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婕,時貴閣,鄭蘭蘭
河南省平頂山市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超聲診斷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我國一種常見胎兒畸形疾病,同時也是引起新生兒死亡重要危險因素,在新生兒中有著較高發病率[1]。其發病原因為胎兒在發育期間心臟血管出現異常,導致心臟血管畸形[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人口老齡化情況加劇,新生兒健康成為社會重點關注問題。目前,臨床主要通過超聲檢查來判斷胎兒是否患有CHD,但不同超聲檢查結果有所差異,使胎兒CHD檢出率較低,易出現漏診現象,加大了CHD治療難度[3]。因此對胎兒行有效產前超聲篩查,對提高優生優育水平尤為重要[4]。本研究通過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對篩查胎兒CHD進行評價分析,為胎兒CHD超聲篩查方案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樣本醫院收治的280例疑似胎兒心臟異常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44歲,平均年齡(26.81±3.12)歲,胎齡(28.51±3.64)周。本研究程序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孕婦及其家屬均已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且已經過選擇引產孕婦及其家屬同意對引產胎兒進行尸檢。
(1)存在CHD家族史或CHD分娩史。(2)存在不良環境接觸史(如接觸有害氣體、細菌感染等)。(3)臨床資料完整。(4)單胎孕婦。
(1)多胎妊娠。(2)不自愿參加或中途退出孕婦。(3)存在妊娠期合并癥(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4)存在精神類疾病。(5)臨床資料不全。(6)年齡≥45歲。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型號:VolusonE10)對孕婦進行超聲篩查,探頭頻率設置為3.5~5.0 MHz。(1)心臟橫斷面序貫:指導孕婦行仰臥位,待胎兒無肢體運動或呼吸樣運動、胎兒心律規整時,根據常規判定胎兒心臟位置和心胸比例后,對胎兒心臟各部位進行掃查。按照常規心臟檢查方法和流程,探頭從胎兒腹部橫切開始掃描,獲得腹腔橫截面,然后向胎兒頭側滑行,獲得四腔心切面觀察左右心室、心房大小是否正常。旋轉探頭至大血管長軸,以獲得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切面,觀察左右心室流出道瓣膜位置及走向情況。繼續滑行探頭,依次獲得動脈導管橫弓切面、主動脈弓橫弓切面并觀察其情況。再旋轉探頭至三血管平面,以獲得三血管氣管切面,觀察主動脈橫弓、導管橫弓有無異常情況。(2)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延續上述操作,旋轉探頭至肺動脈長軸,進行肺動脈分支掃查,獲得肺動脈分支切面,觀察肺動脈分支有無異常。觀察心內彩色血流情況,并將所有心臟異常靜態圖像及動態視頻保存。所有超聲靜態圖像和動態視頻均由2名有10年以上Ⅲ級產前超聲檢查經驗醫師進行評價,如意見不同時,經共同討論達成一致。超聲篩查存在CHD胎兒,均由引產胎兒尸體檢查證實或新生兒心臟診斷檢查復核。
(1)胎兒診斷結果:觀察280例引產胎兒尸檢或新生兒心臟檢查診斷結果。(2)篩查情況:觀察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和單純心臟橫斷面序貫掃查對胎兒CHD篩查檢出率。(3)療效評價:以引產胎兒尸檢與新生兒心臟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和單純行心臟橫斷面序貫檢查對胎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斷結果敏感度、特異度,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有CHD 66例。其中引產13例,包括2例單心室,1例法洛四聯癥,1例右心室雙出口,2例左心發育不良,2例右肺動靜脈畸形,2例肺動脈瓣重度狹窄,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4例肺動脈吊帶;生產53例,包括4例雙主動脈弓,9例右主動脈弓,6例交叉肺脈,5例單心室,3例法洛四聯癥,18例永存左上腔靜脈,6例右肺動脈起源于升主動脈。

表1 胎兒CHD診斷情況 例
