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原
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策略探析
顧原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響泉小學,甘肅白銀730913)
小學數學的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差異化教學才能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課堂效率和提升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課后效果。小學數學的差異化教學目前開展效果還有待加強,本文基于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為差異化教學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教學策略
基于“教育為社會和國家提供人才”這一點,以及當今社會的要求來看,教育領域對于數學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國家和社會、教育管理者、教師、家長等各方面都對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投以關注。而學校作為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最主要途徑,要求教師們必須要增強對于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實踐,盡快摸索出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最好教學方法,盡快提升當前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解決當下存在的數學教學難題。差異化教學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之下提出的高效教學方法,教師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就能從各個方面綜合提升學生的能力。
從小學的數學學習到初中、到高中、再到更加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數學知識是一脈相承、環環相扣的。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共識——一節數學課沒有聽懂,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一整個階段的數學學習,甚至在數學課堂上不小心走神都會導致數學知識的學習無法連貫。而小學數學就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根基,小學數學知識不牢固,數學知識的大廈終會崩塌。因此,小學數學對于學生深入學習數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學好了小學數學,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比如在小學數學當中常見的計算和認識圖形,對于中學三角函數、函數計算、曲線方程、立體面積體積等的計算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在小學數學中掌握這些能力,在中學的數學學習會變得十分困難。
小學數學涉獵范圍既不夠深也不夠廣,但是小學數學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對于數學有基本了解,對于世界上各個方面最常見的數學知識進行普及。比如認識鐘表、認識圖形、認識錢幣、了解基本的長度單位等。學完這些小學數學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生活常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日常生活,能夠用數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幫助解決生活中難辦的問題。
學生是否很好地學習到了課本中的數學知識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是有很大影響的。比如一個掌握了乘法的小學生甲與只掌握了加法的小學生乙面對同一個問題“一個本子三元錢,買五本需要多少錢”,小學生甲直接用3×5=15,得出需要15元,小學生乙卻需要用3+3+3+3+3慢慢計算,最后得到15這個數字。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方便生活,讓生活問題變得更加容易解決。小學數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小學數學教學差異化正是重視了小學數學對學生的重要意義,為了解決小學數學當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小學數學教學差異化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尊重現代化教育教學中提出的學生主體思想。傳統教學當中,數學教師偏向于在課堂上多輸出,且是“一視同仁”地輸出,但是這樣的教學其實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的。
學生本身具有個體差異性,不管是性格、學習能力還是在知識掌握程度上,每個學生都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喜歡幽默的課堂;有的學生需要態度嚴肅的教學;有的學生知識吸收速度很快、掌握能力很強,需要教師快節奏教學,教學生更多更深入的數學知識;而有的學生學習能力不足,反應速度稍慢,需要教師循循善誘、慢慢增加難度才能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有的學生家庭教育資源投入多,學生在課外學習時已經打好了基礎,學習了很多知識;而有的學生只能通過課堂教師的教學學習數學,知識儲備量較少。針對學生的多元性,教師再采用單一的授課方法顯然是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的,只能讓一部分學生得到合適節奏的學習,另一部分學生要么覺得節奏太拖沓,要么覺得教師教學進度太快跟不上。而這些問題又會進一步導致學生養成不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堂上三心二意,認為教師的教學都是已經學過的,對自己來說太過簡單,不夠認真;而基礎不好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聽不明白教師講授的知識,然后自我放棄,得過且過,最終導致對數學的厭學情緒。這些都是在統一的教學節奏下非常有可能發生的教學問題。
而差異化教學可以很好地避免和解決這些問題,差異化教學就是對待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差異化教學同時還注重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們的教學任務等進行規劃,把大部分時間都交給學生們,由學生們自主選擇如何進行學習。
差異化教學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單一的教學只能讓學生感覺到枯燥和無聊,尤其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缺乏互動和交流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這種教學當中無法進行自我思考,除了聽教師講、看教師解決問題,難以建立對數學專業知識的興趣,不能夠獲得解決數學難題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性地把自己所有的經驗傾囊相授。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避開一定的數學陷阱,但長久下來,學生無法對數學知識進行自我理解和解決,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會讓學生更快地進入疲憊期和倦怠期,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在課堂數學知識的學習上。
差異化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種問題。差異化教學對待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教學,在課堂上有層出不窮的新穎教學方式,比如結合游戲、融入探究、劃分小組等各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在教學上的新奇體驗能夠為他們的數學學習提供更充足的動力,在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解決教學中的數學問題時,產生更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推動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甚至學生在對下一堂數學課的期待中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而主動學習數學,在課后拓展自己的數學知識。這非常有利于小學生建立更龐大的數學知識體系,盡快學會自主學習,在數學的差異化學習當中培養學生更強大的數學能力以及更多的個人綜合素質。
