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琪 王祖君
模糊性設計是一種基于模糊原理,根據人們對周遭事物的模糊性認識而提供的現代設計方式。該設計方式以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為基礎,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支撐,以適應人們的多樣要求為目的。
模糊性設計是當今建筑設計中經典的方式之一,也是一種多維人性化的建筑設計策略;它是利用模糊理論中的模糊控制機理實現設計的擴展和延伸,并且根據設計的基本原則定義主要的設計參數,形成多維度、多元化的模糊設計體系,進而形成多個設計目標和不同的設計方案[1]。
模糊性空間是建筑中亦外亦內、亦此亦彼的空間,如黑川紀章所提出的“灰空間”概念,一般是指建筑內部與外部的介入性穿插空間,是內外之間的第三部分區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模糊空間在心理層面和外空間層次中扮演著中介的角色,具有可以融通內外空間的特點,但其內部和外部都是相對的。在室內外的過渡性地帶形成了這樣的模糊空間,如天井、屋頂花園、騎樓、檐廊及庭院等,它們在空間中互相兼容、層層遞進、似明似暗,使人們在所處領域內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與心理感知能力,同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實用功能和社會作用[2]。
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發達,人們對于生活空間功能多樣化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關于空間設計的功能分類也是室內設計的邏輯基礎,設計者通常會從人們的心理、生理和生活空間的物理環境加以考慮,從而構成了空間設計的模糊性特征。同時,建筑自帶的模糊性也確定了空間設計具有模糊性特點。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由于人們對于空間的感知能力以及對空間設計功能的不確定性,客觀的空間形象設計很難在具體的設計流程中實現,清晰的空間界面設計和常規的秩序化設計則變得比較呆板、無趣。因此,新穎、多變的模糊空間設計與模糊界面就成了建筑設計考慮的重心。
建筑的固有形式確定了所屬空間的有限性,建筑空間結構的模糊化現象也因此形成。不同的空間設計內容隨著對象的不同而變得模糊不清,原來相對封閉式的住宅內部空間逐漸被相對開放式的商業流動空間所代替,空間設計界面的變換方式越來越復雜多變,在空間設計上考慮的重點也隨之模糊。動態的空間設計給人們帶來生命力強烈的感受,在建筑創造、美學表現等方面,正是這些模糊化的空間和界面產生了更富于美感的建筑形態與豐富的空間設計內容[3]。
目前,國內外很多商業空間仍處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簡單的商業展示方式總是給人冷漠的感覺,盡管有些設計顧及了邊緣的混含,但卻僅僅采用了模糊性方式為商品表面加以包裝。形態的把握必須依附于市場潛力的功能需求,而立體化、多維度的復合型界面模糊化設計將是現代市場潛力的必然趨勢。在數字社會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只追求經濟實用的市場潛力將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可以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更加個性化、人性化以及情感化的商業空間,從以滿足消費者的視覺享受,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欲望。針對當代空間的模糊性需要,商業空間可以通過藝術品、空間構造、裝飾和標志物等來表達和傳遞。在富有藝術感的消費氛圍中,通過了解并掌握這里的藝術氣息,顧客們能夠更加輕易地獲取文化認同感,從而符合其情感需要,極大地激發創作空間和人之間的情感氛圍。
空間的邊界模糊設計體現了空間的形狀模糊與邏輯模糊。形式模糊即空間無明顯界限,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在起到空間扭曲折疊功能的同時增加了空間層次,提高了空間結構的靈活性。而邏輯模糊就是空間結構在秩序上的構成很混亂,一方面不同功能模塊之間的界限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減少了空間層次上的關聯;另一方面,打破常規的空間界限,增強了與其他空間結構的延展性,充實了空間結構并增加了開放性。
空間的觀眾模糊設計,主要在觀眾的生理活動與心理需求上實行不清晰設定。利用光、顏色、形狀等對觀者進行生理上的模糊設計,誘導其行為活動,然后在人與空間的交流過程中加入形狀和顏色對其進行心理暗示,從而形成截然不同的感覺,調動其想像力,從真正意義上激活空間內涵,實現空間文化和觀者情感的更高結合。
3.1.1 人性化原則
所有的空間設計均應以人為出發點與歸宿點,商業空間也不例外。模糊界面設計方法在空間內部布置和藝術空間安排與商業空間的融合方面,需要考慮人性化原則。從傳統的只關注消費者的購物需求,轉變為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使空間表現出濃厚的人情味。這種轉變不僅可以視為設計師的人文關懷,還體現了商業空間設計理念的進步。
創造可以停留的空間。通過模糊空間界面的色彩、景觀營造、燈光照明等手段,不斷更新消費空間,使得現代商業空間與游憩的組合搭配達到一個新高度[4]。空間動線的人性化引導。
