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妮 東北石油大學
管鵬宇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積極弘揚石油精神,勇于探索科技創新。這是新時代石油工作者在工作進程中的核心思想,也是實現科學技術水平突破創新的重要路徑。加強以黨的建設為目標,大力弘揚石油精神為工作主線,在工作進程中以“埋頭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推動科學探索工作進程。進一步突出以“干”“實”“嚴”三個核心工作精神,以石油精神為中心凝神聚氣,強基固本。
積極探索石油精神能夠有效促進科研工作人員的愛國主義精神。石油探索是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能夠促使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路徑,由此在探索石油的整個發展歷程中,盡管充滿艱難困苦,但是始終都沒有被放棄,在較為匱乏的力量的支持作用下,真正演繹出一場能夠令人熱血沸騰的石油探索故事。而石油探索過程中所呈現出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對于我國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較為明顯的激勵作用,推動者科學領域的不斷前行。
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以及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自秦漢時期就開始自發主動采集石油。以鉆井技術作為典例,在西漢時期的“世界第一井”——邛崍火井就是被世界石油界所公認的開發天然氣的第一口井,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自最開始就處于領先水平。而后我國四川少數民族發明了卓筒井,其在鉆研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是“沖擊式頓鉆鑿井法”,這一技巧方式足足領先美國750余年,是人類在機械鉆井探索過程中的先例,同時也是鉆井技術的鼻祖。在我國明代時期開采出第一口油井時,在三百年后的美國才開始挖掘第一口工業化油井。我國石油科技史是一部鼓舞人心、勵志昂揚的歷史,能夠從根本上激發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進而為其在現代化科學技術創新過程中提供動力支持[1]。
在近現代的石油科研技術發展進程中,我國的杰出科學家例如李四光、黃汲清等,為了能夠摘掉我國“中國貧油”的帽子,用實際行動表現出“為國分憂,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而正是這些杰出科學家所作出的表率,才能夠使得后代學子在學習工作中科技繼承其“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石油精神,才能真正貫徹落實“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愛國主義精神。由此為現代化科學精神提供有力支持,使之能夠從石油精神之中獲得滋養,將不畏艱難、不懼艱險的石油精神傳播到整個科研界之中,促使科學精神能夠蓬勃生長。
在物質匱乏、科技落后的年代中,石油工作者都能夠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不斷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完成石油探索,在現代物質資源充沛、科技水平突飛猛進的社會中,科技者更應當繼承石油精神,承擔奮斗使命,在優越條件的支持下為祖國未來發展做出更有力的貢獻。
美國在《2061計劃》提到“科學不只是大量知識的凝聚,也不只是一種積累知識、驗證知識的方法,而是一種融入了人類價值觀的社會活動”。石油精神不僅僅是從人類智慧上進行歷練,更是從人文主義精神上進行訓練。在石油科技探索創新的過程中,通過掌握內容、方法及與之相適應的思維,由此為基礎在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過程中積極弘揚科學精神,進而能夠形成正確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科技倫理觀念。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進行技術反思,進而能夠為科技的完善與創新發展提供機會[2]。
在石油探索進程中所涌現出的科學家以及工程師,其在科研創新中所表現出的探索求真精神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內在文化的支持。面對國家建設需要,石油科技者毅然回國,正是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的“人文教育”,使之能夠從根本上有著為國家奮斗的思想意識。在弘揚石油精神中的人文主義精神的過程中同時也極大增強了科研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心以及民族擔當之感,在科研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人”的價值,肯定“人”的付出,將科學精神與人文主義精神進行有機結合,才能使得科研人才變得更為可靠,打造出“政治可靠,道德純潔”的高質量高素質人才。
在探索石油精神的過程中,通過深入了解石油科學技術知識的“進化”路徑作為支持,進而能夠從系統化專業化角度理解石油精神的內核所在。在學習石油科學探索歷史的基礎上能夠幫助新時代科技者形成“縱向認識”的思想體系,進而在創新實踐的過程中能實現技術的突破與發展。在掌握石油科技發展進程中的科學方法以及創新過程中的豐富史料基礎上,為現代科技者在探索過程中能夠提供新的思路與思維模式。在總結原有歷史的科學方法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實現推陳出新,為科學技術發展提供持續性動力。
科學技術發展建設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新源泉,將開拓創新思想意識貫徹落實到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各個領域以及全過程,以高標準嚴要求促進社會發展進步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開發利用,促使整個社會實現高質量的建設發展。中國石油科學技術在發展進步過程中始終堅持開拓創新精神,積極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將創新作為自身發展進步的動力根源,在繼往開來、不斷發展中推動其發展水平建設登上更高的高度[3]。
科學技術的最終實現離不開科學精神的支持。我國老一輩的石油科學家李德生、翟光明等院士在發表個人對石油精神的理解之中讓人沉思。石油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揮灑汗水,用自己的思維創新火花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動力,用親身實踐行動養成石油精神,在發光發熱的過程中散發到整個科學研究領域之中。石油科學家戴金星院士針對自己所創造出的時代貢獻給予了自我評價,認為自己在當選院士之后更加要堅持唯物主義思想,始終保持知行合一的學習態度,加強個人道德修養,不能夠因為自己已經當選院士而放松對自我的要求。自始至終思考“為誰創新為誰忙?為誰服務為誰研?為誰服務”的問題。科學在研究過程中沒有政治屬性,但是科學家具備政治屬性。正是這一石油科學研究精神,促使現代化科學精神在弘揚過程中始終要以愛國主義為根本,在開拓創新的過程中秉持愛國愛民的根本思想,在勇攀高峰中奉獻祖國為人民。