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存在的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方式的死板,對待學生過于統一的教學安排和課后作業的布置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掌握以及數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時對每個學生的了解不夠充分,主觀地以自己教學的意愿為主,選擇使用中等水平的節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缺乏和學生的互動,并且沒有對學生積極主動發言進行鼓勵。不少學生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尤其是沒有聽明白的學生對教師存在敬畏感,不敢向教師傳達自己的學習需求,人云亦云,不懂裝懂。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無法接收到學生的反饋,未能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
在課后作業的環節,小學數學教師喜歡采用題海戰術,而數學能力中需要的運算能力、判斷能力等,確實需要以一定量的訓練作為基礎,才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能力。但是在教學當中,教師一味地讓學生大量做題卻不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式。長期單一的計算、做卷子等課后任務,非常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對數學產生畏懼和害怕的情緒,不少學生一提起數學就想到大量的題目、海量的試卷,不斷拖延完成課后作業的鞏固練習。這樣不僅達不到對課堂知識的鞏固,還讓學生對數學教學產生不良的情緒,反而使學生自己的學習效率下降。
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題對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也會產生阻礙作用,學生在相同模式下的教學當中,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生變化,思維也逐漸變得相似。數學答案的唯一性和教師在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權威講解、教師在課堂上不接受學生的獨特解題方法等,都會使學生逐漸喪失探索的熱情、喪失創新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而隨著差異化教學的提出,教師要學會使用差異化的教學手法,針對當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差異化與具體的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和接收數學知識的能力。
利用差異化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明白差異化教學的基本內涵。即,教師要根據學生個人的興趣和數學上的天賦進行有差別的教學,然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進行創新融入,通過因材施教完成對小學生數學教學的最新目標和要求。
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引入分層教學的理念,理解分層教學的意義所在,在課堂教學中仔細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具體狀況,根據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對學生設置差異化標準,將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和任務布置。
分層教學體現在宏觀和微觀的兩個層面,宏觀層面上是學校整體對學生、教師、教學任務進行分層設計,“微觀”層面上是指教師對本班學生進行分層。
在宏觀上,以教育管理者為主導者,對入學的學生進行多層測試,從學生個人基礎數學掌握知識、個人接受和學習知識的能力等各方面影響小學數學教學的因素入手,使得差異化的標準更加明晰、有效。并且教師根據差異化標準對學生進行分班,讓學生接受更加合適的教育教學,能夠更快地提升學生的個人水平。教師和小學數學的教材也要做好分層。教師的分層可以就教師個人教學的風格是嚴肅、是幽默,還是親切,教師的能力水平高低等多方面進行分層,為每個班的學生匹配合適的教師。教材的分層不需要多,可以著重在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刪減上,對于基礎能力較弱層次的學生,應以簡單的教學內容為主,循序漸進增加難度;針對能力較強、基礎良好的學生。除了原本的教材內容,還要增加更多的拓展部分,從拓展當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更強烈的進取之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從微觀層面來看,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本班的學生,并且在宏觀層面的分層之下對學生再次進行細分,在教學當中加深對于學生的了解。比如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課外教育資源、學生家長對于學生教育的關心程度、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生課堂學習的態度、學生對于當堂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等都是教師需要在教學當中了解的內容。根據這些內容,教師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能夠快速找到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比如在北師大版本的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找出學生無法正確認識鐘表上的時間以及學生無法認識在合適的時間做什么事的情況的問題。如學生甲不認識時間,是因為學生無法分清時針和分針;學生乙不認識時間,是因為學生家里沒有鐘表,不了解時針的運轉方向;學生丙認為八點半不應該睡覺,而是吃飯,是因為特殊的家庭情況。教師找準了學生對于鐘表認識上產生問題的原因所在,才能針對性地指導和教育學生。
教師要把差異化教學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從課程的開始到結束,將差異化教學貫穿于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當中。
首先是在課堂互動當中融入差異化教學。比如,在北師大版四年級關于《生活中的負數》這一教學內容,教師要在課堂當中進行不同形式的互動。在讓學生們通過某城市的冬季溫度了解了什么是負數以后,選取不同的學生進行互動。對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弱一點的學生,教師可以展示不同的溫度計,讓學生讀出溫度計上標出來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對于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情況用負數表示?說一說生活中的負數。”對于基礎比較牢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溫度比較進行知識遷移,比如進行負數大小的比較。教師提出的問題都是針對個體學生的能力和水平,讓每個學生經過思考能夠回答出來。這樣的課堂問答互動能夠更加有效地樹立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的學習充滿動力。
除了課堂問答的形式,教師還可以創新性地增加課堂游戲,在游戲當中體現差異化教學。比如在《平移與平行》《旋轉與角》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演示游戲。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兩兩配合,組內進行競爭與合作,兩人在臺上演示,兩人進行猜測,然后交換角色。如臺上的學生甲乙演示45°的角,臺下的丙丁同學要猜測角度,丙丁學生猜測的角度與甲乙學生演示的角度越相似,越能取得勝利。進階版的角度游戲,是臺上學生演示兩個角度,臺下學生進行加法或者減法運算。這樣的課堂游戲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在游戲中進行了知識的訓練。教師安排不同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游戲,也能夠讓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得到最佳提升。
小學數學的差異化教學除了引入分層教學的理念和在課堂教學互動當中融入差異化教學以外,還能從課后作業的差異化布置和設置差異化的評價體系入手,從多方面進行數學教學的差異化,更快地改變當下數學教學的問題,進一步加快學生培養和提升數學能力的速度。
[1] 李紅.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差異教學策略初探——以《面積單位的認識》一課為例[J].新課程,2020(31):127.
[2] 楊敏.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沿),2019(09):126.
[3] 李贊.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路徑探究[J].家長,2019(20):23-24.
[4] 陸亞勤.小學數學差異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16):123-124.
G623.5
A
1002-7661(2022)30-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