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陽
(無錫市梁溪區圖書館,江蘇 無錫 214000)
跨界是指不同行業主體或不同屬性事物之間展開滲透、融合,進而形成新模式、新業務與新產業等。借助跨界合作的方式,能拓寬圖書館的發展空間,為服務能力的提升帶來新思路。當前圖書館的跨界合作,根據不同的業務開展環節,可分為管理優化、服務拓展、資源整合三個方向;按不同的合作對象,可分為城市第三空間、社會教育平臺、社會信息媒介和閱讀推廣陣地四種類型[1]。尤其是閱讀推廣,是當前圖書館的使命所在。怎樣借助跨界合作的方式,實現優質的閱讀推廣,完成書香型社會的構建,是當前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閱讀空間構建起了讀者之間、讀者與書籍之間的交流平臺,是開展各類閱讀活動的重要場所,同時要落實好閱讀推廣工作,需要建設閱讀空間。要建好閱讀空間需要設備、人力、場地與資金的充足支持,但僅憑公共圖書館的力量,很難顯著提升閱讀空間的質量與數量,因此當前一些公共圖書館借助社會參與和跨界合作的方式,來完成閱讀空間的建設與改造。
基于跨界合作升級閱讀空間和拓展閱讀空間,是目前主要的兩種實踐類型。借助跨界合作實現閱讀空間的升級,主要是部分公共圖書館采用跨界合作的方式,更新與升級了館內的空間,譬如深圳圖書館通過資金、設備、家具與設計等社會合作,完成了創客空間、愛來吧和南書房等新型空間的構建[2]。而借助跨界合作完成閱讀空間的拓展,則是公共圖書館通過合作政府機關、中小學校、勞教機構等完成圖書館分館的建立。通常合作分工為圖書館負責分館方案的制定和通借通還服務的提供等,而合作方主要是負責自助借還設備、書架、圖書與場地、安排專人管理等。并且,當前圖書館的空間變革,還對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的交互展開了積極探索。如廣州圖書館合作珠江地產,完成了“珠江俊園網絡圖書館”的建設,成功將合作方移動推廣平臺嵌入圖書館的電子資源。由此可見,借助跨界合作公共圖書館有效拓展、升級了閱讀空間。
伴隨公眾文化水平的持續提升,讀者更需求高質量的閱讀資源。因此,公共圖書館為了良好滿足讀者對有聲資源、網絡文獻等資源的需求,全面對接讀者閱讀喜好,閱讀推廣跨界合作的重心,就應放在整合多元、特色、優質的閱讀資源上。目前的公共圖書館主要采用如下策略:
第一,借助跨界合作,優化閱讀資源建設結構。也就是圖書館與書店展開跨界合作,采用“你選書,我買單”的方式,使讀者參與到閱讀資源建設過程中,此種“圖書館+書店”的合作方式,不僅有助于圖書供給產業鏈的暢通,也能使用戶的實際需求得到更好滿足,打造集借閱、購書與閱讀推廣于一體的服務。例如,內蒙古圖書館立足按需供給的理念,推出了“彩云服務”,讀者能將新書借閱回家,此方式推出之后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
第二,借助跨界合作實現閱讀資源建設范圍的拓展。簡單來講,便是公共圖書館合作政協、研究會、高校等,采用贈書的方式,使地方特藏文獻得以豐富,同時采用設置專題書庫與專架的方式,使文獻收藏更具系統性,使讀者多樣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例如,上海圖書館合作閱文集團,建成“中國網絡文學專藏庫”,融入了新的文學形態作品,擴寬了閱讀推廣的范圍,讓文獻收藏更具包容性。
第三,借助跨界合作,促使閱讀資源傳播方式與形式多樣化。公共圖書館通過合作媒體,將原本紙質的閱讀資源轉為聲像資源,同時藝術化、通俗化與簡化資源內容,用更接地氣的方式展現城市文化底蘊,宣傳地方文獻,實現閱讀推廣效能的提升。例如,武漢圖書館合作武漢廣播電臺,所推出的“武圖之聲”的廣播節目,又或是吉林圖書館合作省級媒體,所提出的《吉林文脈》這一大型系列紀錄片。
當前衡量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便是閱讀推廣活動的品牌建設水平。目前國內許多公共圖書館都借助跨界合作的方式,實現了自身閱讀活動品牌的創立,而其常用的合作活動類型則為展演、志愿服務與講座[3]。