胡見義院士在發表個人觀點的過程中認為在石油工作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吃苦耐勞,這一精神品質在科學家精神之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在其艱苦奮斗的過程中生活環境極差,吃不飽飯,住不好房,整個科學研究過程沒有溫暖沒有保障,就是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之下都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石油科學技術創新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現代化科學家的科研過程中更需要以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精神來創新探索,要培養自身保國衛民、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以及高尚品格,在攻堅克難過程中將老一輩的石油科學家精神作為自己的精神供給劑,為科學研究的探索創新提供精神保障[4]。
孫金聲院士認為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應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一步創新發展,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超越前人。一代人應當承擔起一代人的時代使命以及社會擔當,在保持個人科學研究精神以及科研情懷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老一輩石油家的科學品質以及專業化素養,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礎上要為下一代的科研工作者打好科學精神的基礎,不僅要做到將其扶上馬,更要實現送一程。為科學研究精神的賡續提供充足的動力。
石油科研工作者所表現出的思想政治高度值得現代科研工作者的深刻學習以及發揚光大,要深入學習石油科學家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道德品質,更需要學習其不為名不謀利只為國家做貢獻的奉獻精神?,F代科學家是我國科技創新、社會高效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因此更加需要保證思想方向的正確性,將石油精神中的為人民服務理念貫徹落實到科學研究生活之中,真正做到科研為人民,人民助科研。
在進行科學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立足于高水平發揚自身自立自強的精神品質,不僅在創造科研成果的過程中能夠為全國人民做好助力準備,更能夠為全球的協同發展做出有力支持。在當前的科學發展過程中,高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因此如何能夠在發展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的科技供給,用自身實力掌握科學創新的主動權是最為關鍵的問題。針對該類問題,蘇義腦院士認為,在科學創新的過程中需要以優秀的團隊力量作為支持,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實現轉化與應用。這是石油精神的核心,更是可以推廣應用到全領域科學研究的精神品質。李寧院士對此也有著同樣的觀點,認為團隊建設能夠使得研究更為全面,能夠看到個人研究過程中所看不到的問題,在思維不斷碰撞以及想法的有機聯系之中能夠實現科研的突破。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之中,在團隊力量的支持作用下能夠實現科學技術思維的高質量供給,能夠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5]。
石油精神中所呈現的創新精神是現代社會中依舊需要不斷摸索不斷深入探究的精神品質,創新始終都是帶領時代發展方向的領頭羊,也是大幅提升國力水平的重要支持?,F代科研工作者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需要突破自身的思維桎梏,大力弘揚石油精神的創新精神,在不斷嘗試、不斷試錯、不斷修正中摸索出一條創新道路,進而能夠真正促使社會得以高質量發展,科技得以快速進步,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升。
在現代化時代發展進程中,領先科技發展的關鍵在于需要不斷創新科學研究理念,立足于時代發展的前沿,才能真正探索出科學技術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時代的需要以及社會發展的方向。以石油精神為基礎,在摸索未來發展方向的過程中,認為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應當以“綠色環?!弊鳛楹诵乃枷?,以國家提出的“雙碳”目標政策作為支持,能夠從綠色環保的科學研究角度出發,在保障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其發展才能夠獲得社會大眾的支持,才能夠真正在科研之中實現“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著重需要突破、加快、攻堅的七大領域之中,其中自然資源石油以及天然氣依舊處于首位,由此石油精神依舊是引導現代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碳”的整體思想引導作用下,需要對于現在的科研發展情形做出深入的研究分析,進而能夠選擇符合社會需要的發展模式。要以節能減排作為自身的科研發展核心要求,構建起一個多元化綠色化的清潔能源體系,進而能夠為社會的綠色發展進步提供保障。也能夠實現從綠色創新到綠色科技的跨越,真正實現從科學技術角度來保衛地球,呵護地球。在科技創新過程中以隨機應變的石油精神為基礎,以時代發展方向為導向,以人民需要為根本,將石油精神拓展到整個科學技術發展領域之中,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石油精神中極為典型的精神品質就是“實干”。在艱苦的石油探索年代中,國家發展勢在必行,社會進步刻不容緩,石油科研工作者只能夠在條件困苦的條件下“硬著頭皮”實干。在石油探索工作中,現有的理論知識科學家們已經基本完全掌握,其所缺乏的就是在我國基本國情以及特殊地形的基礎上所積累的實踐經驗。但是實踐經驗只能夠通過實際行動才能逐步積累,只有在遇到問題時才能逐步摸索出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路徑。由此當時的石油科研工作者大多都是擼起袖子加油干,在討論會中摸索出新的方向,在衡量結束后即刻開展工作,甚至在夜以繼日的工作強度下都保持頭腦的高速運轉,在休息時也是在思考石油探索的關鍵性問題。在“實實在在”將精神、時間、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科研工作中時,科研成功已經成為意料之中。在實際思考的基礎上,最為重要的是落實到細節的“干”?!敖^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品質在石油精神中有著較為顯著的體現??蒲芯褪窃诓粩喾稿e的過程中排除錯誤,在不斷改善的過程中逐步糾錯,而后摸索出正確的發展方向。對于現代科學研究而言也是如此,盡管當前社會中的物質基礎較為豐厚,科研機器較為先進,但是對于科學研究者而言更應當深扎到科研一線,真正將自己的思考落實到“干”上,避免將“虛假”努力帶到科研行業中。現代化科研工作中需要充分弘揚石油精神中的實干主義精神,為科研工作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