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雯 李夢媛 鄧云 薛旻 路莉
1.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甘肅蘭州 730030;2.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甘肅蘭州 730030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是一種絲氨酸蛋白水解酶,在生理、病理條件下參與細胞分化、遷移、組織重建、細胞周圍基質降解等活動。過去,學者們更關注uPA和尿激酶型纖維酶原激活物受體(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與惡性腫瘤的侵襲轉移[1-2]和耐藥[3]的密切關系,目前針對uPA/uPAR的靶點干預是腫瘤治療的研究熱點之一[4-5]。在子宮癌、卵巢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uPAR 含量顯著增高[6]。在子宮內膜異位癥[7]、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療中,uPA 及其受體也具有重要價值[8]。近年來,一些學者發現uPA 與uPAR 的結合還可以通過一系列信號通路激活星形膠質細胞,調動受損區域神經元的可塑性,促進神經元的修復、再生,調節腦缺血后神經損傷的恢復,減輕腦缺血后遺癥[9]。以下將詳細介紹這一作用的物質基礎及相關機制。
uPA 系統由uPA、uPAR 和uPA 的兩種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和PAI-2 組成[10]。
uPA 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可由成纖維細胞、單核細胞、腫瘤細胞等合成分泌。uPA 與uPAR 結合后產生一種活性的雙鏈形式,催化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并通過纖溶酶原依賴性和非依賴性機制激活細胞信號通路,激活促進細胞遷移、增殖和存活的信號通路。在未成熟的大腦中,uPA 在神經元中可大量檢測到,起誘導神經元發生和遷移的作用。在成熟大腦中,uPA 的表達和功能甚少。腦缺血損傷會誘導神經元中uPA 的釋放和神經膠質細胞uPAR 的表達,此時二者的表達量甚至可達到發育階段的水平。
uPAR 是一種糖磷酸二醇錨定蛋白,在質膜上具有高度運動性,可遷移至細胞膜的小窩中形成簇。由于缺乏跨膜和細胞內結構,uPAR 需要輔助受體來激活細胞信號通路[11],如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1(low-density lipoproptein receptor,LRP1)、整合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12]。uPAR 對uPA、uPA 前體蛋白和uPA 氨基末梢因子具有高親和力。uPAR 與α5β1整合素相互作用,調節神經再生[13],影響軸突和樹突形成[14]。
PAI-1 活性遠高于PAI-2,是主要的uPA 抑制劑,由血小板、上皮細胞、顆粒細胞和腫瘤細胞生成。PAI-2 由腫瘤細胞、滋養層細胞、單核細胞生成,亦高度存在于妊娠婦女血漿中。PAI 與uPA 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體,抑制uPA 活性,降低細胞表面uPA 水平。
壓力、傷害和炎癥等因素會增加中樞神經系統uPA的表達,而增多的uPA 能夠促進神經生成、遷移、軸突生長和神經分支等[15]。抑制uPA 或抗uPAR 抗體可阻止uPA-uPAR 結合,從而抑制神經分支,減少神經細胞遷移。體外實驗表明,外源性uPA 的使用可提高神經生長速率,這很可能是通過uPA 與uPAR 的相互作用實現的[16]。
腦缺血恢復階段,神經元釋放uPA 增多,uPAR在星形膠質細胞、大腦皮層神經元的軸突和樹突棘中的表達亦增加,幾乎可以達到與發育期相當的水平。uPA-uPAR 結合在軸突、樹突棘和突觸周圍星形膠質細胞中誘導突觸可塑性,直接影響腦缺血損傷后的突觸修復[17],是腦缺血后神經功能恢復的基礎。
