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景天

十月的北京天高云淡,農場里大片成熟的稻穗散發出誘人的氣息,這是豐收的季節。10月23日,上莊鎮智慧農場405畝京西稻正式開鐮??粗r場上正在轟隆隆作業的博創聯動無人農機有條不紊地、筆直迅速地收割著,作為這些智能農機設備的制造者,北京博創聯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陶偉很感慨:“上莊鎮的京西稻智慧農場項目,應該說是博創在北京市首個全場景的智能化技術在農場落地的項目。在這次整個‘耕種管收’全過程里,不管是在耕整地的環節用智能化拖拉機去替代傳統機器實現高效、高質量作業;還是在插秧環節里面,會比傳統插秧機節省至少一個人工的同時還能帶來高質量的作業;以及在今天展現的收割過程里面,通過智能化收割機去迎接豐收的喜悅,我們都看到了,如何運用智能化技術賦能傳統第一產業?!?/p>
“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社會的發展和各個部門的支持?!碧諅ピ谄肺敦S收喜悅的同時,意氣風發:“智能技術應用在農業機械以及農業物聯網等方面,其實是給予了博創聯動很好的一個發展契機,當然也讓我們肩負著很重的使命——開啟全新的‘慧種田’時代,讓技術真正賦能傳統第一產業,創造出屬于博創聯動的價值。”
“在沒有‘智慧’農場工作之前,這里的產量在700斤/畝左右。從今年整體來看的話,智慧農場京西稻整體的產量應該是在900-950斤/畝,每畝提升了約200斤。所以在農業生產上,它其實有一個很高的產量提升。”博創聯動智慧農場負責人孫祥明告訴記者:“這樣的提升,正是博創聯動持續以創新技術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最好體現?!?/p>
據介紹,上莊鎮京西稻智慧農場項目于今年4月份開始建設,6月13日完成春耕春種,11月將完成一期“耕種管收”所有內容建設。其中的項目核心建設內容包括建設覆蓋水稻耕種管收全過程的無人作業農機;建設基于物聯網的作物精準種植系統實現水稻的精準化種植管理,具體包括農田“四情”監測系統、稻田智能化灌溉系統及配套的綠色高效精準栽培數字化模型;構建無人農場數字化綜合管理云平臺;建設京西稻全過程質量追溯系統;建設無人農場綜合運營指揮中心、田間數字農業展示及配套產學研服務,實現擬建無人農場的管-控-看-學-推全覆蓋,凸顯科技引領、模式創新與可示范推廣。
在全流程智能化建設歷時近一年后,孫祥明帶領團隊進行了水稻畝產的測算和分析:“相較于往年每畝700斤的稻谷產量,今年初步估算產量可達900斤-950斤,每畝即可增產近200斤。同時,通過對生育期光溫水氣熱的綜合分析,水稻品質有顯著提升。”
此外,在節約農場管理成本及人工成本數據分析上,這405畝農場日常管理,只需要1個人,且對其無特殊農技要求;相對于傳統人工操作,無人農機作業可節約農機手,成本更少,同時可解決傳統農場無法解決的農藝,如衛星平地。畝均節約人工成本630元。
從“會種田”到“慧種田”,博創聯動通過衛星導航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實現了指定農業區域自動行駛作業,實現無人操控下的全自動作業,讓創新科技為農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博創聯動在這里形成了一整套智慧農場可持續運營模式,并為后續智慧農場在全國的推廣提供技術與模式支撐?!睂O祥明表示。
“我們做的智能化農機產品,不僅要性價比高,還要真正滿足群眾需求,讓農戶真正認可?!碧諅フf。
農戶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在實現第一代智能農機落地之前,陶偉輾轉各地,深入農場,邊觀察邊了解,“能夠避開田里的野兔子不是最需要的,反而會增加成本。想要替代傳統農機,智能化農機首先要做到的,是直線作業!”陶偉介紹:“不僅要讓農機在土地里走直線,還要實現更難的,在泥地里走直線。”從前一年春耕時帶著研發人員,不停收集問題、做算法更新和程序升級;到使用最大強度測試博創系統的抗壓能力,以保證機器高負荷運轉時仍然穩定。第二年春耕,“農戶打來報錯的電話少了!”陶偉松了口氣:“插秧機的速度可以達到1.6米每秒,15天的作業季可以節省人工費6000元,提高效率10%—20%?!蓖瑫r,植入“作業深度保持一致”命令的智能操作也在同步開發中,不僅播種,像開溝、平整土地等工作也都能保證效果。
以自動導航和精準控制深度為主要功能,陶偉帶領團隊就這樣開發出了一套智能系統,取名叫1.0?!皬难邪l到上市,我們的1.0經歷了多重困難?!碧諅ソ榻B,為了推廣系統,他改變了銷售模式,跨過中間環節,直接面對機手或者農場主,“我還跟經銷商提出‘給一部分補助,共同辦培訓班+新車試駕活動,手把手教會大伙兒使用’等扶持策略。而且,每周我都拿出3天時間,留給客戶,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推廣?!?/p>
在實現智慧農業的過程中,為了改變農村傳統的人工手動種植模式,國家在農機購置補貼上給予了大力支持?!百~劃得來、活干得多,所以一部分農民的思想加快了轉變,智慧農機的銷量增長喜人,博創聯動的發展也邁入了新時期?!碧諅ソ榻B。
作為于2014年12月在東升科技園成立的博創聯動,從農業機械智能控制、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業物聯網技術入手,多年來始終深耕智能農業領域,致力為農業從業者提供全維度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打造面向全球的科技農業生態。
“今年,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部署了30項重點任務。其中,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被列入重點任務之一,并將博創聯動的智慧農業應用作為其中一個典型的全國性的機器人示范應用。同時,博創聯動榮獲國家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碧諅フ劦健?/p>
截至目前,博創聯動已經和國內大型農機企業聯合推廣超過1000臺的智能化拖拉機。在國家北斗農機大數據平臺上,大約52萬臺在網車輛里,有超過一半由博創聯動提供物聯網技術和后臺數據服務。此外,目前市面上最新的大馬力拖拉機以及大馬力收割機上邊的高端智能控制系統,包括像“沃得”采棉機(江蘇沃得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聯的甘蔗收獲機等農機高端智能控制系統方面,博創聯動主要負責這些全車的智能化系統替代進口的核心零部件和智能控制系統等方面。
“博創聯動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既離不開博創聯動每位同事的拼搏努力和奮發有為,同時更離不開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以及相關政策強有力的支持?!碧諅フ劦健R恢币詠?,多位市區領導前來博創聯動公司考察,無論是海淀區、中關村科學城,還是上莊鎮,對于博創聯動在海淀的發展,在上莊鎮的智慧農業項目落地,都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和幫助。
在當天開鐮儀式現場,北京市海淀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建成的京西稻智慧農場項目是海淀區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的創新探索,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要求的重要舉措。希望未來以博創聯動等為代表的創新科技企業持續發揮技術優勢,與屬地科研院所共同攜手、共同賦能科技農業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智慧農機走進田間地頭,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充分發揮示范作用,推動數字農業在海淀的推廣應用,為實現種好“中國糧食”端牢“中國飯碗”發揮更大作用,為北京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