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雪剛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江蘇 蘇州 215000)
昆曲演員的文化修養水平影響著個人文學領悟能力的高低,對昆曲演員理解曲情曲意、曲中人物性格特點等內容的深入性有所影響,關系著昆曲表演期間實際呈現出的效果與質量??梢哉f,良好的、感染力強的昆曲表演對昆曲演員的文化修養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需要昆曲演員重視文化修養的提升,積極展開自我學習與完善,以此促使昆曲表演質量水平能夠達到預期高度,支持昆曲藝術的更好傳承。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前身為成立于1951年的上海民鋒蘇劇團,為民間職業劇團,并于1953年落戶蘇州。為了進一步繁榮戲曲事業,更好地發展孕育于蘇州的蘇劇,昆劇事業,在黨的關懷下于1956年10月正式批準為國營性劇團,定名為江蘇省蘇昆劇團、蘇劇昆劇兼演。2001年5月18日,昆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一”,作為昆劇發源地的蘇州市黨政領導和廣大民眾,對昆劇的“保護、繼承、創新、發展”寄以更大的關注和支持。由此,經蘇州市委、市府批準,于2001年11月改團建院,更名為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建院(團)五十年來,先后演出了昆劇《牡丹亭》《長生殿》《白兔記》《釵釧記》《荊釵記》等和蘇劇《花魁記》《五姑娘》等百臺大戲和繼承演出了二百余折蘇劇、昆劇折子戲。建院(團)五十年來,相繼培養了“繼”“承”“弘”“揚”四代昆劇演員。其中尤以著名昆劇藝術家“梅花獎”得主張繼青、王芳為佼佼者,更為可喜的是王芳出色塑造了《長生殿》的楊貴妃形象,又于2005年獲得中國戲曲梅花獎二度梅殊榮。
一個演員的文化素養、精神、氣質、品位等,和昆曲本身的“技術”同等重要,這些東西都會影響到演員對角色的塑造以及通過角色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僅憑藝術功底、技巧來演戲,那是表面的功夫,通過增強個人文化修養來演戲,才是高級的,才是藝術的高境界。所以,昆曲演員應當在工作之余苦練“內功”,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用知識充實自己,開闊視野,從而提高文化修養及藝術理論水平。
對于昆曲演員來說,增強其個人文化修養的價值性,有著可以從直接和間接這兩方面進行理解。從昆曲演員文化修養增強的直接價值性方面來看,這樣可以促使昆曲演員對舞臺人物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加深,保證昆曲演員能夠在舞臺中更好地演繹某一人物[1]。從昆曲演員文化修養增強的間接價值性方面來看,這樣能夠達到提高昆曲演員文化氣質的效果,促使昆曲演員的藝術格調更好提升,使得昆曲演員的氣質更加接近古代的才子佳人。只有昆曲演員文化修養的提升,才能夠促使其個人文學領悟能力提高,使得昆曲演員可以更為深入正確地理解曲情曲意、曲中人物性格特點等。昆劇演員在最初進行昆曲學習時,普遍僅僅跟隨老師進行學長學身段,在完成一出戲的學習后,就可以在舞臺中演繹相應人物,但是這樣的學習只能夠保證昆曲演員演繹出人物的外形,想要將相應人物演繹得更為生動、傳神、細膩,還必須要對相應人物的內心情感有著更為深入且準確地領悟與體會。為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求昆曲演員對相應人物的內心情感以及曲目內容、曲詞等方面更為理解,領悟能力更強。
總體而言,對于昆曲演員來說,其自身的文化修養,決定著其藝術成就的高低,昆曲演員最終是否能夠在舞臺上“站得住”、是否能夠成為藝術家,說到底,拼的就是其文化素養[2]。可以說,有無深厚的文化修養決定著昆曲演員的表演能否超越技術,從而真正進入到藝術層面,是昆曲演員僅僅能夠成為藝術匠人,或是成為真正藝術大師的最終分界線。從這一角度而言,強化培養昆曲演員的文化修養,有著極高的現實意義與價值,在培養昆曲演員,特別是青年昆曲演員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需要重點關注與實施。
文化修養是昆曲表演的基礎,是昆曲演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演員是表演的核心,演員的文化程度、理論知識、藝術修養會直接影響到表演水平,無論是對劇本的理解和分析,對人物歷史背景、性格特征的把握,還是表演中情感的處理、潛臺詞的挖掘,包括語言運用、吐字發音等方面,均需要演員具備一定的文化功底,不然,則可能難以發現問題,無法改進不足,使舞臺藝術呈現缺乏吸引力。古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是說要做好一件事,需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昆曲表演也是如此。昆曲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演員做的是文化工作,做文化的人如果沒有文化,或文化水平過低,則難以勝任。只有具備一定的學識與見解,才能有效輔助舞臺演出,為劇目、角色、化妝、舞美、演唱等注入文化內涵;還可以把專業知識和實踐總結上升為理論,用以提高專業技能,讓表演藝術實現新的提升。
