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玲
(鞍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所,遼寧鞍山 11400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中對重金屬元素進行了明確,即食品中包含的重金屬有鉛、汞、砷、錫、鎳和鉻等元素[1]。隨著我國化工產業、運輸產業、冶煉產業以及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重金屬污染問題變得愈加嚴重。從近幾年的報道中了解到,食品中重金屬超標的情況時常發生,嚴重危及到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而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構成,做好食品重金屬檢測工作,選擇科學合理的檢測技術,保障檢測技術應用檢測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尤為重要,能幫助檢測人員全面了解食品中的重金屬含量。因此,本文對食品中重金屬檢測的技術、技術應用的質量控制策略等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其對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化學比色技術主要是檢測人員通過顏色的變化來確定最后的結果,即在檢測過程中利用試紙和分析儀器開展定量分析,再快速地對食品中的重金屬進行檢測。一般情況下,檢測人員在檢測樣品時只需要使用試紙檢測樣品,通過觀看試紙的變化就能判斷被檢樣品中存在的重金屬元素。例如,檢測人員借助微型檢測儀器對蔬菜、水果中的磷進行檢測,觀看其顏色的變化。但是這一設備在使用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檢測靈敏度較低。
紫外分光光度技術的檢測原理是借助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原理,再結構分析法開展定性和定量分析。這種技術不僅靈敏度高,而且檢測速度較快,在應用時操作較為便捷,應用效果較為明顯。但是,由于受到部分指示劑匱乏等影響,該技術對重金屬元素的檢測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現階段,紫外分光光度技術在應用時主要用于中藥以及食材的重金屬檢測中。
原子熒光光譜法是借助空心陰極燈照射被處理的試樣,激發原子至高能態,當原子從高能態向基態轉變時會發射出特征波長的熒光。熒光的強度和元素含量呈現正比態勢,相比標準溶液進行比較定量。根據相關調查了解到這一檢測方法應用較為廣泛,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尤其是在檢測砷、汞、 鉍、銻、鉛、硒、鋅和鎘等重金屬元素時,效果更為顯著。但是,在檢測過程中需要使用酸進行測定。如果在測定重金屬鉛時,“酸”對原子熒光光譜法產生的影響比較大。所以,在檢測食品中的鉛這一重金屬元素時,很少使用這一方法進行檢測。
這一方法的檢測原理是檢測人員將等離子作為離子源,根據元素的不同質荷比進行分離,檢測的依據是檢測人員根據離子強度的變化了解食品中的重金屬含量。這一方法的優勢主要表現為:①具有較高的靈敏度,重金屬元素在檢測時可以實現超痕量元素的檢測、痕量元素的測定;②元素的質譜比較簡單,產生的干擾較小,能對周期表上的大部分元素進行同時檢測;③具有快速檢測的能力,可以同時進行同位素比值的測定[3]。這一方法的應用不足主要表現為具有嚴重的“記憶效應”,其很少對汞進行測定。與此同時,有些學者在研究中了解到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能對玉米漿干粉中所含有的鉛、銅、硒和鋅等元素進行測定,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準確性、便捷性[4]。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且人們對于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從近幾年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來看,食品重金屬檢測技術存在滯后性,導致很多含有重金屬的食品流入市場中,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問題帶來較大威脅和挑戰。同樣,也給當前的社會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此外,由于檢測設備的落后等,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層出不窮。
目前,食品重金屬檢測技術相對較多,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在對食品中的重金屬進行檢測時,檢測技術的使用要求也各不相同。針對這一問題,給當前開展食品重金屬檢測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挑戰,尤其是對檢測人員來講,如果不了解檢測技術的原理,缺乏食品重金屬檢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將無法高質量地完成食品重金屬檢測工作。此外,一些機構在檢測食品中的重金屬元素時,并沒有對這些檢測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導致他們檢測出來的結果缺乏真實性、可靠性。因此,在對食品中的重金屬進行檢測時,相關的檢測部門需要突破當前的技術不足,開發出更多新的方法,提升檢測技術的水平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當前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
