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 劉欣
[摘 要] 為了響應國家“教育信息化2.0計劃”,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融合創新,深化應用,完善機制,南昌市教育局從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引進“人教英語教學”系統,積極探索在技術環境下有效利用優質英語教學資源的方式。市、區級英語教研部門將教師作為落實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角色,通過線上、線下培訓交流,促進基于人機互動的英語教學新形態在示范區中小學課堂中開展本土化、規?;慕虒W實踐。
[關鍵詞] 人教英語教學;信息技術;學科融合
一、背景
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深入要求,我國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逐漸從傳統的粉筆黑板課堂向交互式信息課堂縱深推進。在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小學“互聯網+”在線教育蓬勃發展,促進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變化,教師成了落實信息技術與中小學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角色。英語教師應該積極順應時代要求,提高信息素養,依托信息技術推動英語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創設“學得—習得—用得”的人機互動學習情境,凸顯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促進課堂的提質增效。
二、困境
首先,絕大多數英語教師缺乏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應用程度不夠,仍然從簡單的學科視角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沒有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助推學科教學。
其次,英語網絡學習資源豐富多樣,但很多英語教師難以整合出有效的英語教學資源,導致產生教學資源過剩與學生有效學習資源匱乏的矛盾。
再次,使用網絡優質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教師備課和授課的時間,且教師對如何合理利用技術環境下的英語教學資源缺少專業指導,也影響到教師使用優質教學資源的積極性。
最后,大部分英語教師布置聽說類作業較少,缺少大數據下對聽說類作業的監督,無法抓取學生的過程性學習行為數據,為教師的“教”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撐。
三、探究
(一)以現代信息技術助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做了明確界定:強調要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重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語課程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英語課程教與學的支持與服務功能,鼓勵教師合理利用、創新使用數字技術和在線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為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提供支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因此,南昌市教育局從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引進“人教英語教學”大單元整體備課系統,組織示范縣(區)的英語教師在技術環境下有效利用優質英語教學資源,推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1.充實課堂活動。在以往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往往注重詞匯、語法的講解,沒有給學生太多的消化空間,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知識?!叭私逃⒄Z教學”系統課程資源豐富,活動形式多樣,教學情境源于生活,教學活動層層遞進,圍繞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逐一開展,能很大程度上實現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與創新,開闊教師的教學視野,幫助教師突破眼前的教學難題,提升教師的課程能力。
2.重組教材內容。新課標提出,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始終讓學生對學習保持一定的興趣,以使學生在良好的精神狀態下主動、活躍、自覺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借助“人教英語教學”系統,能夠創設真實的情境。如教學八年級(下)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時,“人教英語教學”系統將語篇進行整合、重組,形成單元主題內容關聯圖,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快速投入學習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更加輕松地獲取知識,提升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情境創設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率。
3.豐富學生智慧學習方式。教師利用線上智慧平臺對學生在線下課堂操練中的問題進行指導與講解,關注新知識的鞏固及應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學習。教師提供課后探究任務。如“人教英語教學”系統安排了豐富的課外學習任務,如詞匯學習、對話理解、閱讀拓展、寫作訓練以及真實的人機互動學習任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差異,為學生推送量身定做的學習資源,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時間,個性化地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習能力。
(二)國家級、市級、區級三級培訓交流,縱橫覆蓋
為了探索在信息化環境下有效利用優質英語資源的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創新,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和南昌市教育評估監測與技術推廣中心共同推動的“基于技術環境的英語教學創新”項目先在南昌市部分學校試行一年,又在全市遴選了45所中小學作為示范校全面實施。
從該項目自2020年在西湖區試點啟動起,區域負責人積極組織本區實驗校參加國家、市、區級培訓會、研討會和階段性總結交流會,帶領實驗教師在區里開展“基于技術環境的英語創新”之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研活動?;诖笥^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基于課程標準,圍繞學習任務群,聚焦特定主題,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教材等教學資源,結合學習主體的需求,搭建起一個個由單元大主題統領、各語篇子主題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使教學能夠圍繞一個完整的單元主題設定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單一語篇小觀念的學習和提煉并建立關聯,生成基于該單元主題的大觀念,借此培養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提升其學科與信息技術融合能力,形成獨特的信息化教學智慧。
在這兩年探索中,“基于技術環境的英語創新”項目為西湖區的試驗教師營造了智慧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教學環境,它輔助教師以英語核心素養為目標整合單元學習內容,構建一個整合、關聯、發展的單元整體教學架構,做到了智慧教育下的備課工具與學科內容的融合創新,挖掘和發揮教師在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中的作用。
四、展望
智慧教育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產物,是新型的教育形態和教育模式。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區域示范學校的英語課堂將繼續在“人教英語教學”系統的技術輔助下,圍繞基于大觀念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開展結構化、整體化的課程教學,化“零”為“整”,創造智慧課堂。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區域示范學校的英語教師繼續順應新的智慧教育發展趨勢,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養,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科技,采取智慧教學方法,創造智慧學習環境。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區域示范學校的學生在生動的語言情境和趣味性濃、互動性強的英語學習活動中,逐步轉變學習英語的方式,做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張良才.基于智慧教育的初中英語“沉浸式”閱讀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15):159-161.
[2]王丹璇.英語學科教學中整合智慧教育的實踐策略研究分析[J].小學教學研究,2022(7):70-71,80.
[3]湯思,鄭寬明.“智慧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2(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