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沖
(上海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從全球發展角度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國所使用到的現代資源也會逐日在增加,資源掠奪日益嚴峻會逐漸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生態破壞。因此各國相關部門都十分重視資源使用方式這一問題,我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離不開對資源的消耗[1]。既往我國采取的是資源粗放式開發使用模式,因此對廢棄物并沒有進行充分的二次利用,導致我國大量的自然資源受到損害,加速了我國生態危機的發展。對此我國必須要促進綠色能源開發與發展,加速傳統能源技術向綠色能源的轉型與升級。
所謂綠色能源,是相對于傳統不可再生能源來說的,綠色能源是一種非常規能源,一切可再生且含量豐富無污染的替代性能源都有可能性成為綠色能源。目前世界各國對綠色能源的分類十分廣泛,除了常見的太陽能、潮汐能、風能、海水溫差能、生物能之外,還包括波浪能、蓄力、泥炭、木材等[2]。
對綠色能源開發利用的技術就是綠色能源,目前全球對綠色能源的分類主要可劃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無排放技術,我國這類技術主要是被應用于發電方面,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光伏發電技術、水力發電技術以及風力發電技術等。這些綠色能源都是通過將傳統煤油發電技術進行轉化從而轉變為清潔無排放發展模式。
第二類技術是低排放技術,相較于第一類技術而言,低排放技術主要是通過將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降到最低來實現節約能源。目前常見的低排放技術有電力聯合生產以及秸稈熱能燃燒技術。
發展綠色能源的目的是目前全球的化石能源消耗危機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綠色能源在社會生產中的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其主要具有以下兩個特征:
一是環保特征,這一特征主要是針對傳統高碳排放來說的,傳統能源技術在使用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細微顆粒從而導致空氣污染問題。綠色能源的出現則可以有效避免出現這種現象,不僅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可以有效治理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問題[3]。
二是可持續發展特征,相較于傳統能源技術來說,綠色能源可以解決能源即將枯竭這一嚴峻問題,通過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綠色能源,可以有效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規模,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綠色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一樣,都可以長期使用且清潔無害,能夠促進社會,促進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當前我國相關部門大力提倡社會各級要生態平衡、協調發展,綠色能源作為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物,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存在于民族消費意識模式之下。可以說人們的消費意識水平決定了綠色能源的發展,這也是綠色能源是否能夠得到市場認可的關鍵。現代發展過程中,所有人都不可能完全規避技術,綠色能源的發展與市場使用密切相關,因此只有在滿足社會生產需求以及生活需求后,綠色能源發展才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僅技術開發者需要具備高素質水平,而且技術的使用者也需要有一定的循環經濟發展意識[4]。比如現代綠色能源汽車的使用前提是具備較高質量的能源電池以及充電設備,而要滿足綠色能源汽車的使用,消費者就必須要增加緊急投入,并能夠意識到使用綠色能源有利于促進今后的生態發展。再比如可降解燃燒吸管和塑料袋,想要推廣使用就必須要求企業花費更多的資金去替代原有的不可降解塑料。但由于所花費成本較高,因此影響了這些綠色能源在消費者購買時的選擇。大部分消費者雖然也關注環境和生態發展,但實際上在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時候還是會優先考慮其價格。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能源技術自身所出現的綠色問題,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所有生產活動都是帶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而影響所有生產活動最終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內在動力。在國家大力提倡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時候,主要是強調需要提升綠色能源水平來支撐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但綠色能源從研發、回收以及再利用這些過程中是否完全符合綠色低碳理念,這就要求技術研發人員需要大膽進行創新和設計了,只有設計人員能夠有計劃、有突破地進行設計,才能夠發揮出綠色能源的真正效果[5]。但從目前綠色能源的研發情況來看,大部分技術都主要是處于一個構想以及探索階段,無論是對太陽能還是對潮汐能、熱能的利用效率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不能夠有充分的清潔能源作為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那么就難以有效解決目前全球資源嚴重短缺這一問題,也難以從根本上去緩解生態環境問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綠色能源開發技術水平上距離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距離,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了很多先進的技術,但核心技術我們仍然沒有攻克。比如我國所采用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制造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差了幾十年的發展。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綠色能源的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創新突破主要依靠社會各企業,但發展創新新技術短期之內會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收益,因此很多企業對此的積極性并不高。而全球大部分發達國家在綠色能源上占盡優勢,其可以同低價產品來迅速占領市場,而我國很多企業為了眼前的經濟收益放棄了長遠發展,導致綠色能源研發遲遲難以攻克壁壘。
