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學院21級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班 林芳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建立健全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和構建市場導向型的技術創新體系;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也指出了黨中央著力抓生態文明建設。低碳技術創新是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核心,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1]。相比于傳統的技術創新,低碳的技術創新要求更加的高,在研發資金投入和周期上面都更長,使得企業較難會去開展低碳技術創新,因而政府政策的支持對低碳技術創新來說便顯得十分的重要。低碳技術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出路,也是低碳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在生態環境要實現質變的“十四五”時期,對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政策支持進行分析,并尋找出推進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的政策優化路徑是十分重要的[2]。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對重慶市生態環境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厘清近年來重慶市在節能降碳技術的相關政策制定情況,重慶市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來助力低碳技術的發展,并在促進當地低碳轉型發展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本文通過對重慶低碳技術相關政策的梳理分析發現,重慶市在制定地方低碳技術規范和標準時頒布的主要政策有以下三個方面。
當前重慶市頒布的與低碳技術創新相關的財稅政策主要包括了“財政支出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和“政府采購政策”三類。財政支出政策主要包含對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及清潔發展基金等設置專項資金;稅收優惠政策包含了研發投入加計扣除、針對環保專用設備購置及重大的技術裝備進口的企業增值稅和所得稅優惠;政府采購政策則包含了利用需求端來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從而促進節能環保產品的消費量提升。
近年來,重慶市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為落實綠色金融任務責任清單,重慶市于2018年頒布了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細則[3]。針對一系列重點《“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等政策,進一步完善了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相關金融政策體系。此外,在《重慶市“十四五”清潔生產推行工作方案》中也表明,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鼓勵重慶金融業低碳循環發展。
重慶市在2013年頒布《關于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意見》,通過推廣低碳專利保護,推動低耗能等的專利技術開發及推廣,進而提高能源的生產及利用效率,降低傳統能耗及碳排放。此外,重慶市知識產權局頒布的關于《重慶市綠色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方案》,也為專利保護政策提供了保障。
大多數國外經濟學家認為,市場導向型的政策對促進技術的研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不斷促進重慶市多方力量積極地投入低碳技術創新相關工作中,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具有較為明顯導向性的低碳技術創新財稅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在促進當地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在財政方面,本文通過對現有的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政策梳理結果中發現,主要還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的財政補貼政策缺乏多元化。豐富、力度大的財政補貼政策,對當地的低碳技術創新發展具有正外部性。為了使低碳技術創新主體能夠從技術研發中獲得相關的利益,通常政府部門會制定相關的財政補貼政策。經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由于重慶市在低碳技術創新相關的財政補貼方面制定的政策仍然存在較為缺乏多元化的情況,未在一定程度上涵蓋到所有的低碳技術創新種類及主體,因此其財政政策還未達到一個較好的效果。
第二是重慶市的低碳技術在稅收優惠力度方面還有待完善。重慶市目前在低碳技術創新稅收優惠力度方面還存在著不足的情況,從發布政策的內容上來看,主要還是以相對傳統的技術創新成果上給予的一種稅收減免優惠。比如,最近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制定了《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政策中闡明了給予消費者在購置稅上面的減免優惠,但是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技術發展中的支持卻較少,每年的資金投入也并不多,因而導致技術創新主體的積極性難以被調動起來。
第三是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在財政優惠方面的種類有待完善。有效地促進低碳轉型技術發展,不僅僅需要政府部門制定種類多樣且適宜的優惠財政政策,也需要當地政府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夠涉及方方面面。通過研究表明,當前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財稅優惠政策所涉及的政策激勵工具還不夠多元化,財政優惠所涉及的范圍還相對有限,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補充。
貸款融資是低碳技術創新主體在進行低碳技術創新時解決資金缺乏的一種方法,但融資成本的高昂,通常會使企業主體不敢輕易嘗試,進而阻礙到綠色低碳創新的發展,挫傷對低碳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通過對重慶市綠色低碳金融相關政策研究發現,其政策執行的效果不大理想。
第一是重慶市較為缺乏綠色金融專業的人才。金融機構在進行綠色低碳項目時,需要對各個行業較為了解,這對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既對金融知識較為了解,也對綠色生態環保知識較為了解,這樣才能在低碳技術創新進行評估時能夠提出較為貼切的解決方案。而重慶市缺乏這樣的人才,便會制約低碳金融的蓬勃發展,從而阻礙綠色金融的高質量發展。
