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宏 原相輝 霍甜 邢媛媛 陜西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延安供電分公司
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指出:“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1]。
從延安時期開始,中國共產黨人從民族解放、人民當家作主到國家富強的偉大進程中,積淀了延安精神的基礎和精髓,在不同時代展現了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立足當前新發展階段,延安精神依然是國有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與靈魂,在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企業文化、內部管理、改革創新、發展壯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新發展階段下,延安精神不僅具有促進國有企業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推動力,更是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動力源泉。因此,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堅持弘揚延安精神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針對國有企業弘揚延安精神融入機制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生活戰斗的十三年,為延安精神的產生奠定了實踐基礎[2]。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是中國革命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升華,是我們時代精神的表現[3],在當代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總結,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主要包括: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4]。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國有企業,要自覺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
政黨的政治方向就是奮斗目標。在延安時期,我們黨以解救民族為己任,以民族獨立為目標,以實現人民解放為使命,用堅定的政治方向,吸引成千上萬革命者義無反顧奔赴延安,以正確的政治主張贏得了民心,最終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在國有企業發展中,應該用好延安精神這個中國共產黨人的致勝密碼,團結凝聚職工群眾,堅定信念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弘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求真務實的革命精神[5]。延安時期,我們黨面對困難和挑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用理論聯系實際,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為全黨的思想路線和行動自覺,為革命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國有企業在面對黨建存在著“四化”問題,面臨著諸多挑戰時,如何能使黨建工作變實、變濃、變強,讓新發展理念加快落實,迫切需要弘揚延安精神中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毫不猶豫修正錯誤的勇氣,拿出延安時期整風運動的魄力和勇氣,進行一場徹徹底底的自我革命。
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6],黨的宗旨體現了黨的性質。國有企業作為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必須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弘揚延安時期共產黨人克己奉公、以人民為中心的精神,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國有企業的價值追求和行動準則,時時刻刻校準發展方向,明確國有企業的本質屬性。
4.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顯著特征
在延安狹小陰暗的窯洞,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指引著中國人民立足自力更生,戰勝種種困難、風險和挑戰,取得了全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道路上,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依舊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展現了我黨自主、自強、自信的意志和決心。國有企業發展面臨著復雜的外部環境挑戰和艱苦的內部困難考驗,急需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挺過難關的精神力量,激發奮發有為的頑強斗志,助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把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到的力量,通過實踐轉化為國有企業干事創業的強勁動力,是國有企業弘揚延安精神的明顯成效。一方面,把黨的政治、組織和群眾優勢逐漸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基礎優勢,集結各種力量同向發力,每個黨支部發揮一流作用,每名黨員爭創一流業績,使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使黨建工作成為有效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力量。另一方面,在生產、經營、建設的每個環節中,樹立“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擔當意識,能吃苦敢碰硬,增強工作底氣,實現了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不會繞道走,奮戰在最前沿的黨員形象,使敢擔當、有作為成為主流。
