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德紅
[摘 要] 當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強調通過實踐課程來幫助學生內化學科知識,進而將所學的知識變成內在的認知,實現轉識成智。教師在立德樹人導向下大力探索政治實踐課程,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立德樹人導向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應當堅持以生為本,強調讓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感悟并形成思想政治認知。
[關鍵詞] 高中思想政治;立德樹人;實踐課程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既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又體現在教學導向上。當前的共識是,要建設教育強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梢哉f,立德樹人已經成為當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最明確的指向,一切教學努力都應當服務于立德樹人的目標。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的價值被大大低估了。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實踐課程更強調通過實踐來幫助學生內化學科知識。如果說常規的理論課程只是讓學生獲得知識的話,那么實踐課程可以助力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變成內在的認知,實現轉識成智。
一、正確把握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的立德樹人導向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對教育工作的新要求。[1]對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來說,立德樹人就是一面旗幟,就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方向。堅持立德樹人的導向作用,可以確保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過程與結果的一致性,可以保證日常教學方向的正確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當積極開發符合高中生認知規律的實踐課程,通過精心設計的具體活動去支撐實踐課程。在實踐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正確把握立德樹人導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立德樹人導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應當堅持以生為本。立德樹人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教師應當認識到“立德”立的是學生的道德,樹人所樹的就是學生本人。這里的學生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就是站在教師面前的學生,就是坐在課堂里的學生,就是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因此,用立德樹人來引導政治實踐課程的開展,關鍵要將立德樹人與學生的實踐過程結合起來,前者應當成為后者的方向,后者應當成為前者的載體。
二是立德樹人導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應當強調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悟并形成思想政治認知。如今,高中生形成認知的途徑趨于多元化,但是這些途徑當中顯然不僅僅是說教。相較而言,教師借助實踐課程讓學生獲得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進而形成思想政治認知,更容易在學生的內心扎根。讓學生經歷實踐過程,是體現立德樹人價值目標的途徑之一。
二、立德樹人導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計例析
在立德樹人導向下開發思想政治實踐課程,首先需要認識到,教師要達成目標,必須變封閉的校內小課堂為開放的社會大課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里通過實踐體驗學到終身受用的東西。[2]上述工作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實踐課程的開發要與日常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這樣,就保證了立德樹人與實踐課程之間不會出現“兩張皮”的現象,以此方可夯實立德樹人的基礎。
筆者注意到,在部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都是“資料呈現—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式的優點在于可以讓學生迅速得到相關的結論,缺點是學生缺乏必要的體驗,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只能機械記憶,不利于學生內化。如果采用實踐課程的思路,則可以有效扭轉這一現狀,并且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實踐課程的具體設計過程可參考以下方法。
首先,讓學生運用類似社會調查的方式,以家中長輩為調查對象,了解新中國成立前后人民群眾的生活。設計這一步驟的原因是,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前的社會缺乏直接的認識,而老一輩則有著深刻的記憶——在新中國成立前有過生活經歷的老人,對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生活有著充分的對比認知。這種來自長者口中的評價,往往比課堂上空洞的說教要好得多,學生能夠獲得直接的、具體的認知,從而奠定對社會主義制度認同的基礎。
其次,鼓勵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并與上述調查的結果進行比較。在這里設計一個“比較”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獲得屬于自己的認識。學生通過體驗獲得的認知,遠比通過教師說教獲得的認知更加深刻??紤]到高中生的實踐空間有限,筆者在授課中專門開辟出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到多媒體教室自己搜索相關資料。在檢索過程中,學生多以“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人的生存現狀”“社會主義制度與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為主題,得到了相當豐富的文字與圖片資料。學生得到這些資料之后,再進行整理、提煉,然后將這些結果與社會調查的結果進行比較,最終學生形成的認識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確實讓中國人民的生活煥然一新,老人們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都說社會主義好。
顯然,學生的上述認知是他們自身實踐得來的,絕非教師簡單灌輸就能實現。當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獲得這些認識的時候,他們對自己所獲得的結論更加深信不疑。認真研究上述實踐案例,還可以發現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識并不僅僅局限于教師預設的教學內容。比如,學生能夠在“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當中,延伸與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相關的內容。顯然,實踐課程更有助于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和國家制度認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提升思想政治課程核心素養培育水平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開發實踐課程,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可以切實提升學科教學的效果。本著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用實踐課程來支撐這一目標的實現,客觀上也實現了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的自洽。
教師還必須認識到當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是追求核心素養落地的。核心素養同時強調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在落實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方面有自身特色:堅持立德樹人,就是在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實踐課程的開發,就是在發展學生的關鍵能力??梢?,以立德樹人來引導實踐課程的開發,可以同時達成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培養目標,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立德樹人目標的具體化,還是實踐課程的開發,主導權都在教師,強調給予學生必要的體驗空間,并不是要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立德樹人導向下高中思想政治實踐課程中,教師既要理解立德樹人的深刻內涵,又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打造出符合高中生學習需求的實踐課程。
參考文獻
[1]李映雄.思想政治課“立德樹人”的教學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22):28-29.
[2]胡碧漪.高中政治社會實踐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7(Z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