第二是在融資支持政策上的激勵不足且政策不夠完善。重慶市在推進綠色金融發展方面還沒有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模式,對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激勵約束、風險控制等的配套政策上還不夠完善。低碳技術創新融資政策減免了投融資的成本,但并不能夠使企業或科研機構因減少成本而開展低碳技術創新,因而許多低碳創新主體對綠色金融發展更多地停留在表面及形式上,導致政策效果執行并不理想[4]。
第三是投融資政策所提供的金融支持形式較為單一。低碳技術創新包含清潔能源技術、節能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等,各個低碳技術創新主體對于財政金融要求方面均存在各自的特征與不同。重慶市政府對低碳技術創新的投融資政策形式還比較的單一,種類不夠全面且單一,因而難以真正滿足低碳轉型創新的多樣性需求。
通過對《2021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調查發現,重慶市2021全年的專利授權量為7萬多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接近1萬件,有效發明專利4萬多件。表明了重慶市在專利申請授權數量上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梳理總結如下。
第一是重慶市低碳專利保護政策缺乏多元化。在對重慶市低碳技術相關政策進行梳理后發現,重慶市在專利保護方面出臺的相應政策比較的單一簡潔,大體上只是涉及一些基礎方面,比如專利的保護及侵權的處罰、專利的申請及審批等。此外,在多元化的社會條件下,較為單一的低碳專利保護政策并不能夠滿足實際專利所需要的多元需求,使得科研機構(企業)在申請專利時容易面臨種種的困境。比如,許多專利申請的描述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不能全面地對相關問題進行準確的界定,進而導致權利和義務主體無法被定義,影響到技術專利的申請,降低創新工作的積極性。
第二是在低碳技術創新的專利保護政策激勵效果上不明顯。要對低碳技術創新主體給予相應的激勵,可以通過發獎金、頒發榮譽證書給創新單位或個人獎勵,進而更好地開展和推進在低碳技術創新工作積極性。本文通過對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專利保護政策的梳理發現,現有的政策內容僅僅包含了技術創新所要求的最低標準。只是給予了資金的補貼和法律地位的肯定,但實際上反映了其激勵效果并不樂觀,因而使低碳技術創新主體減少了對發展技術創新的激情。
第三是重慶市低碳技術專利保護政策相對比較滯后。在低碳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低碳技術創新政策需要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斷修改和調整,如果存在與現實情況偏離較多,便會對研究低碳技術工作造成許多的不便。若是相關的政策規定長期處于不清晰或是一片空白,申請專利的主體在申請專利時便會難以展開工作,且研究的成果容易面臨侵權風險,技術研發成果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較充足的保護。
第一是要增加對低碳技術相關的財政補貼。通過前文的分析表明,資金是低碳技術發展的基礎前提,擁有充分的研發資金能夠為低碳技術創新主體順利開展工作提供前提條件。因此重慶市政府應當在降碳項目研發上給予大力的財政補貼,充分運用“財政資金”對當地的低碳轉型發揮一定作用。財政資金的補貼,為低碳技術項目提供資金保障的同時,也可以鼓勵更多的研發機構進行技術創新。實施低碳技術創新的財政政策主要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加大財政補貼的適用范圍,讓政策可以更好地惠及更多的人民群眾;另一方面是在適當加大補貼資金額的同時,減緩對科研人員的壓力,從而促進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更加蓬勃發展。
第二是要豐富重慶市低碳技術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是政府部門對低碳技術創新主體給予的一項資金減免措施,重慶市當前在此方面的政策力度還不夠,主要原因是其稅收優惠較為單一,尚未形成多元化的稅收優惠組合形式,從而導致政策的作用難以被充分地發揮,阻礙了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發展。
第三是加大公共財政的投資支出。研究表明,重慶市每年在低碳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資金并不是很足,政府在低碳技術創新的財政支出上無法較好地滿足技術創新所需要的資金要求。“十四五”時期,重慶市應當結合自身的地理位置、資源及經濟發展的情況,進一步增加在低碳技術創新發展中的資金投入[5]。此外,低碳技術創新的過程是長期的,因此需要常態化的低碳資金投入,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對資金的投入進行動態修改并調整,聚焦重點領域,促進低碳節能技術發展。
第一是加大對綠色金融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綠色低碳環保部門和金融機構相互合作、交流學習,提升綠色金融人才的專業技能。同時,加大對綠色項目課程的學習,學習借鑒東部等發展較好的城市并進行實地調研和學習,從而積累相關的經驗知識,再結合重慶市產業結構偏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市情不斷進步。此外,也應多開展一些綠色金融發展交流會。
第二是采取更多激勵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重慶市應當結合市情確定自身在低碳技術創新上的總體目標,并細化其相關政策。制定相關的綠色金融優惠或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同時建立起綠色快速審批通道,激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信貸的投放[6]。
第三是要積極拓寬綠色低碳金融產品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擴大對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在綠色信貸產品方面,可以拓寬綠色低碳產業的涵蓋面,通過質押、抵押等形式提高信貸的力度。在綠色債券方面,可以增加對符合條件的低碳企業發行綠色債券。
從法律角度來看,低碳技術創新的專利保護政策,應當使技術發明主體能夠合法擁有保障權益,促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重慶市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國家專利保護政策的基礎上,研究出更適宜本市且具有山城特色的政策法規,進而促進低碳技術創新主體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強化低碳技術領域“高精尖缺”人才的集聚能力,進一步推進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發展。
本研究經過對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相關政策的整理后發現,雖然重慶市在減碳、降碳各方面都做出了比較合理的發展計劃,但是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必須更進一步根據當前重慶地區的綠色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當調整具體的低碳技術創新政策,制定與重慶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趨勢更為相符的規劃。此外,本文只是對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政策優化的一個初步研究,因此研究結果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會有些許局限性,但對于分析和認識重慶市低碳技術創新政策的優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