首先,講座。在開展講座時公共圖書館館員比較熟悉主持提問、嘉賓接待和場地布置等操作流程,進行跨界合作時能明確雙方分工,不會在實踐中發生矛盾。通過此種方式,能對地方歷史、傳統文化或科普知識展開深入解讀,利于打造長期性的活動。同時,一些圖書館,如天津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等在展開跨界合作時,還調動社會資源在原有講座品牌下開設系列講座,通過專題模塊的方式,使講座內容得以豐富。其次,志愿服務活動。此種方式在調動社會參與積極性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該活動形式主要面向貧困人群、殘疾人與老年人,合作內容主要是合作開設相關講解服務、培訓班等,以滿足部分特殊群體的需求,促進志愿者服務能力的提升;又或是公共圖書館結合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挑選適宜的閱讀材料,而合作方經過專業化的處理,如講述、朗讀等,轉化紙質文獻為有聲資源,使特殊群體閱讀內容得到擴充。最后,展演活動。其是將閱讀推廣方式情景化,讓讀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享受休閑、感受藝術。公共圖書館進行合作時,負責一些后勤服務,如提供硬件設施、對接活動人員等,合作方則是進行節目編排、化妝服裝等,在雙方敲定活動主題與展演文化內涵后,呈現給讀者融入多種藝術形式(表演、朗誦和歌舞等)的閱讀盛宴。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借助跨界合作的群策群力,使閱讀推廣不再是“閉門造車”。
跨界合作雙方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因此,在展開合作時都更多考慮是否能達成自身目的。譬如,公共圖書館在合作一些營利性組織時,時常會發現一些具有誘導性質的講解或廣告宣傳滲入活動,這就與閱讀推廣的公益性質產生沖突,致使雙方合作體驗均不佳,特別是合作一些培訓機構的時候。因為合作雙方具有不同的社會政治地位、資源依賴程度、投入程度,當合作方某些利益無法滿足時,就可能在合作中表現得消極,影響最終的活動質量。這便是為何,不少閱讀推廣品牌在剛創立時“聲勢浩大”,但持續卻普普通通,很多原因便是后續運行消極,給圖書館活動口碑與讀者閱讀質量形成負面影響。
一些公共圖書館依托跨界合作的方式,著手閱讀推廣品牌打造時,統籌規劃不到位,缺乏健全的品牌建設激勵機制、合作方參與機制以及考核活動效能的機制。展開合作前,合作方之間缺乏充分的對話與交流,很多時候并未實現彼此優勢資源的融合,更多是低層次合作,存在同質化的情況,缺乏足夠的亮點[4]。例如,廣州圖書館的“羊城學堂”和深圳圖書館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等均為講座類閱讀品牌,雖然各館的講座主題具有差異,但活動的宣傳方式、組織方式與宣傳方式差異很小。公共圖書館在展開跨界合作時,應將合作內容積極深入到閱讀推廣運營、文化傳播和資源整合等諸多方面,在盡可能尊重合作方訴求的前提下,推出更具創意、主題鮮明的合作。
參與人群和專家資源,是公共圖書館展開跨界合作時重要關注點。參與人群,這關系著閱讀推廣的實際效果。專家資源,這影響著活動能否有序開展??缃绾献鲀热萃ǔH是場地、專家、觀眾的合作,并未靈活運用相關資源。跨界合作需融合創新,更靈活應用資源與擁有更高的眼界。展開跨界合作時有許多資源能夠利用,如經費、技術、物資和宣傳等。公共圖書館應注重思維的開拓,擺脫合作能否開展的思維定式,更多思考怎樣優質開展活動,使閱讀推廣中各種資源、要素得到良好利用。
資源是閱讀推廣的基礎,資源多樣化能提供給閱讀推廣更有利的條件,當前許多公共圖書館都將特色館藏作為自身閱讀推廣的獨特標志。在跨界合作背景下展開閱讀推廣,不可盲目照搬、復制,要有新意,要根據各個公共圖書館的優勢資源與社會環境、地方文化特點,打造出使人耳目一新、獨具特色的活動。通過與書店、數據商建立合作關系,實現上游供應商領域的擴寬,讓讀者能夠更有效獲取新的資源;與出版類閱讀、社交類閱讀、網絡文獻類閱讀等應用商展開合作,進一步拓寬下游閱讀消費者領域,能獲得更多市場上的信息反饋,能夠更多掌握讀者的閱讀喜好,保證開展的活動與建設的品牌,與讀者實際需求更為符合[5]。
