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李明慧
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是時代發展要求和教育改革的產物[1].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的主要依據,各個版本教材既要準確反映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有各自的特色和創新.筆者以2019年北師大版普通高中數學教科書和2019年人教A版普通高中數學教科書為研究對象,運用文本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對兩版教材中三角函數內容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其共性與特性,總結出新教材編寫的特點.
下面從教材結構和教材內容兩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教材結構包括章節設置和體例結構,教材內容包括知識編排、文化融入、例習題設置.
2.1.1章節設置
兩個版本教材三角函數內容章節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北師大版和人教A版章節設置比較

北師大版(必修二)第四章 三角恒等變換4.1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4.2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公式4.3二倍角的三角函數公式人教A版(必修一)第五章 三角函數5.1任意角和弧度制5.2三角函數的概念5.3誘導公式5.4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5.5三角恒等變換5.6函數y=Asin(ωx+φ)5.7三角函數的應用
根據表1可知,兩版教材的相同之處是均以單位圓為媒介按照“背景—對象—概念—圖象—性質—應用”的結構展開各節編排.不同之處是人教A版教材更注重三角函數內容的整體性;北師大版教材更注重概念規則的形成過程,關注數學概念、規則發展的來龍去脈.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說明.
從所處位置來看:人教A版教材三角函數位于必修一第五章,與其他函數整合為了一個主題,體現了同一主線內容之間的有機銜接,凸顯了知識內容編排的整體性;而北師大版教材三角函數位于必修二,與其他函數內容分散開,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在“三角函數”與“三角恒等變換”之間穿插了向量的知識,破壞了知識之間的連貫性與系統性.
從編寫內容來看:與人教A版教材相比,北師大版教材在章節劃分上更為細致,把每一個小的知識點作為一小節內容詳細論述;在第一節設置了周期變化的內容,為后面概念和性質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概念的引入過程中詳細地說明了怎樣利用單位圓來展開本節知識,以及從對應說的角度說明了正弦、余弦函數的概念與函數概念的一致性.
2.1.2 體例結構
通過分析教材,將兩個版本教材三角函數章節的體例結構整理成圖,如圖1、圖2.

圖1 北師大版體例結構

圖2 人教A版體例結構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兩版教材體例結構都是按照“章導入—正文—小結—復習”的順序來編排的.兩版教材的正文均設置了“思考”“練習”“習題”欄目,強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重視知識習得后的應用.不同點是人教A版教材在每一節都設置了導入語,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為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提供方法上的引導.北師大版欄目的設置較為詳細,突出了“問題性學習”的特點,其中,“實例分析”“問題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等欄目的設置更適合學生自學,體現了教材提倡的“以自學為本”的學習方式.
2.2.1 知識編排
概念課和性質課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兩種課型,因此選擇“三角函數的概念”和“函數y=Asin(ωx+φ)”兩節內容進行對比分析.
(1)三角函數概念的呈現方式對比
縱觀現行的幾個版本的教材發現,三角函數的概念的呈現方式主要有兩種,即“終邊定義法”和“單位圓定義法”.人教A版和北師大版教材中均采用的是“單位圓定義法”,但具體實施方式有所差別,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兩版教材三角函數概念的呈現方式比較
根據表2可知,人教A版教材概念的形成經歷了“背景-研究對象-對應關系的本質-定義”的過程,體現了研究一個對象的“基本套路”[1].北師大版三角函數的概念是在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基礎上做了推廣,這種做法有利于學生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但割裂了與其他函數知識的聯系.兩版教材的共性是均以單位圓為“腳手架”展開知識編排,符合新課標中提出的“知識的系統性”要求.
(2)“函數y=Asin(ωx+φ)”的呈現方式對比
根據表3可知,兩版教材均以現實背景引入本節課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人教A版教材利用三角函數來構建盛水筒運動的數學模型,體現了函數建模的思想[1].北師大版教材讓學生經歷了問題提出、抽象模型、求解模型的過程,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建模素養.此外,人教A版教材著重突出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深度融合的理念.

表3 兩版教材函數y=Asin(ωx+φ)的呈現方式對比
2.2.2 文化融入
新課標指出教材應當把數學文化融入到學習內容中去[2].通過對比兩版教材發現,融入文化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在非正文的欄目中,二是在例習題中.如表4所示.

表4 兩版教材的文化融入對比
可以發現,兩版教材內容都融入了數學文化,貫徹了新課標的理念.其中人教A版中數學文化的融入類型更多樣.具體來看,既有花壇、摩天輪等現實生活中的文化,又有數學史的融入,彰顯了新課標所倡導的文化價值要求.
2.2.3 例習題設置
統計兩個版本例習題的數量,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兩版教材例習題數量對比
由表5可知,與人教A版教材相比,北師大版教材的例習題總數較多.究其原因是北師大版本將三角函數分為兩章,且每一節都配有相應的例習題.從總體上看,兩個版本的教材中都配備充足的例習題以保證學生知識的鞏固訓練.從“練習”設置的方式來看:北師大版教材在每一小節后都會設置一個練習,注重本節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人教A版在一節中設置多處練習,注重對每個知識點的鞏固.從“習題”和“復習參考題”設置的方式來看:北師大版教材只是按照順序設置為A組、B組、C組;而人教A版教材則分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廣探索三個欄目,這種設置使習題更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兩版教材均能較好地貫徹新課標中的教材編寫建議[3],同時二者又有各自的編寫特點:
(1)兩版教材都注重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由現實生活情境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在函數y=Asin(ωx+φ)一節中使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構建模型、求解模型的過程,培養了學生數學抽象、數學建模和邏輯推理核心素養.
(2)兩版教材均將數學文化與數學知識相融合,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材中選取的文化素材類型多樣,突出了三角函數章節的文化價值,體現了三角函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人教A版教材突出了單元整體的任務意識,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掌握知識.
人教A版教材以“單位圓”為腳手架,按照“背景—對象—概念—圖象—性質—應用”的結構展開各節編排,使知識聯系具有系統性.將三角函數與其他函數編排在一本教材,注重知識間的有機銜接.
(4)北師大版教材注重學習過程的引導性和啟發性.
北師大版教材每一節均設置實例分析、抽象概括或問題提出、分析理解欄目,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學習知識.在概念引入的過程中回顧初中學過的銳角三角函數知識,幫助學生喚醒已有認知,啟發學生接納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