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國莉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小學,甘肅 白銀)
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教師增設了更多課堂教育環節,無形中為學生拓寬了學習范圍,通過課堂上不停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以便于達到將課本知識進行生活化延伸的教育目的。但這種教育方式卻可能存在急功近利的不良教育效果,學生可能因為學習時間過長或者是學習壓力過大出現精神狀態不好的情況,對教師講解的知識內容無法完全理解并完整掌握和熟練應用。所以在課后輔導中應用微視頻這一教育手段,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調整學生狀態、幫助學生快速復習課堂知識內容、鞏固基礎、加深學習層次的教育目的。
在課后輔導教學過程中,通過微視頻教育方式調整學生狀態,降低學生在學習一天后還要增加學習時間帶來的疲憊感以及精神上的倦怠感。幫助學生在這種新奇的教育手段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內容,通過形象直觀的視頻和動畫對知識應用有一個多方面的了解。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學生能夠更加自主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或是對知識的復習鞏固過程中,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課后輔導教育過程中,運用微視頻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率,快速發現自身存在的知識存疑點或是該階段知識中必須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并能通過直觀生動的動畫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降低知識難度,學生更傾向于形象記憶,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提高學生在記憶知識點時的準確度和效率,更貼合小學階段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思維和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有限,接觸到的生活事物也有限,對于課本中的許多教育內容無法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所以對課文傳達的情感以及營造的具體意境無法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后輔導過程中運用微視頻方式將課文重點通過音樂結合圖像的具象方式展示出來,這種靈活、趣味的教育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加整體教育層次,使學生不僅在淺顯知識表面學習,還能更深層次地探究課文背后所表達的意義和文中通過文字傳達出來的具體情感,最大限度地還原課文環境,創設具體情境,這有助于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的課前導入教育工作是否良好決定著學生在本節課堂中的學習狀態以及接受知識的效率。同樣的,在課后輔導教育過程中,教師能否幫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內容進行完整回憶,并促進學生能夠對其存在疑惑的知識點或是自己覺得重點、難點的地方標記出來是尤為重要的,只有開展好這一部分,才能促進教師開展下一步教育工作。并且,教師能夠通過微視頻這種新奇趣味的教育手段,調整小學階段學生自身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的問題,教師將其課堂教育環節設置得豐富多彩,教育內容雖然是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但卻在其中又有所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跟隨教師腳步在同一節奏上對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這樣才能將其課后輔導教育效益最大化。
在學習文言文內容時,很有可能因為在課堂中,教師的教育手段過于單調,課堂教學結構單一,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去探究其課文內容以及表達的具體意義。所以,在課后輔導中進行課文回顧授課時,教師需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有效結合微視頻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與學生共同鞏固學習知識。在學習《兩小兒辯日》時,因為文言文和現代文表達方式以及語言邏輯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學生很容易對其課文失去學習興趣,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但在課后輔導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在網絡中搜尋符合教育要求的素材,運用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傳達《兩小兒辯日》的主要文章內容,促進學生主動閱讀課文內容,并與教師在同一節奏上共同對課文含義進行統一理解和學習,提高課后輔導教育有效性,達到幫助學生及時回顧、鞏固復習的教育目的。
語文學科教學環節具有開放性,其教育內容雖然是固定的,但卻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狀態,以及為學生設定具體教育目標,從而應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在課堂中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和能夠快速接受知識的狀態理解課文、分析含義,達到高效率學習的目的。教師在課后輔導教育過程中,應用微視頻教育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熱情,將學生引入到課堂中來,再將其知識中的重點、難點通過視頻的方式傳達,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改變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育狀態,幫助學生理解,將形象生動的具象事物與自我理解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復習鞏固效率,保證教育有效性。
在學習不同時代的文章時,學生對其文章發表的時代背景所發生的事情沒有簡要了解,導致在學習課文內容時無法深刻理解,對于作者的心境和思想也無法產生共鳴,導致學生對課文內容無法深入分析和解讀,致使課堂學習質量不高。在小學語文課后輔導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視頻對課文表達更具形象、直觀的特點,將課文教育中的重點、難點及學生難以感同身受的部分都轉化為真實情境和畫面,幫助學生更好地代入到課文環境中,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從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通過文字傳達出來的意義,有效提升教育質量。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通過播放微視頻的方式,向學生簡要講述民國時期我國學生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真實境遇,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想要通過文章表達出來的堅定信念。
語文教材中包含的知識內容以及重點、難點不算很多,但卻需要教師深刻理解教育素材,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為學生設置的教育目標,通過對文章內容進行生活延伸,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在高質量語文教學課堂中不斷深入研究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后輔導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結合微視頻的教育新型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產生繼續探究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進行自主閱讀,通過“認真課堂學習+與教師共同課后鞏固復習+自己有選擇地進行課外閱讀”的教育結構,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探究理解。將課內教育素材以及課外教育資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和運用,刺激學生自己的語文學習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拓寬思維,開闊學習視野。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小學階段的語文習作過程中,學生往往因為對生活的認知程度不夠,在生活中的經歷較少,出現無處下筆、無話可說、沒有事情可寫的情況,即使學生通過自身匱乏的語言東拼西湊完成了作文,但卻導致整篇文章的質量不高、沒有核心內容、文章結構不清晰、表達順序混亂等情況。這種沒有核心表達意義的文章顯得格外空洞,沒有其文字所應該具有的情感和生命力。所以,教師在語文教育課堂中不僅僅是需要幫助學生正確閱讀課文,對課后生字進行記憶和掌握,更需要促進學生積極接觸大自然,接觸新鮮的人或事物,并能運用語言將其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真實感受記錄下來。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措辭準確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鍛煉,并有了一定獨特的從生活中吸取寫作靈感的技巧。如完成四年級上冊的以“小小動物園”“寫觀察日記”“生活萬花筒”等為主題的習作,就需要學生在生活中有真實的經歷,在表達情緒和感受時才更加真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為學生指明正確方向,幫助學生更高效率地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方法,形成獨屬于自己的作文寫作風格。
教師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后輔導教育過程中結合微視頻的教育方式,改變學生在解讀過程中沒有找到文章真諦以及傳達的具體意義,導致學生過度依賴教師的標準答案,對教師的詳細講解進行完整背誦,缺少屬于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的不良教育現象,這種低效率教育方式對學生個人思維邏輯培養有阻礙性,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減少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鍛煉的機會。為了確保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后輔導教育過程中不浪費時間,不浪費學生精力,能夠在今后發展過程中更具有全面性,教師需要合理利用時間,并能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獨立思考和自主分析,實現對學生自我思維的良好培養。
在進行關于植物、動物類文章的分析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微視頻的方式,首先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在生活中能夠主動去觀察身邊生命的發展和成長,這樣才能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貓》《母雞》《白鵝》等,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秋天的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及以美麗風景和動物朋友為主題的寫作內容時,都需要學生能在生活中多多觀察,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寫作素材和真實感悟。運用微視頻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含義,創設真實情境的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
教師正確運用現今信息時代的網絡,結合課堂教育內容,制成微視頻或者是微課的方式,在課堂中通過更加新奇的教育手段向學生傳達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讓課堂教學不再單調,提高整體教育趣味性,將知識內容直觀展示和快速流動,幫助學生在固有的課堂時間里學習到更多知識內容,也有助于學生豐富知識積累,提高自身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