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蓓蓓 山東豐源遠航煤業有限公司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思維已成為諸多行業發展變革的重要影響因素,在該背景下,傳統財務會計體系出現了諸多變革,但是在當前經濟發展格局中,財務會計工作存在諸多問題與挑戰,財務會計工作現狀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與知識經濟有機融合。基于此,財務會計未來發展應從知識經濟理念出發,不斷完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社會經濟正在快速發展與創新,經濟形態正在逐漸分化。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目前已基本完成社會工業化,經濟發展模式正在逐漸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但是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對較長的發展過程。從轉型現狀看,無論是農業經濟還是工業經濟,都包含非常豐富的知識經濟的內容[1]。
以會計電算化為例。我國企業在無紙化辦公和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方面正處于起步階段,在技術應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導致企業會計管理出現諸多問題,難以跟上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知識經濟為會計體系提供了全新的改革與發展方向,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成為推動會計管理體系全面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知識經濟理論下,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必須重視知識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在經濟發展大環境下,財務會計體系應根據知識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進行全方面的改革與創新。
知識經濟對會計概念范疇的影響主要包括資本制度影響、利潤含義影響及資產概念影響三個方面。資本制度的影響主要是指目前會計理論是以實體資本為基礎的,并不確認智力資本,而在知識經濟體系下,知識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評價一家企業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其主要影響因素是是否具有相關知識優勢,而知識的載體主要為工作人員,需要考核企業工作人員職業技能和相關能力[2]。在這一理念下,企業不再被簡單地認為是經濟實體,而是由智力資本和非智力資本共同組成的組織,在企業未來發展中,智力資本往往要比非智力資本發揮更大的作用。
傳統會計理論中認為利潤是實體資本創造的,無論是技術員工還是普通員工,都被認為是企業的雇傭者,因此,企業為員工發放的工資基本一致。而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利潤的增長是智力創新的體現,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勞動轉化價值相對較少,智力型員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員工競爭力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利潤,這就要求企業員工必須適應會計管理的變化,可以將企業員工報酬與其管理成本有機結合,精確計量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利潤。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和智力成為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其作用遠大于有形資產創造的價值,無形資產在企業中的影響力將會逐漸增大。以軟件公司為例,軟件公司實體經濟產業并不突出,其價值基本通過人才智力資源庫體現。企業在未來發展中,如果不正視會計體系中這一因素的轉變,將導致會計報表與客觀經濟事實出現差異和風險。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技術人才逐漸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與企業人才相關的人力資源會計學被當前會計體系廣泛關注,但是受到基本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影響,人力資源會計模式無法解決當前企業的發展問題,人力資源成本未能反映出關鍵技術人才的智慧和創新能力。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和智力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本,會計體系必須考慮到人員變化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會計實務貫穿企業運營全過程,在知識經濟體系下,會計實務會發生很多變化。
首先,會計工作重點將會發生轉移。在傳統會計工作中,會計工作人員要收集、加工和處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數據,出具相應的經濟管理報告。在目前知識經濟條件下,隨著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產業逐漸成熟,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逐步使用計算機完成傳統數據處理工作,會計工作人員將會把工作重點放在企業經濟管理上,會計人員也將逐漸成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3]。
其次,會計核算方式強調科學性與合理性。在傳統會計中,由于手段與工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會計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標準差異化較大。例如,雖然實際利息攤銷法比直線攤銷法更科學,但是受到技術的影響,在會計實務中一般選擇直線攤銷法。同時,計算機可以隨時記錄數據的變化情況,也可以減輕會計人員的核算工作總量,可以改變會計核算方法,為企業提供更加準確的經營數據。
再次,會計信息時效性有所增強,及時準確地為企業提供會計信息,方便企業管理者制定更準確的經營策略,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是現代企業會計管理的基本職責。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在目前的會計體系中,企業可以在更加復雜的經營管理條件下變更會計信息,為會計管理提供了更多便利。
