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丹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文環境地質調查院,寧夏 銀川 750021)
衛寧平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北部,介于衛寧北山與香山—煙筒山—牛首山之間,西鄰騰格里沙漠。衛寧平原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間低,分布在黃河兩岸,呈帶狀伸展,海拔高度在1 150~1 460 m之間。該區地處西北內陸溫帶干旱區,屬大陸性氣候,冬長夏短,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區內平均氣溫為9.7℃,多年平均為23.3℃。多年平均降水量173.6 mm,一般集中在6—9月這4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多年平均蒸發量1 477.53 mm,多集中于3—9月,占全年蒸發量的81%。衛寧平原主要河流為黃河及其支流清水河,是典型的灌溉農業區。
衛寧平原淺層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地下水補給主要接受渠系滲漏及田間灌溉入滲補給,其次是大氣降水入滲補給與兩側山區、丘陵臺地側向徑流補給。平原區含水層巖性以砂礫石為主,包氣帶地層顆粒較粗,給地下水的入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便于地下水入滲補給。地下水主要通過各排水溝流向黃河;由于衛寧平原長期灌溉,使得地下水位埋藏較淺,水位埋深多在3~5 m。包氣帶巖性松散,垂向蒸發排泄也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次是人工開采。
2021年3 月至4月,項目組成員組織人員在衛寧平原采集95組水樣,并分批次按時送往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礦局實驗室進行分析,采樣過程經過嚴格質量把控。測試內容包括鈣、鎂、鉀、鈉、pH值、溶解性總固體、硬度、重碳酸鹽、碳酸鹽、氫氧化物、氯化物、亞硝酸鹽、硝酸鹽、硫酸鹽。主要測定儀器有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DDYS-014)、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DDYS-009)、滴定管,具體采樣點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區采樣點分布圖
利用舒卡列夫分類法得出衛寧平原水化學類型比較簡單,不同地下水化學類型分布區,水化學特征也不盡相同,整體沿山區和黃河兩岸呈條帶狀分布規律,水化學類型主要以H C O3·S O4·C l-C a型水和HCO3·SO4-Ca為主。溶解性總固體質量濃度整體上小于3 g/L,整體平原區特征變化分為東西向和南北向。東西向黃河兩岸溶解性總固體質量濃度均小于1 g/L,僅靠近山區部分區域溶解性總固體質量濃度在1~3 g/L,南北向兩岸溶解性總固體質量濃度大部分在1~3 g/L。
地下水水化學參數統計特征值如表1所示。由表1[1]看出,地下水離子質量濃度由大到小排序為ρ(HCO3-)>ρ(SO42-)>ρ(Ca2+)>ρ(Cl-)>ρ(K++Na+)>ρ(Mg2+)[2],陰離子質量濃度由大到小排序為ρ(HCO3-)>ρ(SO42-)>ρ(Cl-),HCO3-的質量濃度是Cl-的2.2倍,最大質量濃度為677.83 mg/L,最小質量濃度為97.99 mg/L,地下水陰離子類型以HCO3-為主。陽離子質量濃度由大到小排序為ρ(Ca2+)>ρ(K++Na+)>ρ(Mg2+),Ca2+的質量濃度是Mg2+的2.34倍,最大質量濃度為608.00 mg/L,最小質量濃度為17.60 mg/L,地下水陽離子以Ca2+為主。陰離子SO42-和Cl-的變異系數較大,變異系數達到了1.17和0.87。陽離子K+、Na+和Ca2+的變異系數較大,變異系數達到了1.24、0.88、0.79。

表1 地下水水化學參數統計特征值(單位:mg/L)
以上數據說明離子含量在空間差異上較大,得出地下水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從主要陰陽離子可以看出來源主要是鹽巖和硫酸鹽,都是易溶解巖,可以推測一方面受地理位置影響,是否靠近含鹽巖和硫酸鹽山區,地下水與山區圍巖發生溶慮作用;另一方面四五月份之前不是灌溉期,寧夏又是蒸發量較嚴重區,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沉積了很多蒸發巖,四五月份開始農田灌溉,不同區域灌溉時間有差異,造成有的地方蒸發巖與灌溉期黃河水發生溶解,有些地區延后,所以造成此種情況。按溶解性總固體質量濃度可將地下水劃分為淡水(<1 g/L)、微咸水(1~3 g/L)、咸水(3~10 g/L)。研究區淡水占60%,微咸水占39%,咸水占1%。pH均值在7.53,整體呈弱堿性環境,但pH變異系數較大,說明空間差異上較大,推測還是與地理位置和黃河灌溉有關。
離子之間的相關性可用來推斷離子的來源相異性和一致性[3],水化學元素相關性系數矩陣如表2所示。由表2可看出衛寧平原地下水離子相關性特征,Cl-和SO42-顯著相關性最高,相關系數達到了0.904,說明來源一致[4];其次是Na+與Cl-、SO42-相關性較高,相關系數分別為0.788、0.711,這說明地下水中部分組分來自于鹽巖和硫酸鹽的溶解;最后是TDS與Cl-、SO42-、Na+、Mg2+相關性較高,相關系數分別為0.928、0.924、0.748、0.725,這表明在富含鹽巖和硫酸鹽的地區,這些離子貢獻率最大。

表2 水化學元素相關性系數矩陣
地下水Piper三線圖如圖2所示,利用水化學Piper三線圖[5]可用來分析地下水主離子類型。由圖2看出,陽離子三角圖中,調查點靠近Ca2+端,說明地下水中陽離子Ca2+含量較高;陰離子三角圖中,調查點更靠近HCO3-、SO42-端,說明地下水中陰離子HCO3-、SO42-含量較高,由此得出地下水為中偏低礦化水,這和前面提到的水化學類型特征和參數統計結果相一致。

圖2 地下水Piper三線圖
水化學特征主要受氣候、地形、地質構造、地層巖性、沉積環境、補給循環條件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衛寧平原地下水在接受周邊山區、臺地與沙漠地下水補給以及人為引黃灌溉的影響下,向黃河排泄的循環過程中,與圍巖發生溶慮和蒸發巖溶解作用,在以上綜合因素影響下,形成衛寧平原現有水化學特征。
地下水陰離子主離子為HCO3-和SO42-,陽離子主離子為Ca2+,溶解性總固體質量濃度小于3 g/L,研究區整體水質占比為淡水占60%,微咸水占39%,咸水占1%,pH均值在7.53,整體呈弱堿性環境。
根據相關性分析,Cl-和SO42-顯著相關性最高,相關系數達到了0.904,其次是Na+與Cl-、SO42-相關性較高,相關系數分別為0.788、0.711,說明有相同的來源,來自于鹽巖和硫酸鹽的溶解,推測該段時期地下水可能有蒸發巖溶解反應發生。陰離子SO42-的變異系數較大,陽離子K++Na+的變異系數較大,說明離子含量在空間分布上差異較大。
衛寧平原水化學特征形成一方面受地形、巖性和氣候的影響,另一方面受人為引黃灌溉的影響,向黃河排泄循環過程中,與圍巖發生溶慮和蒸發巖溶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