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池華
(廣東省英德市第一中學,廣東 清遠 513000)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1]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在實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物理實驗是幫助學生建構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規律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遷移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良好科學態度與責任的重要途徑。
物理實驗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價值。通過實驗探究,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產生原因,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法,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促進問題解決能力、分析論證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高階能力的發展,提升“科學思維”能力。學生分析情境問題后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操作并獲取實驗數據,根據實驗數據的處理結果得出結論,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之間分工合作、討論交流,落實“科學探究”的培養要求。實驗中根據客觀的實驗現象提出研究的問題,經過嚴謹細致的實驗操作,基于實驗證據獲得物理知識,再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社會和生活,這正是“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目標的具體落實。[2]
觀察是指人迅速、敏銳地發現事物細節和特征等方面的能力,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科學發現基于仔細的觀察,科學探究源于問題,而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與思考,觀察是收集科學事實、形成科學認識的基礎,是檢驗假說和理論的重要方法。
例1:在“平拋運動”教學中,實驗器材如圖1所示,請按下列要求進行不同形式的實驗操作并完成相關的觀察。

圖1
(1) 在實驗裝置中有幾個小球?
(2) 每個小球在釋放后分別做什么運動?
(3) 將A球和B球同時釋放,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4) 將A球和C球同時釋放,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5) 將三個小球同時釋放,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觀察能力具有層次性,學生對以上問題的回答表征了不同水平層次的觀察能力(表1)。

表1
在同一個情境中,有時只有一個現象發生,有時會有多個現象同時發生;有些現象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實驗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并針對實驗現象提出有依據的猜測,使觀察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通過演示實驗情境的創設,培養學生由單一的觀察到全面的觀察,由表層的觀察到深層的觀察,讓學生思考:觀察到的物理現象能夠說明什么問題?
在實驗教學中巧妙設計實驗情境,運用實驗現象或數據與學生的原有認知形成鮮明對比,產生強烈的思維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沖突背后的原因,自主構建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認識,提升思維品質。
例2:如圖2所示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實驗時先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筋的結點拉到某一位置O,為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成零度把橡皮筋結點拉到O點,得出分力與合力的關系為F=F1+F2;最后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也把橡皮筋結點拉到O點,得出F≠F3+F4,與學生之前得出的合力與分力的結論發生沖突。

圖2
在保證相同作用效果的情況下,設置如表2所示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排除錯誤判斷的同時尋找新的方法,換個角度思考往往就是創新思維的開始。

表2
學生在實驗中的發現與已有認知相沖突,從而對現有認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出疑問,萌發新的猜想,并在接下來的實驗中主動探究,尋找答案,這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的質疑、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
科學思維方法是人們認識客觀規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是連接知識與能力的橋梁,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關鍵。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重視研究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為他們探究未知問題提供基本的方法和必要的幫助,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圖3
例3: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認為“重的物體下落得快”,容易猜想物體的質量是影響下落快慢的因素??赏ㄟ^如圖3所示的實驗驗證這一猜想,實驗目的是驗證物體的質量是否會影響下落的快慢,所以實驗中應采用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保持兩物體從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然后通過3次實驗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實驗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方法,從不同角度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表3)。

表3 實驗內容及落實的核心素養要素
在物理教學中顯化科學思維方法的教育,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培養創新能力。[3]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要注重在實驗情境中滲透科學思維方法,讓學生經歷問題分析后運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問題研究,在循序漸進的實驗過程中領悟科學方法,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物理實驗是養成學生的科學態度、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實驗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在體驗實驗過程時要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
例如在“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等實驗中,科學家都善于從看似平常的現象中細心地觀察與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具有嚴謹求實的品質和百折不撓的毅力;有懷疑和批判的精神,不迷信權威,敢于挑戰權威,在事實的基礎上提出新觀點、新理論;運用創新的思維和實驗方法,通過理論分析與實驗論證,基于證據和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應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維過程,又有動手操作,學會分工合作,尊重他人,培養學生重實踐、重事實、重證據的科學態度,并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融入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物理實驗的育人功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人文觀、科學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在實驗情境中形成物理觀念;讓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探究,從而感悟科學研究方法和知識的發生過程,培養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創造性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4]養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形成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