昆曲表演在注重形似的同時,又要展現與刻畫人物的神韻和靈魂,把精神氣質、內心情感呈現出來,努力做到神似,所謂“形似非神似,神似才為真。形神合一體,方是劇中人?!惫识?,除了錘煉出各種細膩優美的表演程式之外,還需對劇本有更全面深入的剖析,研究劇中角色的身份地位與時代背景,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和情緒變化,想角色所想、說角色所說,使得所塑造出來的人物血肉豐滿,神形兼備,不然,表演藝術將缺乏深度,缺乏內涵,只停留在表演技巧的層面。演員還是戲劇的二度創作者,知識越淵博,昆曲理論越豐富,越能充分發揮舞臺演出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獨特見解和建設性觀點,不斷充實劇作者和導演的構思,提出修正意見,完善情節內容,更加有的放矢地創造人物形象,把角色被賦予的深層寓意演繹出來。
昆曲表演中發音、唱詞和語言中出現的問題,可能是個人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有限,暫無法理解;卻也有可能確為表演者出現的失誤。無論如何,都值得存疑,可以拿出來探討[3]。
這種異?,F象的原因,除有些戲迷只是欣賞演員的表演,未對唱詞、字音等多加關注并深入進行文學性的思考以外,便是潛意識中強烈的“崇圣”情節或“為尊者諱”觀念,因對名家大師的喜愛和崇拜而變得過于盲從。以名家的表演為唯一標準,并牽強附會地進行“解說”的做法,實不可取,亦反映出有些戲迷的問題意識、敏銳程度或文化水平同樣有待提高。
如果演員具備一定的文化功底,則很多類似情況本可以有效避免。人們常說“演員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和修養”,對昆曲演員而言同樣如此。對于昆劇院而言,應當十分重視演職人員的文化素養,在演員的培養上專門增設文化課內容,并邀請當地的文化名人為學生上課。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多數知名藝術家對文化水平亦十分注重,并通過各種方式提升自我。昆曲演員如文學水平不高,就很難在藝術上有較高建樹,因此要著重引導昆曲演員特別是青年昆曲演員提高文學修養,多讀優秀的散文、小說、詩詞歌賦、昆曲名著等,同時建議有關部門根據新情況,出版演員通俗文學讀本。另外,還要重點培養昆曲演員文化素養提升的主動意識,不斷自我完善。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觀眾的文化水平在不斷提升,人們對戲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昆曲等地方戲要不斷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并為不同層次的人所接受,戲文就應該精益求精,力求雅俗共賞,或俗不傷雅,這都對昆曲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時代演員,有必要在繼承前人表演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多閱讀各類文史經典,深入對昆曲劇本和表演的理解,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努力揚長補短,實現以學養藝[4]。還要注重昆曲理論的學習。理論為表演藝術的總結提煉,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可有效反哺舞臺演出,更好地理解、傳承、發展表演藝術。另外,藝術門類之間具有相通性,昆曲又是融合了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在內的綜合藝術形式,故而宜對相近文藝門類廣泛博取,從中吸取養分,觸引靈感,以豐富演出技巧,更好地化為我用,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獨特藝術個性,完善昆曲表演方法,推動昆曲藝術不斷實現良性發展。對于昆劇院來說,應當著力強化昆劇演員的藝術修養,例如,可以定期邀請專業舞蹈教師,依照專業舞蹈演員的要求,為昆曲演員展開舞蹈訓練,以此促使昆劇演員的肢體柔和程度以及協調程度均呈現出逐步提升的發展趨勢;可以與區域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定期安排昆劇演員進入學校進行古代文學、中文、詩詞等內容的學習與深造,以此達到強化昆曲演員文化素養以及文化氣質的效果,讓昆曲演員可以在實際的舞臺表演中更深刻真實地體會與傳達人物角色的文雅、嫻靜特質。
