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應楠
教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教育部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明確指出,要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材不僅是傳遞知識的橋梁,更肩負著傳承文化、育人培才、民族復興的使命。但職業院校在專業教材開發過程中如何找到合適的思政元素,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教材的開發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的開發路徑有哪些變化等問題,在實踐中仍然普遍存在。本文以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優秀教材一等獎獲獎教材《電子商務基礎與實務》(以下簡稱《實務》)為例,深入分析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材開發的路徑,以期為職業院校提升教材開發質量提供參考和借鑒。
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材不是簡單機械的添加,而是一方面針對教材專業類型系統設計思政框架,另一方面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設計匹配的思政元素知識點。2021 年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宏觀上對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進行了指導,微觀上明確了各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和路徑,達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文件指出思政元素應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包括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要將這些元素以生動、可接受的方式充分融入教材,使教材的思政內容具有溫度和質量,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筆者認為教材可以從3個維度融入思政元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材,可以更好地發揮教材育人作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教材有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通過分析教材所屬專業領域內的國家戰略、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一方面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展現我國以人民為中心的崇高價值理念,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實務》教材為例,教材引入了國家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戰略和政策法規,包括鄉村振興戰略、《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進社區促進居民便利消費等政策法規內容,使學生認識到黨和國家高度關注民生問題,體現了國家在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保障人民權益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努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對國家的自豪感。
教材既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學生了解將來可以從事哪些工作的重要途徑。每個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各有特色,在服務地方和國家經濟社會過程中的作用和價值同等重要。在教材中向學生展示專業技能服務國家戰略的作用和價值,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還能提升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
一要系統講解專業技能的定位和作用,包括未來可以從事的工作崗位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二要以生動的案例為切入點,講解專業技能如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可;三要闡述專業技能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的作用和價值,尤其是在解決“卡脖子”難題中的作用等,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熱情和報效祖國的堅定志向,提升教材的引領性和時代性。《實務》教材設計了“農村電子商務”知識模塊,學生在學習了網店運營、網絡營銷、短視頻和直播等知識后,認識到美麗鄉村建設迫切需要電子商務人才到鄉村去就業創業。其中蘊涵的思政元素一是展現了相關的國家戰略,學生認識到黨和國家高度關注“三農”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電子商務在其中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二是希望學生在掌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后,能夠主動積極地返回自己的家鄉或者到國家重點扶持的地方去,幫助當地的農戶改善鄉村面貌。
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如誠實守信、團結合作、努力拼搏等。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在職場中得到發展。因此,編寫職業院校教材尤其是專業類教材,應在輸送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強調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融入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一要在宏觀層面普及從業人員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如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等;二要在微觀層面結合專業特點,傳遞專業領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如經濟學、管理學類專業的教材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的職業素養;理學、工學類專業的教材可以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實務》教材在“網絡營銷”知識模塊學習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相關短視頻、直播營銷的知識和技能外,還引入了國家出臺的關于網絡直播的政策法規,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直播帶貨這一模式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刺激消費增長,但從業者也要遵循行業規則,引發學生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思考,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將思政元素的融入貫穿職業院校教材開發全過程,教材除傳授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外,一方面應積極幫助學生在宏觀層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專業人才需要具備哪些職業道德和素養,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建設,提升學生報效國家的責任與擔當。如《實務》教材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設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讓學生熟悉電子商務理論并掌握網店運營、網絡營銷等實踐技能;二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關于電子商務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等,利用電商技能服務國家經濟社會建設,誠實守信,勇于創新。
教材思政內容體系的搭建需要遵循一條主線,圍繞建設目標分別設計各模塊中的思政元素,最終達到整體育人的效果。如《實務》教材根據建設目標,結合各模塊內容設計了相應的思政元素(如下頁表1所示)。

表1 《實務》教材思政內容建設體系
職業院校的教材開發團隊可從3 個層面去組建。一是專業教師,主要完成專業知識體系構建、專業知識內容撰寫、制作配套教學資源等工作;二是思政教師,指導專業教師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結合起來,提升專業教師對教材思政的認識;三是企業人員,配合專業教師完成企業元素向教學元素的轉變,提供行業前沿知識和實操技能等素材。《實務》教材主編為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教材開發中邀請學校思政教師進行指導,并加強與蘇州市吳中區西山碧螺春茶廠等企業的合作,共同做好教材開發中的思政融入工作。
教材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保障教材思政內容開發的質量和效率,教材主編需要定期組織團隊成員通過學習提升教材思政內容的開發水平。一是專題學習教材思政內容開發相關知識,學習內容包括政策文件學習、專業思政內容學習、開發案例借鑒、開發流程梳理等,確保團隊成員能夠掌握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的指導原則、切入點、開發流程等。二是定期邀請相關專家進行指導,包括思政課教師、有教材編寫經驗的專業教師、企業人員、出版社編輯等,指導內容包括思政元素的分類、專業精神在企業崗位中的體現、思政與專業融入的案例等,確保團隊成員掌握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的具體做法。三是團隊成員需要定期溝通,及時提出并討論教材編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盡早找出解決方案。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和網絡教學的普遍應用,開發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已經成為教材改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包括配套的教學視頻、教學PPT、對應的課程標準等。教學視頻資源具有信息量大、場景感強的特點,可以促進思政教育從靜態向動態的轉變,提高其影響力。思政內容的數字化資源開發,一是在教學視頻中向學生展示國家戰略、專業所需職業素養等內容,二是采訪典型人物,通過他們的成長故事向學生展現一種正能量。數字資源的配備使教材更為立體化、多樣化、現代化。《實務》教材配套了一體化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其中在線開放課程“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獲得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稱號。目前該課程共有58 個教學視頻,總時長近600分鐘,學生可通過掃描教材中的二維碼觀看所有視頻。這些教學視頻一方面向學生展現了電子商務在服務國家戰略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學生能夠更直觀、更生動地了解電子商務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一帶一路”倡議、數字經濟發展等國家戰略;另一方面呈現了在電子商務領域有所成就的專業人士對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看法、對學生將來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的建議等,讓學生更加明白“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所蘊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