但在國有企業弘揚延安精神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能逃避、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四化”問題在國有企業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制約了延安精神的落地,影響了黨建工作的推動力。通過實際調查發現:一是重業務輕黨建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弘揚延安精神與經營管理工作人為地割裂開,變成虛事情、軟任務,沒有完全“落地”。二是“兩張皮”現象比較突出,弘揚延安精神的行動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企業文化、企業經營管理方式沒有做到協調統一、相互促進。三是對延安精神的深度學習和深入理解不夠,對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時代價值的認知落后于企業發展需要,缺乏延安精神教育的長效機制等,缺乏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的方式方法,未能建立國有企業弘揚延安精神的融入新機制。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瑰寶,既是升華的民族精神,也是代表廣大人民的群眾精神,具有巨大的影響力。通過深入調研,請教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市委黨校等黨建專家幫助總結梳理,延安作風代表著進步、正能量、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品質,延安精神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作為當代國有企業,作為服務延安人民、服務延安社會經濟發展的國有企業,立足延安紅色資源優勢,通過多年來學習延安精神、實踐延安精神,在探索和實踐將延安精神轉化為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總結提煉了延安精神與國企發展相結合的“五種力量”,即:信仰信念的力量、忠誠核心的力量、服務人民的力量、艱苦奮斗的力量和自我革命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沒有信仰的堅守、信念的執著,精神就會“缺鈣”。延安時期,熱血青年以“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的毅力,為延安精神注入了巨大的信仰的力量。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國有企業發展的信仰信念的力量,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黨員學習的“第一課”,把延安精神作為“精神鈣片”為國有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增強篤定前行、砥礪奮進、繼續奮斗的底氣和勇氣。
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實現偉大理想的進程中,必須有堅強的領導核心,這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延安時期的成功實踐證明,維護黨中央權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建設中極為重要的關鍵一環,是完成黨的使命任務的堅強保證。在推動國有企業發展中,需要堅定的領導核心力量,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忠誠核心的力量,才能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
延安時期“只見公仆不見官”的政治環境,是延安時期黨風、政風的生動反映,為當代共產黨員樹立了學習的楷模。黨的七大把“為人民服務”寫入黨章,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濃厚的民本意識,始終把人民作為立黨之本。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帶領人民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因為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執政之基,堅持不脫離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延安時期在戰爭境遇“非常態”下,邊區干部群眾、抗日軍民沒吃沒穿,共產黨人帶領民眾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在南泥灣開荒種地、保障供給,不僅收獲糧食3萬石,更是為延安精神注入了艱苦奮斗的力量。中國革命勝利的實踐證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一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之源,是延安精神中的重要支撐部分。
延安時期的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真理,把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敢于革命,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找到取得勝利的正確途徑。在國有企業發展中,在需要發展改革的勇氣外,更需要繼承延安精神中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態度,汲取敢于自我革命的力量,要具備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擔當和勇氣,為干好新時代工作提供底氣。
國有企業要結合實際把延安精神融入發展的各個方面,賦予延安精神新的時代內涵。通過探索實踐,從文化機制、管理機制、示范機制、動力機制、創新機制五個方面建立融入機制,使延安精神與企業發展緊密融合。
“人無精神不立,黨無精神不強”。延安精神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為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精神資源,國有企業弘揚延安精神融入機制建設首先要從文化融入著手,將延安精神中信仰信念的力量注入企業文化建設中,提煉延安精神與企業精神的共同點,將兩者緊密結合,建立能體現延安精神實質的企業文化,使弘揚延安精神轉變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動力。在延安精神融入的進程中,以“三個抓手”將延安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企業文化建設、融入企業形象塑造,建立國有企業弘揚延安精神的文化機制。
堅持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弘揚延安精神就要堅定理想信念。國有企業要組織開展以延安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日常化學習制度,將延安精神學習和紅色教育融入日常學習教育中,用延安精神教育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讓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作用成為企業和員工的共識。
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延安精神與國有企業的使命和責任一脈相承,將延安精神的實質融入企業的價值理念、企業精神,加強文化體系建設,增強員工的文化認同感。通過弘揚延安精神和落實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形成企業寶貴的文化資產,使企業文化成為提高公司競爭力,促進和服務公司長遠發展的引領力和驅動力。
注重企業形象塑造。樹立弘揚延安精神的先進典型,對外樹立公司形象,對內樹立學習典范,通過身邊人、身邊事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真正把講政治、有信念、敢擔當的先進典型發現出來、使用起來,樹立企業弘揚延安精神的先進典范和積極形象。
延安精神是在攻堅克難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實質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符合國有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通過“三個強化”把握企業發展方向,把弘揚延安精神融入企業管理機制中。