當前國家對食品安全問題加大了重視?,F行的食品檢測技術在檢驗過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其主要表現為:①相關部門僅關注食品成品的檢驗,并沒有對食品生產過程進行質量檢驗,導致一些劣質的食品流入市場,嚴重危害到消費者的生命健康;②虛假檢查、漏檢等問題經常出現。食品中的重金屬在檢測和測試過程中,工作人員經常會按照自己以往的經驗和標準進行判斷和測定,導致測試的結果會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遺漏。
食品中重金屬檢測技術質量控制過程中受到技術落后、技術人員不足、監管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影響,導致該技術運用時存在諸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該技術應用的效果和質量。然而,想要全面發揮出食品重金屬檢測技術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應加強對該技術的質量控制,本文對此提出了質量控制的對策。
儀器設備作為食品重金屬檢測過程中開展定量、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不同的重金屬元素對于儀器設備有著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重金屬元素對于儀器設備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在使用重金屬檢測技術時,其檢測的先決條件是選擇適合的儀器設備和方法。其中,在選擇這一儀器時也要根據檢測的項目和樣品進行選擇。在對選擇使用的儀器設備開展質量控制時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①提前對所使用的儀器設備進行檢定。同時,還需要對輔助的測定設備和器具等進行檢測和判定,從而保障這些設備在投入使用后能夠顯著提升檢測技術的有效性和準確性。②加強對儀器設備的保養和日常維護,如有效控制檢測室的溫度;定期對檢測的設備進行清潔和除塵;加強對一些部件的有效更換和保養;定時對日常使用的設備參數進行記錄和調校;定期對儀器設備的使用頻率進行記錄和核查。只有做好這些充分的準備,才能保障使用的儀器設備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進而為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重金屬檢測過程中,其檢測的環境也會對其準確性和合理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檢測環境質量控制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分析。①需要保障控制室的溫度和濕度;試樣制備和處理場所對控制室的溫度和濕度也有著較高的要求。例如,控制室需盡量保持通風、通暢、良好的采光、溫度和濕度適宜;做好防止濺出物和揮發物發生感染的措施。②試劑的存放區、樣品、標品等需要滿足保存的要求和條件。③檢測人員應該對使用的區域進行控制,結合實際的情況限制其他不相關的人員進入該區域,從根本上避免污染源進入檢測區域,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
在檢測食品中的重金屬時,檢測人員應提前了解食品中的具體成分、檢測的內容以及檢測的標準等。只有選擇適合的檢測方法,才能有效保障食品檢測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另外,在檢測食品中的重金屬時,應選擇適合的檢測方法和分析方法,并針對所得出的檢測結果,做好具體分析。例如,在檢測食品中的重金屬時,檢測人員應該結合儀器的特點、特征、試劑的理化反應等,對檢測的環境進行改善后,盡量選擇不影響檢測結果真實性的檢測方法和測試方法。
在重金屬檢測過程中,樣品質量控制需要從4個方面提出解決對策。①開展樣品預試驗,為了保障樣品的吸光度值能夠處于標準曲線中的中段位置,應該結合標準曲線的濃度進行樣品稀釋。②結合相應的標準要求,對樣品進行質量控制。例如,采用平行雙樣的方式、加標回收的方式、樣品空白的方式以及試劑空白的方式進行質量控制,然后再結合質量控制中的相關數據開展全面分析。一旦在檢測過程中出現異常問題,檢測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及時記錄,必要時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進行處置。③選擇基體改進劑時,檢測人員需要結合樣品、檢測的項目等進行檢測。其中,常見的基體改進劑主要有混合基體改進劑、有機化學基體改進劑和無機化學基體改進劑[5]。例如,在檢測六味地黃丸中的錫時,需要加入硝酸鎂混合基體改進劑(氯化肥和硝酸鎂)。又如,以磷酸、二氰二胺和抗壞血酸作為基體改進劑,能顯著提升鉛信號的穩定性。④在計算數據時,應該正確應用計算公式,避免在計算過程中產生誤差,針對計算的結果開展自檢、核查。
眾所周知,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最大原因是一些食品檢測機構的檢測人員專業能力不足、檢測過程中出現“暗箱操作”、技術操作水平低等,導致檢測結果缺乏真實性,使很多不合格的食品進入市場中,對人的身體帶來較大危害。因此,為了全面加強對食品的質量控制,需要全面提升檢測員的專業能力;相關部門也要定期對這部分人員開展培訓和監督,從而在根本上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
伴隨著人們對健康問題、安全問題重視程度的加深,食品重金屬檢測的準確性和針對性成為檢測人員需要引起重視的關鍵問題。同時,只有保障對有毒、有害物質的精準檢測,才能避免不安全的食物進入市場中,進而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根本利益。因此,在食品重金屬檢測時,需要對其檢測中使用的設備進行合理的質量控制,及時更新檢測技術,加強檢測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養,通過把控好每一個環節,使檢測人員更精準地檢測食品中的重金屬含量,為每一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