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州市第一中學 孫功旺
一元一次方程既是七年級上學期的重點,又是教師教學的難點,并且是運用初中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素材,一元一次方程連貫著整個初中關于方程的知識,對于培養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本課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今后解決生活中的方程問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創設生活實際例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生活的實際例子出發,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某家商店將某種服裝在成本價的基礎數據之上提高40%后標價,然后以八折售出,仍可每件獲得12元的利潤,求這種服裝的成本價是多少?
解析:設此種服裝的成本價為x元,根據題意可知:

解得x=100元
此題抓住“成本+利潤=售價”的等量關系來解決此問題。讓學生抓住問題中的恒等式來列方程,從而解決問題。
2.架設橋梁,設置師生互動,合作解決問題
小明的爸爸想通過電話上網,他到電信局了解有兩種常用的的收費方式。收費情況見下表:

問題:(1)完成下面表格,發現問題

(2)用方程求當月上網多少小時,兩種收費方式費用相等
(3)在什么情況下選擇計時制合算?包月制呢?
教師可一步步地引導,讓學生各抒己見,通過小組合作探索歸納指示,最后教師再幫忙總結結論。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去探索新知,更能讓學生去記住新的知識。
第一,教師要改變以前“升學率第一”“分數唯一”的老舊教育觀,樹立“全面提高素質培養合格人才”的新觀念,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有教師先具有創造性思維意識,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第二,一元一次方程對學生來說既陌生又熟悉,教師在教學時,得多引導學生把一元一次方程與小學解方程的知識相聯系,又得讓學生知道,一元一次方程是更進一步的知識點。課堂上,教師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來獲取知識,得到發展。這樣的教學過程才能使學生達到真正的理解,更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創造意識。
第三,上好一節課也許不是難事,但是要上好每一節課就非常難了。要想上好每一節課,首先,教師就得給自己的課堂定位,明確如何讓學生在當前的考試制度下學到有用的數學,還能讓學生提升數學思想。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去建構,而教師充當建構的“教”。
每一堂課都有值得教師去反思、學習的地方,教師得摒棄那些阻礙教師成長的老舊思想,陳舊觀念,這是教師在教學成長中最大的絆腳石,是教育行業的一大障礙物。教師只有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創新,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教師是課堂實施過程的決策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要營造激勵探索與理解的氣氛,不斷地引領學生走進學習的最佳區域,主動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學會使其終身發展的數學方法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