來看,十多年來,上海工業遺產存量呈現遞減趨勢,特別是2009年尚存有100多處工業遺存的蘇州河十八灣沿岸,如今只留下不到1/3。更令人遺憾的是,除去那些已經拆除出售了老廠房機器設備的工業遺址,還有一些尚能保留的老工業建筑也只是剩了個空殼子。
從時間上來看,工業遺產保護刻不容緩。根據上海市政府《黃浦江沿岸地區建設規劃(2018—2035年)》《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2018—2035年)》,黃浦江濱江段和蘇州河沿岸地區以建設世界級濱水區為總目標,都已有較系統的規劃開發方案。如何結合規劃中的建設,對工業遺產進行保護變得尤為緊迫。
筆者認為,應在工業遺產保護性開發的基礎上,通過特色產業園區開發、“工業銹帶”蝶變“生活秀帶”等方式,讓工業遺跡在傳承上海文化文脈的同時,也能為經濟文化發展和市民休閑娛樂帶來新的活力。其中,工業旅游是推動上海百年工業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展示窗口。目前,上海有工業旅游景點約120家、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19家、國家工業遺產旅游基地1家,通過將老工業遺存所特有的歷史底蘊、文化內涵和想象空間轉化為傳承工業文明的載體,努力打造工業旅游示范性標桿。筆者認為,應在進一步加強上海工業遺產保護的同時,推動上海工業旅游轉型升級。
首先要加強“種草”的力度。應加大工業遺產保護開發的宣傳力度,充分發動各類媒體圍繞上海工業遺產拍攝記錄歷史的動畫片、話劇、音樂劇等,繪制插畫故事,使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了解認知城市的歷史變遷和人文特色,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工業旅游,讓工業旅游對廣大群眾有更多的吸引力。
其次,要提升“引流”的能力。上海的一江一河沿岸沿線集聚了諸多工業遺產資源,從中孕育和滋養了上海工業文明。特別是“母親河”蘇州河蜿蜒流經多區,可通過游覽航線的開通、浦江游覽線路功能拓展、長江口陸島線路優化為主線,將水岸聯動起來,串點成線成面,把江河航線和水岸工業旅游、網紅打卡點、特色餐飲點等相結合,為激發上海都市型旅游消費創造新亮點。
同時,要驅動科技賦能工業旅游。通過數字孿生和元宇宙等新技術的引入,將工業現場和虛擬世界相互映射、相互賦能,還原歷史工業資料和生產場景,暢想未來中國智造,以VR、AR、MR等多種新型交互形式,讓市民游客有更多時空穿梭、虛實交融的參觀體驗,提升這些都市旅游線路的臨場感、趣味性和知識性。
今年以來,上海已明確以工業旅游為抓手,進一步打響“上海旅游”品牌,推動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對促進上海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弘揚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讓工業旅游等文旅資源創造消費流量和彰顯城市形象,讓廣大游客真切感受上海都市型旅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