現代商業空間模糊界面設計的使用能夠形成特有的空間動線,強烈刺激著隨機購買的感性消費者;但是對于有明確購買目的的顧客,更迫切希望知道目標的準確位置。針對這一部分人群,需要優化現代商業空間動線。可以在每個區域設置標志性的節點位置,注重內部版塊的連通性,這樣的動線特點可以概括為“條條大路通羅馬”。
3.1.2 整體性原則
現代商業空間的感染力由環境的總體構成實現,模糊界面設計手法對空間的塑造不能局限于單一的空間設計,從而忽略了對不同空間的整體性思考。
內外部空間的統一。通過運用整體性思維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引向整個空間環境,當消費者在空間行走時,體驗感不會因空間的變換而斷裂或者消失。以模糊界面作為不同空間的銜接和過渡,合理規劃布局空間,鄰近空間的環境氛圍不能存在較大沖突,以免引起消費者的不適。
與城市環境的整合。從現代商業空間到商業地產的聚焦,強調了不同區域內功能的復合與運作模式的聯系;從商業地產到城市環境的聚焦,則遵循著社會分工和市場分化的軌跡。在功能泛化和市場分化的雙重邏輯下,人們理想中的空間狀態和空間范疇不斷擴大。現代商業空間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位于特定的城市區域中,忙碌的大多數人在閑暇時光更愿意親近大自然。通過模糊界面的設計方法,緊密聯系商業空間的外部與內部環境,不僅能給消費者帶來身心放松的感受,還可以增加顧客的停留時間。
3.2.1 界面模糊設計
空間通常是以邊界來分割和限定的,如地板、屋頂、墻壁等,界面的尺寸與造型直接影響著整個室內環境的體積與形狀。由于不同用戶的空間界面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且與建筑形態協調一致,因此用戶界面的選擇,除了按照建筑設計藝術原理綜合運用色彩、形、質、光等視覺要素外,還應充分考慮建筑設計結構與施工等要求,并合理選用裝修材料。另外,界面在表現力上的側重點不同,如表現結構、材質、光影、動態以及趣味等各個方面。
地面擔負著道路疏導、提示空間位置等多種作用,根據這些作用因素,在開展基礎建設工程的同時,設計者也需要注意創造環境的感覺。因此,場地必須成為一個空間概念,而非簡單的平面概念,適當的變化將給整個空間增添生動的趣味;同時,減少或者徹底消除空間的限定,使得原本空間界面兩側的功能互通交融,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底面界面的模糊方法主要有底面上升、底面下沉或者底面整合。以上海K11 美術館B2 底部界面為例,整合兩種不同功能的空間,使得空間之間相互滲透,變得更加靈活高效。另外,空間中的休憩空間、交流空間以及購物空間混合在一起,空間界限變得更加模糊[5]。
頂面是建筑內部空間的上層界面,其模糊設計絕不僅僅是在上部界面進行裝飾。對于屋頂來說,其上部常常布置很多裝置和器具,如通風管道、消防管道、電源線路等。這些設備和設施很少隱藏在建筑材料的內部,它們大多數完全裸露在建筑構件的表面。頂面界面的模糊設計是消費者對空間體量最直觀的感覺,通過在不同高度頂面處進行空間變化,可以讓消費者產生不同的心理體驗,較高的頂面會產生開闊的感受,較低的頂面則會產生沉悶的感覺。
3.2.2 元素模糊設計
商業空間由很多大大小小的平面組合而成,同時這些平面也由多根直線組成,通過對直線進行變形或采用重新排列組合的模糊化方式來分隔空間,可以給人們留下無限的思考空間。空間的規律性變化在整體保持平衡的基礎上產生豐富的變化,但基于對空間要求的復雜旋轉和無規律變化,也能給予人們不同的審美感受,從而進一步刺激消費欲望。例如,上海證大喜馬拉雅中心(見圖1),其內部清新簡約、晶澈剔透的正方形盒子與不規則仿生“異形林”的強烈反差,外加建筑裙房文化符號感極強的“天書”表皮幕墻,為整座大樓提供獨特的興趣點和視野聚焦,三者的結合似乎早已形成喜馬拉雅中央的標志和名片。其北樓的立方體采用我國傳統文化中玉琮的形狀制作,外觀為方,中庭為圓,同樣暗含了“天圓地方”的設計;南樓也根據我國原有的風車形狀錯落有致地布置,給整體建筑造型增加了靈動感。
圖1 上海證大喜馬拉雅中心(來源:網絡)
3.2.3 光感模糊設計
商業空間模糊界面的光照設計是一項復雜工程,可裝飾室內外空間,增加空間層次感,渲染環境氛圍。對商業空間而言,自然光也是光景觀藝術中最富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英國藝術家諾爾曼·福斯特認為,在空間與光影的協調影響下,人們才能創造出充滿戲劇性的空間。光在消隱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空間界面的模糊過程就是讓光線從界面的一邊進入另一邊,而邊界的存在就可以看作讓陰影進入界面的另一邊。通過對光和影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消解實體邊界,形成虛無的界面,擴大空間的心理范圍。當空間局部透光時,即將特定范圍和數量的自然光照引入室內,也是為了在特定位置和時間創造出陰影。
光與影的邊界本身就是朦朧而曖眛的,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周期性變化,因此人們對光的感知帶有特定的模糊性。視知覺中確定的邊界被光溶解,逐漸變得模糊,有意識和有控制地引入自然光源,可以延伸為界面的局部挖空、透明、濾光以及透光介質的應用等[6]。例如,南京水游城頂面界面的設計充分考慮陽光進入,鏤空天球式設計將陽光灑落在每個樓層,為內部空間帶來豐富而柔和的照明。隨著時間的變化,陽光投射到的空間立面也隨之變化,每天進行燦爛與黯淡的輪回,在陽光的變化中演繹峽谷叢林的美妙幻境。由此可見,光能夠賦予空間神奇變幻的美感,給人們帶來溫暖而精致的感受。
現代信息來源的多樣性使消費者在對其進行處理反饋時會表現出信息不確定性的特點。人們的對商業空間細節設計的需求越來越模糊、多樣和復雜,不確定性的設計要求造成了人們對具體生活中設計標準的不確定。設計師可利用模糊設計概念,將其運用于特殊的設計空間,使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