對于昆曲演員而言,需要從知識、人格、藝德上不斷鑄造每一個角色,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要繼續不斷地追求、探索、創新、超越,努力攀登藝術高峰,要塑造更新、更美的藝術形象,奉獻給廣大觀眾。需要不斷地觀察和體驗生活,揣摩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積累各種生活素材,來充實完善自我。還要對其他門類藝術有所研習和借鑒[5]。另外,昆曲演員還應該加深對人文風情的研究、歷史知識的研習、中國的戲曲表演的學習等。
思想品格是道德情操與高尚情懷的培養。對于藝術而言,其屬于美的事業,能夠為人們提供真、善、美的精神食糧。昆曲表演需要團隊合作,只有昆曲演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夠在實際的昆曲表演及集體創作中與他人愉快密切合作,促使昆曲藝術的價值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昆曲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長時間的發展中,一些昆曲演員并沒有切實認識到“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一理念,認為創作是作家、編劇的任務,也存在著部分昆曲演員形成“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是對話劇和電影演員的要求,昆曲演員不必深入生活”的錯誤認知。事實上,昆曲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極為緊密,依托生活進行人物塑造是昆曲的傳統,在當前需要重點繼承與發揚。
這就要求著昆曲演員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獲取真實的生活感受。昆曲是我國傳統藝術,在我國長久的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與生活之間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因此,對于昆曲演員來說,為確保昆曲表演其本身的藝術價值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與顯現,除了要在表演中融入適當的昆曲表演技巧之外,還要著力避免其與生活之間的脫節,應當能夠做到始終真摯的表演喚起受眾的豐富性情感,讓受眾能夠與昆曲劇目內容、昆曲表演者之間形成情感共鳴,促使昆曲劇目表演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而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昆曲演員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感悟各種情感,或是積極觀察不同性格人員的動作、表情、遇到各種事件后的下意識反應,等等,并將這些內容適當且深入地融入昆曲表演之中,以此使得昆曲表演內容豐富、情感充沛、人物形象塑造完整且全面,以此帶給受眾良好的鑒賞體驗。昆曲演員應當認真觀察生活事物、認真感知生活;在旅行中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閱讀中應當深入體會、感悟故事情節、人物情感;應當深入生活并體驗生活,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大量經驗,促使個人記憶表象力表現出持續增高的發展趨勢;應當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并在活動中深入觀察與思考,實現生活經驗與生活素材的大量積累;在進行劇本閱讀與分析過程中,昆曲演員應當主動將自己投入設定情境中,以此喚起個人記憶中對某種生活的類似聯想,從而調動真實情感與真摯體驗,實現對劇本內容的更深入體會與展現,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在人物角色性格與心理行程中貫穿自己的感覺、想象、思想等一切創造的資料,并利用更為準確的行動來表現人物。依托這樣的方式,在實際的昆曲表演中演員能夠切實展現出更為真實的情感,并將受眾迅速帶入相應場景與情節中,引出受眾的情感共鳴,為受眾展現出更為真實的、形象的人物,配合優美的昆曲形式創造出更為理想的藝術境界,賦予昆曲表演以更強大的生命力。另外,昆曲演員在面對觀眾、同行的批評與建議時,要虛心接受中國古語有云“聞過則喜”,只有虛心接受批評與指正,才能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昆曲演員自身的文化修養,決定著其藝術成就的高低,強化培養昆曲演員的文化修養,有著極高的現實意義與價值,在培養昆曲演員,特別是青年昆曲演員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需要重點關注與實施。應當持續強化、培養昆曲演員的文學素養、藝術素養、思想品格和生活修養,助推昆曲演員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