基于跨界合作展開閱讀推廣,公共圖書館應持有更廣闊的胸懷、開放的態度,對有益的文化元素、有合作可能的對象做積極接納,并加強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應用,保證閱讀推廣有著更多元的呈現方式和內容。與技術類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借力數字化算法和互聯網傳播路徑,讓閱讀推廣服務更為精準化,個性化更強,合理引導讀者選擇與閱讀書籍,實現讀者時間的有效節省。同時在互聯網技術的促進下,能實現現場閱讀體驗的優化,調動讀者自主參與閱讀體驗服務的積極性,進而能更深入地理解閱讀主題。另外,公共圖書館在開展活動營銷時,可對營利性組織的營銷方式做適當借鑒,于活動進行前認真研究用戶,合理細分用戶。同時,為了能對閱讀推廣受眾的閱讀行為習慣和人口統計特征擁有更多了解,應與文化服務性企業共享業務統計數據,從而能依據對讀者閱讀能力、意愿的科學分析,合理分類和分級設計閱讀推廣項目,對于活動敏感人員展開定向宣傳,以實現讀者參與主動性的良好激發,使推廣軟文能更好地吸引無良好閱讀習慣的人群。
借助跨界合作完成閱讀推廣品牌的建設后,要想確保品牌能長期運作,需要合作雙方能達成利益平衡,真正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商業團體追求經濟效益與圖書館追求社會效應,是公共圖書館合作商業團體時最大的矛盾所在。因為存在此種矛盾,就可能導致雙方在合作中可能出現違背對方意愿的情況,導致合作無法取得預期成效。公共圖書館應秉承利益共享、協同推進、資源流通、主體區別的原則,引導跨界合作對象更多了解如何公益性運作閱讀推廣品牌的要點。同時,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合作時,應重視考察研究、評估分析合作對象,評估分析其資源情況、閱讀服務能力、合作積極性與實際意愿,考察每次活動的實際參與人數、具體主題與媒體曝光度,加強項目有效性的研究和讀者的認可情況,如此一來,有助于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以免出現品牌活動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此外,圖書館應注重與合作對象之間的交流溝通,旨在全面掌握其實際資源優勢與合作目的,進而完成活動內容與合作方式的靈活調整。在確保閱讀推廣成效的基礎上,對合作方利益做充分考慮,幫助其實現業務提升和社會口碑的獲取。雙方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互相促進與共同學習,提高合作深度,進而使閱讀推廣更具成效。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建成閱讀推廣品牌的公共圖書館不在少數,且很多都收獲了讀者的一定認可,然后借助跨界合作使品牌內涵價值得以深化,擴大品牌知名度,并且有影響力、規模的品牌能夠更多引入社會資源,增強用戶黏性。建設閱讀推廣品牌,涉及多個方面,如動員效果、標識涉及、核心內容與活動創意等,這需要公共圖書在開展閱讀推廣時,完成優質資源的整合,并將之分配到最合理之處,能夠有所側重,能夠集多項目之力,增強某個具體品牌。譬如,針對兒童,可通過對文聯和婦聯的力量整合,聯系家長與兒童,使活動更有人氣、更接地氣;面對一些特定群體,則加大跨界資源的整合力度,譬如針對殘疾人群,服務對象可由盲聯、殘聯負責,然后相關活動策劃和內容則交由特教中心、有聲閱讀供應商。此外,公共圖書館與合作方對于閱讀推廣領域跨界合作的深度不足情況,應在自身最擅長領域內展開合作,對優勢資源做充分利用。就宣城渠道而言,圖書館和合作高質量自媒體、搜索引擎,實現聚合效應,使宣傳更為有效;或是合作前沿社交媒體,對高關注話題積極參與。
要實現全民閱讀“閱時代”的打造,以及全員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是一個持續、長久的過程。公共圖書館需要進一步提升原有的閱讀推廣成果,借助跨界合作這一潮流方式,推動自身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實現自身服務方式的創新,能夠使當前讀者的個性化、特色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所以,為了用好跨界合作,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借鑒當前一些成功的案例,并注重分析跨界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探索更具效應、更成熟、規范的合作方式,如此才能通過跨界合作推動全民閱讀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