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鹽城市分行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再次強調要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動城鄉融合發展;2022-2025年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正式實施,縣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農發行應準確把握縣域發展的現實背景,明確新發展階段的重點任務要求,積極服務縣域高質量發展。
縣域是連接城市、輻射鄉村的關鍵點,也是統籌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樞紐,從近年政策看,服務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支持縣域富民產業發展。一是支持大中城市疏解產業向縣域延伸,引導產業有序梯度轉移。二是大力發展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三是加強縣域基層創新,強化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四是加快完善縣城產業服務功能,在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
服務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一是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推進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二是改善優化縣域消費渠道,支持大型流通企業以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下沉供應鏈。三是增強農村產品上行動能,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支持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
推進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任務連續三年強調要補齊縣城基礎設施的短板弱項,推進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在此基礎上,2022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點任務明確要求農發行等機構部門負責開展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重點改造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及設施,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及電網升級改造,以提升安全韌性、促進高質量發展,這也為農發行服務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支持縣城示范區域建設。為強化示范帶動作用,2020年5月,發展改革委以發展基礎扎實、財政實力較強、政府債務率較低為基本要求,在湖北、長江三角洲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東中部都市圈地區,兼顧西部和東北地區,選擇了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2021年6月,在對120個縣城建設示范地區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河北正定、河南蘭考等20個“十四五”重點支持的縣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支持120個縣城建設示范地區及20個縣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建設是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要求農發行負責的重點任務,也是農發行服務縣域高質量發展需要支持的重點區域。
近年來,農發行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作用,積極融入縣域經濟發展,高效推動政策落實,取得顯著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瓶頸和問題。
縣域金融生態環境較為脆弱。長期以來,縣域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金融生態環境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一是缺乏合格的承貸主體。縣域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水平不高、經營管理能力不強、財務及信譽狀況較弱,達到信貸準入門檻的企業較少。在實際辦貸過程中,許多縣域項目自身不產生現金流或項目收入無法覆蓋貸款本息,難以滿足信貸審批條件。二是缺乏有效的風控補償機制??h域地區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完善,合規擔保主體過于集中,且剩余擔保能力普遍不足;合格抵質押品較為匱乏,風險補償機制尚不健全,難以滿足風險防控需求。三是缺乏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縣域地區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建立,政府要求、企業需求與金融服務供給之間存在差異,政銀企溝通渠道不暢,導致有效的金融創新服務難以落地。
縣級支行服務能力稍顯不足。農發行作為唯一設立縣級營業機構的政策性銀行,縣級支行在服務縣域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是支持模式受限。在常態化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的背景下,對于政府財政和商業性金融難以滿足的公共服務項目,農發行傳統的信貸支持模式已難以適應,縣級支行服務縣域建設的政策性優勢普遍被削弱。二是審批流程較長。當前符合支持條件的優質項目多為市場化運作模式,對審批效率、使用靈活性的要求普遍較高,同業競爭不斷加劇,農發行縣級支行在審批層級和辦貸效率上與其他金融機構存在差距。三是高端人才不足。在縣域金融需求逐漸專業化、多樣化的背景下,縣級支行存在高端人才配備不足、業務骨干長期被抽調的現狀,在崗人員難以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
農發行應進一步聚焦重點、創新模式,用好縣級分支機構抓手,大力支持縣域高質量發展。
明確支持重點,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一是緊跟政策導向??傮w上將信貸資源向縣域傾斜,一方面,在服務縣域農業全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業的基礎上,全面支持其他縣域富民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繼續支持縣域城鎮化建設,重點關注物流、冷鏈等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及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項目。二是推動“一縣一業”。結合政府規劃及地方特色,找準縣域定位,重點支持1-2個立縣主導產業。制定“一縣一業”指導清單,對立縣主導產業,適當地下放審批權限和降低準入門檻。三是推廣優質樣板。對政策支持名單內的120個縣城示范區和20個示范園區實施專項授權,探索有效經驗,打造優質樣板,推廣支持模式,實現帶動作用,推動示范區域支持全覆蓋。
創新信貸模式,探索多樣化風控措施。一是創新信貸支持模式。針對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縣域市場主體,適度合理突破傳統財務類信息限制,綜合考慮縣域真實信用情況,探索整體授信模式。依托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等關系鏈條,探索統貸統還的新型信貸模式。二是豐富抵質押品類型。關注縣域地區改革試驗推進情況,根據不同地區各類新型產權交易市場發展變化,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村宅基地等農村產權的流轉及抵質押模式,豐富縣域抵質押品類型。三是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加強政銀企合作,積極對接縣域財政性資金支持導向,結合縣域信用體系建設情況,通過專項風險準備金等形式,建立風險共擔和補償機制。
強化基層優勢,發揮縣級支行先鋒作用。一是加強溝通對接,鞏固政策性銀行優勢。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對接,關注各領域示范縣、試點縣建設名單,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共享項目庫、共同發布支持標準等方式,明確支持重點,從基礎上加強縣級支行競爭優勢。二是開展延伸指導,注重專業性人才培養。根據不同地區重點業務需求,建立研究特定行業、產業的專業性團隊,針對縣級支行的業務薄弱點,有的放矢地進行縱向的業務延伸指導,奠定智力保障基礎,提高整體服務能力。三是優化審批流程,提供便利性辦貸服務。進一步提升科技支撐水平,探索線上辦貸、非現場辦貸等方式,優化審批流程,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持續提升縣域便捷獲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