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斌
(陜西省中醫醫院,陜西 西安 710003)
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以來,3個月的時間波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影響近70億人口,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最近兩年來,病毒不斷變異,疫情防控已成為一種常態。醫院作為保障人民健康的服務主體,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人流量大,交叉感染風險更高,其原有的服務流程、管理模式受到極大的沖擊,就診患者數量、收入、結余、員工待遇出現“四下降”,防控成本和運營成本出現“雙上升”,管理運營壓力陡然增大。
我國公立醫院是人民健康的服務主體,堅持公益屬性,在收支平衡的基礎上,微利運營。據《國家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統計,2018年全國有約25%的公立醫院虧損。在疫情突發時,由于城市封控、人員限流等原因,很多醫院被迫暫停了部分門診和非急診手術,患者就診困難,醫院收入大幅度減少。某省衛健行政部門統計了省內217家縣區級以上公立醫院運營情況,2020年1-3月,門診患者人數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9.7%,出院人數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7.7%,床位使用率降到了65.4%,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30.6%,醫療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9%,大部分醫院員工待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公立醫院由于人流量大,交叉感染風險高,疫情防控難度更大。國家衛健部門要求每家醫院必須細化防疫措施,加大防疫物資設備保障。醫院在保障患者就醫渠道暢通便利的前提下,既要做好患者預檢分診,保證人員入口關,又要做好職工的疫情防控,這無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特別是在疫情突然爆發時,我國的公立醫院在堅守本院防疫陣地的同時,派出了大量的醫護人員,承擔了社區核酸采集、定點醫院救治等任務,支援本地疫情防治,這就需要配備大量的檢測試劑、防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面罩、酒精等消殺防疫物資。同時,醫院要新建或改造發熱門診(病區)、隔離病房,及時發放一線防疫人員的防疫補貼,定點收治醫院還需添置必備的救護車、呼吸機、吸氧機、心電監護儀、移動CT等設備,疫情防控剛性支出加大。
2020年1-3月,某省統計的271家公立醫院收支結余為-6.3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42.6%。大批公立醫院收不抵支,面臨階段性虧損,現金流量呈凈流出狀態。資金規模較大的醫院情況尚好,而許多資金沉淀較少的醫院更是捉襟見肘。據統計,2020年1-3月,某省217家縣區級以上公立醫院中,有流動借款需求的公立醫院45家,占總數的16%,流動借款需求額17.13億元。疫情常態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樣也考驗著醫院的運營管理能力。公立醫院作為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只有主動適應這種常態,努力提高醫院安全、高效、可持續運營能力,才能保障人民健康。財務部門作為醫院的綜合運營保障部門,應化風險為機遇,摒棄慣性財務思維,通過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利用數字智能手段,打造患者遠程就診智慧平臺,信息協同,提高管理效率,實現“核算型”向“價值創造”“風險控制”的財務轉型。加快智能財務在醫院的應用,以提高財務管理服務保障能力,積極保障本院疫情防控工作。
全面預算管理在醫院內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開展全面預算管理,統籌資源,合理調整收支結構,能夠有效控制和降低費用成本支出,防范和化解運營風險。疫情常態化下,資源保障更為重要。醫院應充分利用全面預算管理這一科學的資源配置工具,引導資源有計劃地向疫情防控前線傾斜,把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醫院預算管理部門應及時評估疫情影響程度,據此調整醫院經濟運行規劃戰略目標,調整醫院醫療服務變化預期,重新對內部各科室的年度目標計劃與資源投入預算進行細化調整,從業務量、現金流、資源配置層面合理設定新的年度運行目標。在新的預算下,重新制定和控制整體收支平衡,調整相應的預算績效考核指標。財務部門牽頭,醫務、門診等部門配合,在預算編制時,應充分預測分析疫情對醫院運營目標的影響。預算目標設定及績效考核時,可將防疫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同時,細化支出預算,減少不必要支出,做好疫情常態化下長期過“緊日子”的準備,但疫情防控必須作為重點保障。對重點項目支出,根據疫情態勢,提前預判,積極溝通財政主管部門與承建方,及時申請調整預算,保證預算執行率到位。