人才是綠色能源發展中的重要部分,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知識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逐漸凸顯。綠色能源本身就是一項集技術創新、應用推廣以及投融資增殖的綜合知識體現,因此社會各企業十分渴望擁有具備這些專業知識的人才。但我國目前專門從事科研的專業技術人才比例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來說較少,即使在發展國家行列中也只屬于中等水平。除此之外,我國人才管理體制也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大部分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還是更看重管理人員,輕視技術人員以及科研人員,導致大部分科研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影響其職業升級發展。
若想改變群眾對綠色能源的支持就需要改變其消費觀念,意識觀念是一個人在對待事物認知程度的總體表現,其與一個人的知識儲備以及生活閱歷密切相關。因此不同的人對待一件事物的認知是存在區別的。當我們無法改變人們價格優先的消費意向時,就需要在材料和技術上下功夫,爭取研發出更平價且更符合消費者意愿的價值產品,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消費者對綠色能源產品的消費熱情。隨著目前我國大力提倡生態文明發展以及五大發展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群眾對綠色低碳綠色能源產品的認知也會逐漸提高,主要綠色能源產品在價格以及價值上做出提升,那么就勢必會被社會群眾所接受[6]。
目前我國廣大社會群眾的環保意識還有待增強,其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認知仍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大部分人的環保意識還是比較淡薄的,這也是我國綠色能源開發內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很多生產企業還是主要以追求利益為主,因此必須要大力向社會各界宣傳循環經濟理念,讓所有社會企業以及社會群眾能夠提高自身的環境、能源以及技術創新意識。讓社會各界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理念,并由此樹立正確的生態消費意識,摒棄之前不良的消費習慣,重視保護環境這項任務,以此來提高綠色能源產品及服務在市場上的發展空間[7]。
首先需要培育綠色能源創新主體,綠色能源的使用不僅意味著需要摒棄老舊技術,還意味著需要淘汰高能耗以及重污染技術。除了相關部門以及環境組織機構需要大力發展推進綠色能源之外,還需要充分發揮出社會各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作用。將企業塑造成為發展綠色能源創新的主體,企業管理人員需要積極更新自身經營意識并逐步轉變企業的經營重心,以環保節能低碳持續發展為企業發展目標。而相關部門需要在市場中大力支持研發環保產品的企業。讓社會各企業可以充分意識到犧牲環境得到的經濟收益一定不會長久且也不利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只有堅持淘汰落后技術,提高綠色能源創新能力,才能夠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其次是需要加強綠色能源的自主創新能力,就目前我國綠色能源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大部分零配件都能夠實現國產化,但核心技術仍然需要依賴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而我國綠色能源創新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上面,為了發展綠色能源,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及人才方面,在學習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的能力較差,核心領域實力不強[8]。因此需要鼓勵社會各企業注重對內部綠色能源創新的研發,并以此為基點完成以整條產業的創新產品,帶動國內其他新興企業發展。根據我國目前的地理優勢作為綠色能源的開發點,比如太陽光伏能源、風電能源等,將重點放在研發關鍵核心技術上面,以此不斷積累核心生產經驗,在行業中占領優勢。
最后是需要提高對綠色能源創新成功的產權保護工作,保護綠色能源創新成功的知識產權就是對社會企業利益的保護,企業向依靠自身創新成功來提高企業經濟收益需要依賴政府的支持。在全球綠色能源市場中,誰能夠研發出有利于人民的產品和服務就能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因此,我國需要向國外發達國家借鑒經驗,從綠色能源戰略發展的角度去制定合理的專利制度,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以此來提高社會企業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創新的積極性。
任何技術以及人才的培養及研究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社會各企業需要加大創新資金投入,促進企業生產結構合理化,打造嚴謹的科研隊伍,以此提高自身綠色能源水平。社會各界都需要充分意識到技術人才培養工作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關鍵:
首先需要從大學開始就制定好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計劃,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并制定具體的實施標準及方向,確保人才在培養過程中的含金量。
其次是需要設立有效的人才培養基金,專門用于研發。保證每一位高技術人才的生活條件,只有其沒有任何生活壓力之后才能全身心投入技術創新研發工作之中。
最后是需要促進社會人才良性流動循環,不斷總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并積極進行總結、反思、改進。
雖然目前全球綠色能源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但從目前我國綠色能源的研發創新上來看,我國不僅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在發展中國家行列里也僅有中等水平,不僅存在技術層面的問題,在人才和創新方面都嚴重不足。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需要將重點放在突破技術以及創新層面,大力培養相關技術人才,補全目前我國綠色能源所存在的短板,以此提高綠色能源在行業之中的核心競爭能力,促進綠色能源效率的提升,以此獲得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