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盈 廈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
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發展既是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夯實黨建工作基礎、提升業務水平的重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只有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機關黨建工作才能找準定位”。這些重要論述既深刻闡明了“四個偉大”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表明了新時代中央對黨建工作的定位。更有力的明確了要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就要進一步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這也要求我們審計人員在工作中要運用系統思維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堅持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注重抓好黨建促業務,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使其在融合發展中有機統一、共同推進[1]。只有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為企業高質量新發展的引擎,才能更好把握內部審計工作發展規律,持續發揮內部審計職能優勢,為企業健康前行保駕護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對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才能領會更透徹,工作起來才能更有預見性和主動性”。這也體現了雖然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監督首先是經濟監督,但依然有政治屬性。但在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時,往往更加重視經濟職能的發揮,在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時,對審計業務工作的聯系指導還不夠,堅持將“政治導向、政治要求”貫穿于審計工作全過程的力度還不夠[2]。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審計工作踏上了新起點、新征程,審計人員也被賦予了新使命,對于審計黨員“一人多崗”“一崗多能”“一專多能”等新要求也越來越高。支部黨員立足崗位實際,在志愿服務、組織生活方面,很好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但在激發黨員活力、發揮專業優勢,進一步推進業務工作及支部黨工團組織優勢互補,推動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持續發揮上還有提升空間。
“給基層減負”“為基層減壓”的服務意識還需提升,從解決問題、促進改革發展角度提出審計建議、做好審計咨詢工作的舉措還不夠實;對基層提供的監督咨詢服務還不夠,從維護企業職工利益角度看,如何將審計工作寓服務于監督之中,將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及意見建議作為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思考還不足。
自審計辦支部自成立以來,就密切結合黨建工作特點和審計工作實際,努力探索符合本支部發展的黨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與新機制,積極推動黨員先鋒作用及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同時積極引導支部黨員用黨建標準提升審計工作高度,用組織優勢激活黨員活力,用多措并舉強化服務意識。在展現支部工作特色方面,支部黨員積極思考,深入理解“星火”精神,并結合審計工作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123”黨建工作思路,努力實現黨建業務雙融合,助推支部工作高質量發展[3]。
把準“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這個主旋律,把“抓好支部黨員隊伍建設、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作為支部建設的第一要務,持續發揮好審計支部黨員“一專多能”特點和部門黨工團組織互融共進新作用,持續打造“黨建引領”新引擎,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引領高質量新發展的優勢。
1.支部激發黨員發揮好專業優勢,讓黨員散是滿天星,分而不斷,各自發光。黨員們保質保量完成外派審計這個“特色業務”。支部黨員就如一群隨著審計項目周期而運轉的“候鳥”,可能還來不及欣賞東門花園“竹外桃花三兩枝”的盎然春意,就由南而北或是自下而上開始“遷徙”了。審計辦黨員在外出審計時,積極將專業優勢轉化為黨員作用發揮,以實際行動擦亮廈煙黨員的“先鋒底色”。支部充分發揮75%黨員擁有中級職稱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外派審計、巡察等工作。2名黨員主動擔任外派審計小組長;1名黨員主動參與巡察工作課題組,協助完成巡察方案及問題清單。黨員們盡職盡責履行好駐地工作這個“常規職責”。審計支部的黨員也像勤懇的“漁夫”,恰逢“審計時節”,橈一葉小舟,撐起一支長篙,穿梭于“項目”與“數據”之間。時而明察秋毫,抽絲剝繭從財務數據、決策信息、業務流程等環節上分析問題背后的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時而轉換思路,改“捉漏網之魚”為“補漏魚之網”,及時分析原因,深挖根源,跟蹤整改。支部成立以來,共開展經責審計、效益審計、專項審計等各項審計10項,有效為企業規范運行保駕護航。1名同志被評為工信系統優秀黨員,2名同志論文在CN刊物發表。黨員共同參與研究的“構建經濟責任評價體系”科技項目,正處總結實施階段,力求實現“更好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客觀評價”的作用。