疫情常態化下,醫院現金流入減少,公立醫院需做好資金統籌規劃,避免資金鏈斷裂。財務部門需通盤考慮醫院的經營流、籌資流、投資流,精準測算資金來源與支出,制定全覆蓋、能應對的資金組織方案。捐贈資金和項目資金做到??顚S茫y籌各業務部門的需要,做好資金預算,重點保障防疫物資設備和一線防疫人員補貼的資金需求。制定與合作銀行簽署長短期資金籌措的應急預案,以備自有資金不足時,醫院運營和防疫的資金需求。
隨著收入的降低,防疫支出增加,醫院成本管控壓力驟增。疫情常態化下,盡量減少節慶活動,盡量網上開展培訓、會議等。醫護、管理、后勤人員可根據疫情防控政策和在院患者流量科學調配,居家辦公。細化物資管理,壓縮水電支出,避免損失浪費。根據收支趨勢完善規模結構,測算成本費用占比及與收支增幅關系。關注和控制百元醫療收入醫療支出占比、藥占比、百元醫療支出耗材占比等指標。
疫情爆發突然,醫院正常的醫療業務、運營管理秩序被打破,這也是對醫院各部門協同作戰的嚴峻考驗。2020年疫情初期,由于醫院防疫物資儲備不足,加之疫情影響復工復產,物流受阻,試劑盒、醫用口罩、防護服、消殺用品等基本的防疫物資奇缺,給抗疫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難。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醫院應汲取教訓,未雨綢繆,公立醫院財務部門主要負責籌措資金,保障資金到位;后勤保障部門尋求貨源,保障防護物資、設備購置到位和病區建設;醫務部門研究救治方案,科學調配醫務工作者。醫院應時刻關注本地防疫動態,設定防疫物資、藥品耗材等醫用物資的安全庫存量,以防不時之需。應統籌全院資源,及時掌握資金需求,提高資金緊急調度能力,拓展疫情物資供應渠道,重點保障在院患者救治及醫護人員的疫情防控物資需求。
捐贈事項作為非經常業務,更應該加強實物管理和財務管理。財務部門應按照《衛生計生單位接受公益事業捐贈管理辦法》和《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集中管理,統一核算,建立捐贈物資臺賬,詳細登記物資來源和類別,制定完善疫情防控物資的驗收、保管、領用、報損、公示制度和流程,并按照防疫需求做好物資的分發工作。受贈資金應按照捐贈人意愿,??顚S谩R咔槠陂g的捐贈、財政撥款等資金,均需用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支出,醫院必須實行專項預算管理。
疫情常態化下,國內各醫院應充分發揮“互聯網 +醫療”自身優勢,創新遠程智能診療模式,結合本院診療流程,打造患者遠程就診智慧平臺,暢通醫患溝通、診療的便捷渠道,實現音頻、視頻網上遠程問診、就醫、醫囑下達、繳費。利用現代物流配送藥品,實現患者足不出戶,看病、送藥到家。積極推行醫療電子票據,通過遠程智能診療平臺、醫院微信官網,為患者及時推送電子發票、費用明細單打印鏈接,實現遠程打印。對接醫保部門,實現醫保電子憑證支付。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緩解患者就醫困難,擴大優質醫療資源的診療半徑。
新冠疫情爆發后,各醫院積極推行自助化、智能化結算方式,門急診、住院收費智能結算,由于其無接觸和便捷性,能夠有效減少患者交叉感染。通過微信官網、第三方平臺,實現患者預約掛號,分時段就診。根據人流量,在門診各樓層,布設自助掛號繳費機具,提供微信、支付寶等方式自助繳費,減少患者繳費等候時間,消除人群扎堆現象。住院患者繳費結算,可在各病區加裝自助機具,患者通過掃描身份證和住院腕帶二維碼,實現床旁自助繳費、明細查詢。
疫情常態化下,醫院財務部門應借鑒國內外先進成熟經驗,摒棄慣性財務思維,優化管理流程,升級改造管理工具。加大業財融合,財務服務功能應延伸至業務前端,保障功能應融入醫療業務全流程。利用現代數字技術,積極推動醫院財務智能化轉型。為減少院內工作人員交叉感染,可開發利用智能APP或小程序實現智能填報,按審批流程權限推送信息,實現財務智能審核和網銀支付、報表網上申報。實現HRP和醫院OA審批系統互聯互通,提高財務流程處理的速度。實現HRP和HIS系統互聯互通,加強收支控制,實物流轉與財務信息傳送同步。使各級管理者能夠及時掌握分析防疫和醫用物資需求,為資源配置提供決策數據支持,從而全面保障醫院資金、物資、人員、信息的順暢安全流動。同時,應創新信息協同管理模式,滿足實時高效的財務需求,如遠程監控財務與運營、業財分析協同交互、風險排查與常態監控、財務決策支持應用等,統籌資源,提升效益。
財務應急能力是財務保障能力的重要體現。建立財務人員輪崗機制,設立崗位A、B角。依照財政部《關于疫情防控采購便利化的通知》規定,制定疫情期間醫院采購應急方案。在符合內控規范的前提下,優化流程,加快防疫物資的采購、使用審批。做好財務人員特別是一線窗口收費人員的心理安撫工作,保障患者結算。對防疫人員(特別是援助人員)的補貼及時發放。拓展資金渠道,嚴格控制資金支出,與供應商友好協商付款周期,合理利用多種付款方式,及時更新資金規劃。
實現特殊時期物資的有效管理,規范接收、領用機制,設立備查簿,并實行物資的專項檢查。對金額小、品種多的捐贈物資(如蔬菜糧油等),可由具體的職能科室建立備查簿,嚴格記錄物資的接收、使用情況,不必辦理出入庫,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