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吳玥萱

談到民生,就不得不提大多數人較為關注的醫藥問題。隨著科研能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內新藥研發產業逐漸興起,正在挑戰大多數企業都在走的“Me-too跟隨”之路。如果說新藥研發是一場接力長跑,“0到1”源頭創新則是第一棒。起點是教授的科研發現,另一端是源頭創新藥,百放英庫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放英庫”)則是聯動這個過程的橋梁。面對創新,作為北京市第一家面向全球的原創新藥開發平臺,百放英庫讓北京新藥研發開啟了“Me-too跟隨”到“原始創新”之路,打造本市首個全球新一代原創藥發現平臺。
2021年年初,百放英庫入駐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貝倫產業園,是北京首個全球新一代原創藥發現平臺。百放英庫按照國際標準,設計裝修了4000多平方米的帶有孵化平臺的化學生物實驗大樓,配備了世界先進的實驗室儀器設備,并組建了世界一流的具有豐富新藥研發和企業管理經驗的專業團隊,整合產學研各種資源,加速科學轉化,釋放原創研究價值。
“百放英庫通過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及對原創項目轉化的創新模式,建立針對原始創新項目引進的篩選和評價機制,吸引優質的原創研究進入百放英庫,對優秀項目孵化至產業化初期。”百放英庫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單倍博士告訴記者,“所謂孵化就是把一些源頭創新變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藥物分子。平臺每年將篩選引進多個原創研發項目,形成獨有的鼓勵生物醫藥原始創新的產業生態。”
作為國內新藥發現平臺,百放英庫把推動源頭創新孵化的方式稱之為“百放模式”,這種模式與美國生命科學知名風投FP的孵化模式相類似,即從源頭出發,聯動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與產業,將專家學者的原創“想法、概念”轉化落地為“有助于患者的藥”。
在單倍看來,創新的源頭在科研機構和醫院里,如何將科研的“發現”落地,則需要產業界的助力?!鞍俜庞煸瓌撔滤幏趸脚_的使命就是從最新的學術成果里發現可以研發新藥的線索,做出候選化合物,完成‘藥物發現’。另一方面,我們提供跨國企業標準的專業實驗室,與科學家企業家合作,聯合研發原創新藥?!眴伪督榻B,“源源不斷地把高校里學術發現的那些資源實現成果轉化,并且與我們入駐的企業一起打造一個生態圈,然后加上貝倫產業園,逐漸在海淀區、北京市打造一個大的生態圈?!?/p>
記者在百放英庫的二層孵化器看到,康邁迪森、碳納醫療、思合基因、睿脈醫藥4家孵化公司已經入駐,這些公司擁有各具特色的技術平臺,并都注重于新藥研發,由百放英庫專業做藥團隊賦能加速,互利共贏。截至目前,百放英庫已和清華大學、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等開展了多個原創新藥研發合作項目。

據介紹,目前百放英庫已啟動了9個項目,覆蓋心腦血管代謝性疾病、免疫腫瘤、呼吸系統疾病3個領域,其中一半項目已找到了先導化合物,并正在化合物優化的過程中。目前正在各種疾病模型上進行體內藥理藥物實驗,以及臨床前安全性的實驗。多個全球知識產權的申請已完成提交,后續每個項目都會產出新的IP。另外,一款靶向宿主蛋白酶針對新冠病毒的小分子口服原創新藥也在研發中。“下一步計劃就是把百放模式走通,然后擴大,為學校更多科學發現提供一種新的機制,把我們說的做原創新藥的大生態圈建起來?!眴伪墩f。
百放英庫通過獨特的百放模式,以共同創業共享權益的形式,搭建科研成果向新藥轉化的橋梁,提高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引領中國制藥走向世界。未來,海淀區還將支持更多新型研發機構、專業服務機構以及企業在中關村科學城落地生根助推中關村科學城醫藥健康產業“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