強化管黨措施。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既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國有企業要強化黨委“第一議題”制度,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落實“一崗雙責”,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指導,建立黨員領導干部黨建聯系點制度。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業務工作全要素相融,堅持分級考核,以考核傳遞責任,夯實基層、基礎、基本功,切實擔負管黨治黨責任。
強化組織建設。建立黨建工作“月度任務提示”制度,具體工作見人見事見思想,對照黨建問題臺賬,推進黨建工作標準化提質。實行黨建帶工建,黨員一對一、一對多聯系基層供電所職工,推行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和“黨的工作到站所”,根據重大項目工程需求設立臨時黨支部,規范黨組織生活,強化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完善政治功能,充分發揮黨的政治、組織、群眾優勢。
強化實干興企。緊密結合國有企業發展實際,把解決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黨員領導干部領題創新,聚焦五大發展理念,明確管理和技術創新主攻方向,緊扣完成重大任務、推進重點項目、應對重大事件實踐中的關鍵問題,強化創新驅動,組建黨員創新攻關小組,請來講、出去看、內部賽,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從延安精神中汲取服務人民的力量,國有企業要主動尋找發展需要和人民需求,用革命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把弘揚延安精神融入企業示范機制中,教育引導黨員職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建好服務機制。建立各項服務標準落實倒逼工作機制,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建立各級黨員責任區,設立黨員先鋒崗,公開黨員服務承諾,組織員工全部加入服務臺區群眾微信群,第一時間掌握群眾訴求并解決問題。
建強服務隊伍。著眼高質量發展需要,繼續堅持以黨員隊伍為主力,加強高素質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多方式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多維度比武鍛煉員工技能,深入推進“崗位練兵”活動,以學帶練、以考促學,全面提升廣大員工技能水平,包括能干、能講、能寫等基本素質。
提升服務質量。建立服務質量評估體系,通過量化考核指標,統一服務要求。把顧客投訴作為寶貴資源,認真分析顧客的建議和意見,定期召開服務質量提升會議,分析投訴重點、查找突出問題,研討應對措施,改善服務問題,切實提高服務水平。
在建立國有企業弘揚延安精神融入動力機制的進程中,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催人奮進的力量,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把延安精神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紅色動能”。
風清氣正激發生產動力。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各方面,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加強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進行嚴格選拔、管理,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突出教育引導,實行思想教育、管理監督、嚴厲懲處協同發力,在企業內部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激發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動力。
迎難而上凝結干事合力。國有企業在新發展階段,面對發展轉型新問題和困局,要以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六保”“六穩”要求為前提,將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動力轉化為國有企業新發展格局下的生產動能,面對困難逆勢而上,積極主動作為,充分彰顯國企擔當,在自然災害、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不繞行,積極培育能吃苦敢碰硬的職工隊伍,凝結國企發展合力。
以人為本強化發展推動力。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倡導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把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作為工作常態,問計于實踐,問計于基層,問計于職工,充分發揮群團組織職能,密切關注職工思想動態,強化信訪維穩和輿論引導,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組織開展“為基層辦實事”“為職工送溫暖”專項行動,全力營造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
從延安精神中汲取自我革命的力量,國有企業要堅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嚴防脫離實際,不空喊口號,建立國有企業弘揚延安精神融入創新機制,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創新督導改進機制。堅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公司領導班子成員領題,部門參與調研,科學設定調研內容,及時發現焦點問題,深入基層,把真相查清弄透,及時使用轉化調研成果。每個黨支部都有一面問題墻,以上級點、自己找、群眾提的方式,滾動查找問題、整改問題,同時設立回音壁,整改完成情況接受群眾監督。
創新“黨建乘”融合機制。建立“融合黨建”理念,將延安精神中汲取到的“五種力量”植入到日常黨建中,把黨建有機融入公司安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各方面,實現黨建與經營的全要素相“乘”,在急難險重最前沿、為民服務第一線,激勵黨員干部職工走在前,作表率,用黨建引領發展,用發展檢驗黨建。
創新自律自醒機制。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扎實開展“以案促改”、立行立改巡察反饋問題,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節日期間開展明察暗訪,扎實開展損害群眾利益和違規收送禮金禮品問題自糾自查活動。深化黨章黨規黨紀教育,制定基層黨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照單問責問廉問效,建立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機制。
總而言之,持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建設企業、發展企業的力量,不斷找準黨建工作切入點,通過汲取“五種力量”,建立“五種機制”,使延安精神與國有企業發展緊密融合,能使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倍發揮;通過反復對照延安精神查找黨性差距,促使黨建和生產經營全方位融合,就能使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堅持用延安精神校準前進方向,加強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力,不斷筑牢國有企業發展壯大的根與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