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沙欄初級中學 洪 燕
柯達伊教學法屬于音樂教學方法中最為有名且有效性以及實用性均較高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方式建立在以兒童認知規律的基礎上,促使對應的教學操作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音樂課堂“雙減”背景下可以布置適量的課堂作業,結合柯達伊教學法從作業的創新類型和激發興趣上去思考,形式可以多樣化,如探索式、體驗式、知識式等。當學生的反饋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輔導,予以解決。
探索式作業體現當前“雙減”政策的要求,有助于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求知探索的能力。由于音樂課一周只上一節,學生容易遺忘知識,所以教師在每節課下課前,提前布置好下節課的預習作業。比如,進行維吾爾族民歌《青春舞曲》教學前,讓學生利用互聯網與書籍查找歌曲的創作背景、民族特色、作曲家等相關資料,提前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在課堂中要求以小組組合或者好友組合的方式匯報課前的探索式預習內容,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將收集回來的資料進行課堂展示、匯報,在學生之間展開頭腦風暴,暢所欲言。對比之前光靠老師講述的模式,該探索模式大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也活躍了不少,讓課堂教學有個良好的開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以往的教師教學生唱模式顯得老舊且單一。當前在“雙減”背景下應思考怎么做到提質增效。在音樂課堂中可以結合柯達伊教學法體驗音樂審美。學生可以分組分個人進行展示。
1.運用體驗式雙手拍擊穩定節拍。比如,在聆聽江蘇民歌《無錫景》中,讓學生通過雙手輕輕拍擊穩定節拍,感受歌曲2/4拍,為掌握節拍感做好鋪墊。老師以此為契機,可以分組或分個人,在課堂中檢驗學生的節拍穩定感,學生之間可以對比觀摩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借助節奏卡片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節奏練習,在視覺、聽覺等多個層面的作用下,可以促使學生更加直觀地對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時值進行體會。
例如以下節奏卡片:

老師逐一向學生展示卡片,并指導學生口讀,達到對節奏讀譜熟悉的目的。
在對學生顯示卡片的同時,可以隨意調整卡片的位置,以提升學生反應能力以及識別能力。
在學生拍打節奏時,老師可以逐步抽掉對應的卡片,學生需要憑借自己的記憶進行反復背唱,從而鍛煉節奏。
3.節奏形象體現練習。通過學生身體律動,感受節奏特點。四分音符相當于走路,一步一拍,不緊不慢;八分音符相當于跑步,快一些。可以采用跑、走來念節奏,當學生建立一定的節拍勻速感后,再用節奏讀法來念,例如,可以念成“走跑跑走走,走跑跑跑跑走”,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圍成圓形進行形體律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檢驗學生的節奏感應與身體協調能力,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在課堂中參與興趣十足,通過活動觀摩,學生可以更直觀看到同伴的參與表現,看到彼此的相同與不同,也很快就能理解各音符的時值區別。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應只停留在聽唱說的環節,也要結合授課內容制定相關的書面記寫知識點供學生隨堂練習,讓學生在課堂中有事可做,有事可想,跟隨教師的課堂教學完成相應的練習,學生相互調換作業檢查完成情況,教師點評,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與音樂記憶能力。
1.節奏聽寫練習
在課堂中教師采用口讀手拍的模式讀出節奏類型,學生則在書本上記寫。
2.音程聽唱記寫
音程的學習僅僅停留在概念上是不行的,音程的感覺和掌握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聽覺練習。但音程的聽覺訓練容易讓學生覺得單調、無聊。所以在聽唱當中加入手動記寫的環節,讓學生覺得更直觀。
教師先唱出小三度音程(s m),學生模仿唱,然后記寫下來,以此類推。
3.音樂要素要點記寫
課堂中通過對比欣賞歌曲感受音樂風格,將音樂要素填寫表格記錄下來。
在初中教學階段實施“雙減”政策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減輕課后作業的相關壓力,更是讓初中生在掌握課堂學習之后能進行課后的更多實踐體會。我們音樂教師結合“中山市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及學習平臺”,布置校外高雅藝術作品賞析內容,讓學生在校外的課余時間進一步學習感受。學生通過平臺的學習,可以把自己在家學習的心得體會,練習照片與視頻上傳到平臺,教師進行點評,師生之間雙向互動,良性發展。通過對高雅藝術的欣賞,引導學生正確感知音樂的核心魅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教育部雙減政策不斷推行的背景下,音樂課的作業大多應在課堂中進行,音樂課堂作業實施離不開情感的引導,方法也應多樣化,課堂中不僅要求作業設計可以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反思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更要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和愉悅性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課前的探索式與課后的互動式的音樂作業,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有所收獲。提高學習動力,提升自身的藝術水平,從而讓音樂真正屬于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