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檢出率為65/66(98.48%),單純行心臟橫斷面序貫掃查檢出率為44/66(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陽性65例,心臟橫斷面序貫檢查陽性44例。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8.48%、87.38%、90.00%;單純心臟橫斷面序貫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66.67%、77.10%、74.64%;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敏感度、準確度均高于單純心臟橫斷面序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特異度與單純心臟橫斷面序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胎兒CHD篩查結果

表3 胎兒CHD診斷效果分析 %
CHD是指在妊娠8~12周心臟及大血管形成障礙,或出生后由于應關閉通道閉合不全或未能閉合,導致心臟及大血管局部結構異常[5]。CHD主要由環境、遺傳、母體等因素導致胎兒形成先天畸形,其中,環境對胎兒心臟發育異常影響較大,如射線輻射、環境污染、服用藥物等都可增加胎兒患CHD風險[6]。CHD在胎兒期發病率為4%~10%,嚴重CHD患兒若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在產后1個月內死亡可能性極大。胎兒CHD還可造成機體組織缺氧、供血障礙和肺血增多,進而引發肺部感染,加重心臟負擔,導致胎兒心力衰竭或死亡,極大影響孕婦健康和胎兒發育。因此,產前對胎兒進行CHD篩查,降低嚴重CHD胎兒出生率,對新生兒健康至關重要。
隨著超聲技術發展和儀器不斷更新,產前心臟超聲篩查成為目前篩查胎兒CHD重要手段,對評估胎兒血液循環、心臟結構及功能有重要價值[7]。心臟橫斷面序貫掃查法是對心臟各橫切面進行掃查,觀察并診斷心房、心室、房室瓣、動脈導管及大動脈各部位是否有異常,能有效判斷胎兒是否存在CHD,有較高檢出率[8]。肺動脈分支異常是一種不常見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可導致新生兒氣道梗阻、呼吸困難和持續性肺動脈高血壓,肺動脈分支異常疾病有單支肺動脈畸形、肺動脈吊帶、交叉動脈、單支肺動脈起源于升主動脈等,但常規心臟橫斷面序貫掃查很難發現部分肺動脈分支異常,易在產前胎兒超聲篩查時漏診[9]。本研究采用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手段,以此觀察分析此聯合方式對胎兒CHD篩查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280例孕婦經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胎兒CHD檢出率明顯高于單純心臟橫斷面序貫,其中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漏診1例,單純心臟橫斷面序貫漏診22例;單純心臟橫斷面序貫漏診中1例由于孕齡太大,診斷結果受羊水和胎盤影響,其他均為肺動脈分支異常類疾病。結果表明,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有助于CHD中動脈分支異常疾病檢出,提高胎兒CHD檢出率,為治療胎兒CHD手段提供參考。張婧等[10]研究表明,對胎兒產前超聲篩查中增加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能有效篩查胎兒肺動脈分支疾病,提高胎兒CHD檢出率。有研究[11]指出,心臟多切面掃查可提高胎兒CHD敏感度、特異度,有利于盡早發現胎兒心臟病變情況,提高臨床診斷胎兒CHD準確率。本研究中,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單純心臟橫斷序貫掃查,表明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有效提高對胎兒CHD診斷準確性。但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仍存在1例漏診,此例漏診孕齡處于25~28周,其原因可能是孕齡過大,羊水及胎盤影響心臟超聲篩查結果,導致準確性降低。此外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中存在27例誤診,分析其原因為,孕婦孕齡較小,胎兒心臟結構未發育完全,且胎兒運動幅度過大,難以定位胎兒心臟,導致彩超圖片未能清晰顯示胎兒心臟結構,造成誤診[12]。
綜上所述,心臟橫斷面序貫聯合肺動脈分支切面掃查在胎兒CHD超聲篩查上價值較高,可明顯提高超聲篩查檢出率,有效提升對肺動脈分支異常類型疾病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