生長相關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是一種磷蛋白,在突觸前末梢的形成、突觸可塑性以及軸突生長和再生中起著核心作用。在內質網-高爾基體中間室,GAP43 的Cys-3 和Cys-6 位點棕櫚?;?,觸發其與質膜細胞質側的結合,隨后蛋白激酶誘導GAP43 Ser-41 位點磷酸化激活。GAP43 的磷酸化由鈣調蛋白調節[18]。uPA-uPAR 結合可影響突觸前膜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體的功能,使離子通道開放,鈣離子進入胞內,GAP43 磷酸化。磷酸化的GAP43 與突觸小泡共定位,磷酸化突觸蛋白I Ser-9 位點[19],從而動員突觸小泡移動。
星形膠質細胞可以感知突觸活動的變化并調節突觸功能,誘導突觸可塑性、調節突觸傳遞、參與新突觸的形成和穩定[20]。受損突觸周圍的星形膠質細胞中[21],uPA-uPAR 結合誘導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磷酸化,磷酸化的ERK1/2 介導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激活和血小板反應蛋白1 的釋放,與突觸后膜的LRP1 相互作用[22]。LRP1 是一個細胞信號受體,促進β1-整合素向受損軸突的質膜募集,并通過β1-整合素誘導的Ras 激活,介導的肌動蛋白細胞骨架重組實現軸突再生[23]。
樹突棘是大多數興奮性突觸的突觸后末端。Ezrin是一種調節肌動蛋白細胞骨架重組的蛋白質,磷酸化后N 端結合膜蛋白,C 端結合細胞質中的絲狀肌動蛋白,促使樹突狀細絲形成,樹突棘再次出現[24],因急性腦缺血而受損的突觸得以恢復[25]。神經元釋放uPA 或使用重組uPA 處理會誘導突觸中ezrin mRNA 的翻譯,使ezrin 的豐度增加,同時uPA 也將β3-整合素募集到突觸后膜。β3-整合素通過細胞間黏附分子-5誘導Ezrin 募集到突觸后膜,隨后通過RhoA-Rho 相關蛋白激酶途徑使Ezrin 在Thr-567 位點磷酸化激活[20]。
uPA-uPAR 結合誘導缺血腦內突觸周圍星形膠質細胞突起的形成[26],通過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介導的谷氨酸代謝來實現對突觸的保護作用的。GS 是一種只存在于星形膠質細胞的細胞內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谷氨酸轉化為谷氨酰胺。缺血腦中谷氨酸轉運體1 和興奮性氨基酸轉運蛋白2的數量增加,轉運谷氨酸進入星形膠質細胞,由GS代謝,降低其對神經元的興奮毒性,并為受損神經元提供能量。這種效果在重組uPA 治療后更加明顯[27]。
神經鈣黏蛋白(N-cadherin,NCAD)一種I 型鈣黏蛋白,其表達受突觸活動調節。在成熟大腦中,NCAD介導Ⅱ、Ⅲ和Ⅴ皮質層中突觸及樹突分支的形成。腦缺血減少了完整突觸的數量以及壞死核心周圍組織帶中NCAD 的表達,而uPA 誘導的NCAD 二聚體的形成可保護突觸和樹突分支[28-29]。
目前,臨床上仍然缺少療效理想的腦缺血治療藥物,對抗腦缺血藥物的研究依然是藥學研究和新藥開發的重點。uPA-uPAR 系統在惡性腫瘤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已被廣泛研究。很多科學家也發現了uPA 在腦缺血后調節受損神經元修復和再生方面的作用:uPA 具有腦缺血損傷后神經保護作用,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突觸可塑性[9,30],引起軸突終足、樹突棘和神經膠質的結構和功能變化,使突觸伸長、軸突再生,促進受損神經元的修復和再生。但是,關于uPA 能否改善缺血后遺癥的臨床研究還很少,它發揮神經保護作用的具體機制也仍不明確。同時,癲癇動物模型顯示,新突觸的形成有助于癲癇放電的傳播[31]。這些對uPA及同類藥物在臨床上用于腦缺血后患者治療提出了挑戰。
尿激酶是uPA 的一種,在臨床上已長期應用于溶栓,對急性心肌梗死[32]、肺動脈栓塞[33]、腦梗死[34-35]等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近年來,國內外學者認為尿激酶具有腦缺血損傷后神經保護作用,已有醫生將小劑量尿激酶用于腦缺血發作后的治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6]。它是否如重組uPA 一樣能發揮神經保護作用?其他同類藥物是否具有類似的效果?作用機制又是如何?這可能是未來研究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