最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無紙化辦公已成為企業辦公的重要發展方向,會計人員可以利用計算機處理大量經濟數據,各類數據可以依靠計算機進行自動化處理,極大地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效率,節省會計核算時間,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但是,由于任何工作人員都可以使用計算機,存在一定的網絡攻擊風險,需要對計算機加以防護,加強計算機會計管理的安全性。
會計要素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資產成本、利潤費用等要素,隨著知識經濟的廣泛推進,傳統企業會計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求,目前資本所有者權益和人力資源所有者權益在企業的管理與發展中都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與壯大。
會計的基本職能主要是核算與監督,而在經濟環境中,會計核算與監督功能正逐漸被計算機替代,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計算機技術具備快速傳播信息的功能,給傳統會計制度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會計職能中的數據處理已成為不重要的內容,會計工作人員由于全程接觸企業數據,對于數據信息將會具有更強的敏感性,要求財務會計人員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專業技能,會計人員需要根據會計數據為企業的管理提出意見和方法,會計管理人員將逐漸從傳統會計崗位走向管理崗位,這就對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帶來了全新的挑戰[4]。
信息技術被逐漸應用于傳統會計行業中,會計流程面臨巨大的變化,受到的沖擊也無疑是最大的。隨著會計電算化、各類會計軟件在企業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傳統手工會計流程逐漸被淘汰。由于會計電算化和會計軟件處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在審核之后可以減少人力資源投入,因此,全新的會計環境對會計人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5]。
知識經濟體系下,知識成為企業的重要發展資源和主要推動力,企業以知識為基礎、以專業工作人員為載體開展財務會計管理工作。與傳統經濟體系不同的是,知識經濟對財務工作人員的要求更高,工作人員必須深刻認識知識經濟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創新工作方法。同時,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知識儲備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基本要求[6]。
在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企業應對會計管理人員的知識理念加以培訓,使財務會計人員學習新的應用方法,不斷加強知識儲備,提高專業技能。同時,在各類會計培訓工作中要融入企業人文關懷,制定以人為本的培訓措施,從會計人員的角度出發,設計培訓內容,保證會計人員可以隨時關注并掌握最先進的會計管理理念。
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依賴于人才的創造力,在會計管理中,要加快人力資源會計的融入,完善人力資源會計成本和價值計量的核算辦法。
人力資源作為企業中重要的資產之一,如何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的設計和計算成為會計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此外,現金流動機制是知識經濟環境下的金融創新工具,應建立相應的流程和標準對其進行使用,保證企業規避系統性風險,降低發生其他風險的可能性。
會計核算范疇應在知識經濟體系下不斷擴大,將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納入會計核算,特別是部分企業擁有行業中能力極強的競爭性人才,更應將人才資源體現于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7]。
首先,在當前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下,會計信息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將導致財務會計的策略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出現一定的誤差,因此需要在會計信息方面加快信息的獲取,提高財務會計報告的準確性,幫助企業管理者以更加準確快捷的方式了解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此時,可以利用信息化設備建立會計報告渠道,所有部門要將財務數據按照一定的規格和格式直接上傳至會計數據平臺,會計數據平臺則可以直接使用計算機整合與核算財務信息,呈現會計信息的動態化管理模式,提高會計報告的準確性,為企業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會計報告的模式應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利用計算機技術形成多個層次的會計財務報告,能夠使企業管理者通過不同層次的報告,掌握企業的盈利和虧損情況,制定正確的財務分析戰略,為企業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數據支持,提高企業競爭力。
人力資源會計目前已經基本形成具體的研究項目和內容,涉及經濟理論、會計理論,已經初步具備應用基礎,但是目前人力資源會計仍然未在企業會計管理部門普及。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主要創新要素是企業高素質人才。因此,智力勞動才是企業的核心發展優勢,如何確認與記錄智力勞動是目前會計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此外,在知識經濟體系下,企業知識經濟資本的時間空間范疇相對于財務資本更為寬廣,財務會計必須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項目管理內容,使知識資本延伸至企業的各項業務管理中[8]。
知識經濟目前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會計創新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必須改革會計體系,不斷完善會計管理理念,通過豐富的管理措施,完善財務會計體系,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會計數據支持,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