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松
盆腔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女性盆底支持組織因退化、創傷等因素引起盆底組織結構發生病理改變所致,在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磁共振成像(medical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診斷POP 的有效手段,但存在檢查時間長、費用高等不足,限制其臨床應用。研究顯示,POP 發生與盆底組織結構改變關系密切[2]。盆底三維超聲檢查時盆底解剖結構顯示較為清晰,有助于醫生觀察盆底形態、結構變化,還能測量盆膈裂孔的多種參數,逐漸被應用于POP 的診斷中。本研究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9 月就診于本院的68 例老年POP 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以老年女性非POP 患者為對照,分析盆底三維超聲對老年女性POP 的診斷價值,旨在為POP 臨床篩查與治療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9 月 就診于本院的68 例老年女性POP 患者作為觀察組,年 齡60~79 歲,平均年齡(69.65±2.14) 歲;孕 次1~6 次,平均孕次(2.35±0.72)次;產次1~4 次,平均產 次(1.56±0.54) 次;POP 定量系統分度(POP-Q):Ⅱ度23 例,Ⅲ度45 例。另選擇同期就診于本院的68 例老年女性非POP 患者,年齡61~68 歲,平均年齡(69.59±2.11)歲;孕次1~6 次,平均孕次(2.39±0.75)次;產次1~4 次,平均產次(1.61±0.51)次;月經不調30 例,婦科炎癥38 例。兩組患者年齡、孕次、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POP 均符合《北京大學盆腔器官脫垂診療指南(草案)》[3]中相關診斷標準,經臨床檢查確診;②對照組未患POP;③年齡≥60 歲;④認知功能正常;⑤病歷資料完整。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傳染性疾病;②既往有婦科手術史、盆腔手術史;③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④惡性腫瘤;⑤慢性咳嗽;⑥合并其他婦科疾病,如子宮腺肌病、宮頸癌等。
1.3 方法 使用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GE 公司)對兩組患者行盆底三維超聲檢查,腹部凸陣容積探頭RAB6-D,腔內容積探頭RIC5-9-D。檢查前,叮囑患者排尿排便,膀胱適當充盈后取截石位。將一次性避孕套套在探頭上,置于陰道外口與會陰部尿道外口間,與恥骨聯合下緣緊貼,確保探頭在檢查過程中與會陰緊密貼附,對恥骨聯合中軸線調整,直至與經恥骨聯合下緣水平線呈45°。靜息狀態下取最小肛提肌裂孔平面作為參考平面,對正中矢狀切面膀胱、宮頸外口、尿道位置進行觀察,并觀察肛提肌裂孔、形態與損傷情況等。最小肛提肌裂孔切面上對直腸、陰道、肛提肌-尿道間隙與肛提肌裂孔位置、形態、大小等情況進行觀察。叮囑患者屏氣用力向下增加腹壓做縮肛、Valsalva 動作,觀察盆底情況,并對肛提肌厚度、膀胱尿道后角和肛提肌裂孔橫徑、面積、前后徑等進行測量。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靜息狀態、Valsalva 動作、縮肛動作下盆底超聲參數,包括橫徑、前后徑、面積及膀胱尿道后角。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靜息狀態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靜息狀態下,觀察組膀胱尿道后角與肛提肌裂孔橫徑、前后徑、面積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靜息狀態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表1 兩組靜息狀態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Valsalva 動作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Valsalva 動作下,觀察組膀胱尿道后角與肛提肌裂孔橫徑、前后徑、面積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lsalva 動作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表2 兩組Valsalva 動作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縮肛動作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縮肛動作下,觀察組膀胱尿道后角與肛提肌裂孔橫徑、前后徑、面積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縮肛動作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表3 兩組縮肛動作下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POP 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其發生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①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降低;②分娩時損傷產道;③盆底組織萎縮退化而薄弱;④產后過早體力勞動;⑤長期便秘、慢性咳嗽、下蹲時間長導致腹內壓升高等。以上因素均會導致盆底肌肉松弛,引起肛提肌裂孔大小、形態和盆底結構改變。POP 病情輕重不一,輕者多無明顯不適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腰骶墜脹感、酸痛和自覺陰道腫物脫出不適等,病情嚴重時會對正常排便、排尿造成不良影響,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4-6]。早期準確評估POP,指導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
POP-Q 量化評估系統能夠量化評估陰道后壁、前壁和子宮脫垂程度,是臨床對腔室結構、盆底功能改變進行評估的常用指標[7,8]。而正常的盆底是由神經、結締組織、肌肉等共同組成的有機整體,各組織相互關聯,解剖結構復雜,POP-Q 量化評估系統僅可經判斷盆腔臟器的解剖關系評估POP,但診斷準確性欠佳[9,10]。MRI 檢查具有良好的空間、對比分辨力,能夠清晰顯示盆底結構變化,但檢查價格高昂,部分患者無法承受。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盆底三維超聲逐漸應用于POP 的診斷中,不僅可彌補二維超聲難以獲得盆底軸平面的缺陷,還能實施多角度、多平面成像,顯示盆底冠狀面、橫截面和矢狀面結構情況,有利于準確評估肛提肌和盆腔臟器形態、結構、盆底功能[11,12]。本研究中,觀察組靜息狀態下、Valsalva 動作下與縮肛動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和肛提肌裂孔橫徑、前后徑、面積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盆底三維超聲可觀察老年女性POP患者盆腔器官結構改變,有助于老年女性POP 早期診斷。肛提肌是盆底重要的支持結構,能夠維持盆腔器官位置,肛提肌裂孔的橫徑、前后徑、面積和形態是肛提肌裂孔順應性、彈性的重要參考指標。經盆底超聲多切面、主觀的觀察能夠反映盆腔器官脫垂程度、盆底損傷情況,特別是Valsalva 動作下會提高腹腔臟器對盆底壓力,被動牽拉肛提肌纖維使其擴張,裂孔變化更佳明顯,診斷準確性較高[5]。盆底三維超聲檢查具有非侵入性、檢查操作簡便快捷、圖像清晰、價格低廉、重復性好、測量結果較精確、易于被患者接受等優點,可作為評估POP 的常用檢查。
綜上所述,盆底三維超聲具有可重復性好、無創、操作簡單便捷等優點,可觀察盆底結構與功能變化,有助于老年女性POP 早期診斷,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