2.支部凝聚黨員發揮好組織優勢。讓黨員聚是一把火,凝而有序,聚勢而強。一是聚勢而新。審計支部為全黨員支部,且均為80、90后年輕同志,具有思維活躍、創新力強等特點。疫情期間,支部黨員們將采購監督工作以微動漫形式展現,用“線上培訓”的形式重點呈現了公開招標現場監督工作的各項重要環節,進一步加強了采購監督制度的宣貫,切實讓監督制度“動起來”、監督流程“用起來”,監督工作“嚴起來”。二是聚勢而活。審計辦黨支部3名黨員均有支委任職經驗,并分別擔任黨、工、團委員,支部將幾名黨員的作用有效串聯,形成了“主題黨日——志愿服務”“傳統節日——志愿服務”等活動新模式,建設黨工團“三位一體”聯動機制,持續站穩支部“落腳點”,貫通工會“連接線”,拓寬青年“服務面”[4]。支部成立以來,開展了“追尋紅色記憶,弘揚雷鋒精神”“‘粽’情端午 共慶六一”“社區抗疫志愿服務”等活動13次,讓活動既有“黨味”又有“新風”,即開展“服務”也送去“溫暖”,有效實現了黨工團組織“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振互融、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三是聚勢而為。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支部根據每位黨員特長優勢,量才而用,最大限度發揮審計組效能。讓擅長采購業務的黨員重點關注采購領域,讓熟悉工程建設的同志查閱工程項目,讓善于溝通交流的同志做好問題反饋,讓數據分析能力強的同志做好財務指標分析。同時還定期開展“老帶新”業務交流,提升審計人員業務能力,努力讓審計人員從“專科醫生”變為“全科醫生”。
1.審計+“理論學習”,強化素質提升。堅持黨建理論業務知識同學習,將每季度“內控制度大家談”活動與當月黨員學習同開展,讓“黨建”與“業務”并重。在持續提升審計人員業務能力的同時,通過加強黨的理論知識和方針、政策的學習,準確把握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將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法律法規、經濟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等作為審計工作重點,做到黨中央的重要決策部署到哪里,審計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支部成立以來,開展了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審計、落實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政策進行房屋租金減免政策落實情況專項審計等工作,切實確保黨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5]。
2.審計+“廉政工作”,強化審計質量。將黨風廉政建設貫穿于審計項目全過程。抓好審前學習,將廉潤五分鐘學習、審計紀律強調及審計分工同步開展,筑牢廉潔意識,防范審計風險。做好進點溝通,開展審計前,在被審計單位召開審計進點會、開展審計公示,主動接受被審計單位的監督。開展審中談話,在審計過程中由支部書記對審計人員開展談心談話,既了解工作困難,也提出廉潔要求。實行審后回訪,結合審計問題反饋會,聽取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工作意見建議,進一步提升審計人員廉潔從審意識。
3.審計+“服務群眾”,強化服務意識。審計支部多措并舉,切實將業務工作與“為群眾辦實事”相融合。一是推行審計“1+N”模式,推動審計項目組合實施,實現“一審多項,一審多果”,努力實現每家單位“一年內最多審一次”的目標,提高工作成效,減輕基層壓力。二是將審計工作與“審計咨詢服務日”相結合,在開展駐點審計同時,收集基層對審計支部意見建議,并將群眾關心的問題作為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支部成立以來,開展工會經費審計、采購專項審計等群眾關心關注的專項工作,提出審計建議,有效維護了企業和員工利益。三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服務咨詢作用,接受各部門和直屬單位對內控執行、合同履約、監督管理方面的咨詢,為企業各部門“出謀劃策”,從“中立者”角度提出客觀中肯的意見建議,助力企業高質量新發展[6]。
審計辦支部通過踐行“123”黨建工作思路,以更實舉措推動黨業融合,努力做到“黨建工作強調什么,業務工作就突出什么”“業務工作推進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支部工作發展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黨建工作對審計業務工作“燈塔”引領作用也更加突出。
一是政治站位更高。思想認識提升。支部黨員持續增強了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政治自覺,充分認識到必須通過黨建工作來引領和推動審計工作,用審計工作去檢驗黨建工作成效。不斷實現黨建與審計工作同向聚合、深度融合,激活支部“神經末梢”,串點連線、連線成片,輻射帶動集成效應。工作站位提升。在關注業務能力提升的同時,更加準確把握審計部門的政治屬性,將“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審計工作重點內容,做到在思想上養成政治自覺、在行動上形成政治定力、在方法上提高政治水平。真正使審計工作不是脫離政治的“單純”業務,而是檢驗政治建設成效的“晴雨表”。
二是黨員先鋒作用發揮更好。主動意識更強。支部黨員通過理論學習及業務交流,堅持學以致用、學用相長,主動研究思考、分享學思成果,切實提高了黨員勤學、善思、能寫、會講的能力。責任意識更好。通過激發黨員的專長,使每位黨員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有效實現了黨員的價值感和成就感。支部黨員在各項工作中帶頭示范作用更加明顯,輻射帶動作用更加有力,爭先創優的氛圍更加濃郁。團結協作意識更優。黨工團三維聯動,使支部黨員學習思考更勤、交流配合更深入、活動載體更豐富,有效實現優勢互補、共建互促、為支部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三是與基層距離更近。更加理解審計工作。審計支部通過組織開展審計咨詢服務日、審計進點會等工作,做好審計工作宣傳及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基層對審計工作更加理解,能使審計工作得到更好地支持和配合,也為提升審計工作效率、獲取有效證據打好基礎。主動尋求審計監督。基層單位對審計工作的看法從“找問題”轉變為“防風險”,思想上也從“抗拒”到“接受”再到主動尋求“審計監督”。將把握不準確、拿捏不到位、掌握不全面的業務工作,主動聯系審計部門協助把關,更好發揮了審計支部“治已病,防未病”的職能作用。
通過“123”工作法的落地見效,支部黨員進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更深刻理解黨建工作與審計業務工作是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共同體”。黨建工作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政治保障,若離開黨建抓業務,業務工作就會迷失方向、偏離軌道。若離開業務抓黨建,黨建工作就會變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容易產生形式主義。只有黨業工作相互促進、有效融合,才能同頻共振、形成強大動力,使黨建及業務工作能更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創特色,在“站在新起點、奮力新作為、開創新局面”上展現更大作為,為企業高質量新發展走前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