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海寧 張春輝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北京 100176)
眾籌(crowd funding)是融資者借助互聯網融資平臺或社交網絡發布籌資信息,吸引大眾為其新發起的項目進行投資,并在成功融資后以實物或股權的形式給予回報(肖本華,2013)。農業眾籌是把眾籌商業模式運用到傳統農業中,農戶通過眾籌平臺發布農產品信息,消費者即投資者進行投資;農戶依據訂單進行農業生產,最終的農產品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人們形象地稱這種模式為“從田間到舌尖”模式(韓笑天,2018)。
農業眾籌起源于美國,Agfunder和Fquare是農業眾籌中的典型代表。作為世界上第一家股權型農業眾籌平臺,Agfunde實現了將上線農業項目與投資者的有效對接,方便投資者投資高質量的項目。而Fquare是一個垂直的土地流轉平臺,投資者通過認購某區域上某塊土地的股票而間接擁有了這片土地,再由Peoples Realty Company LLC代持并管理。PRC將土地出租給農戶,并收取一定的租金以分發給投資者作為回報。此外,投資者可在二級市場上出售股票,并有權選擇是否繼續投資或出售給房產經紀人。截至目前,Fquare已經涉足公益領域,具體做法是將農戶必須上繳的租金改為一定數量的農產品,致力于解決全美15%的家庭貧困、營養不良等問題。這種實物型回報方式接于國內農業眾籌平臺上大多數項目的運行模式(王安琪,2015)。
我國出現農業眾籌模式是在2014年,這種新業務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眾籌模式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融資業態,吸引了傳統電商巨頭紛紛進入,但電商巨頭的眾籌項目多涉及科技、娛樂、設計、公益等項目,涉及農產品眾籌項目的并不多。以造點新貨(原淘寶眾籌)為例,截至發稿,造點新貨網站上可查到的全部眾籌項目超過1.5萬個,但搜索“農產品”相關的項目只有53個。隨著“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日益融合,出現了一些農業專業眾籌平臺,如 “嘗鮮眾籌”“大家種”“有利有機”“點籌網”等。
嘗鮮眾籌網是中國第一家農業眾籌平臺,運營等一站式專業眾籌服務,投資、孵化、圓夢農業,幫助新農人創業致富,旨在通過眾籌平臺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該平臺的主要業務包括農產品眾籌和農場眾籌。大家種的主要理念是實現家庭和農場的對接,首次提出從“家庭到農場”的概念,為都市人走進農業、體驗農產品生長過程搭建了橋梁。有機有利,是淘寶網生態農業頻道的核心合作伙伴,多名創始人來自多家電商巨頭和中國農業大學等。點籌網以專業數字農業供應鏈服務為特色,平臺用戶通過點籌網委托農戶種植、養殖,以“實物+權益”的回報方式從農業生產環節介入,幫助農戶募集生產資金,解決農產品銷售,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
2.1.1 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融資新思路
農產品種植依靠農戶,農業生產的企業大多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仍是阻礙農戶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大困擾。農業生產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生產資金,購置種子、肥料等,而農戶和中小微企業按照傳統的融資方式,很難從銀行得到貸款,他們在融資問題上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農業眾籌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打破嚴格限定的授信條件,提高融資效率、創新償還方式,形成訂單農業,提高農業品牌知名度,不斷開拓、發展新主體和新用戶,全新的眾籌融資模式和經營模式又為農業企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契機和出路,說明在我國農業與眾籌的結合是一種必然(王安琪,2015)。
2.1.2 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農產品傳統的流通模式較為復雜,從農戶生產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很多中間環節,農戶先出售給產地批發商,產地批發商收購后再轉給銷地批發商,銷地零售商從批發商拿貨之后,再出售給消費者,整個過程大大降低了流程效率,增加了流通成本,造成消費者很難買到最新鮮的農產品。
農業眾籌通過實物回報模式,F2F(Family to Farm)從家庭到農場直接建立消費者和城市周邊農場的橋梁與紐帶,沒有了復雜的中間環節,產品生產出來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滿足了消費者追求的產品品質,同時保證了農產品的銷路,減少了農產品滯銷腐爛的損失,提升了農戶的收入水平。
2.1.3 雙向互動提升推廣效果
借助技術發展,農業眾籌平臺給籌資者和投資者即消費者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通過平臺及時更新項目進展視頻、圖片、文字資料等,投資者可以及時跟進項目,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生產者也會通過網絡直播或邀請投資者到現場等多種形式,展示農產品的生長情況,實現農產品溯源,讓投資者放心投資消費,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2.1.4 利用 “互聯網+”實現精準扶貧
很多農業眾籌案例都是根據農戶生產的具體狀況,制定具體的籌資方案,完成融資,支持了當地農業的發展,提高了當地民眾的收入,很好地實現了扶貧功能。農業農村部官網介紹的眾籌網蕉嶺科誠家庭農場案例中,農場采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合理利用當地土地,增加了村的土地租金收入,同時返聘留守村民務工,村民不用出門就能拿到“工資”。網蕉嶺科誠家庭農場項目參與農戶超過900多戶,人均增收1100元,更好地實現了幫助農戶增產增收的效果。
2.2.1 農業生產風險突出
一方面是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是自然原因導致農業損失,農業眾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農產品本身或因對農產品的研發獲得的收益(李琳,2020)。農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而氣象災害、極端氣候、蟲災等自然災害亦會對農產品在研發和生產造成不良影響。例如,2021年7月鄭州特大暴雨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萬公頃,成災面積3000公頃,農田也有很多積澇。自然災害往往不可預料,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就會出現農產品大量減產的風險,同時農產品的質量會大大受到影響,進一步擴大損失。通過眾籌,投資者已經支付了預付款,農戶已經使用了預付款并進行農產品生產,但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和產品質量可能達不到投資者的預期,也可能無法保證投資者及時使用相應的資金和農產品,從而影響投資者繼續合作的信心。
另一方面是農業眾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場風險。市場供求直接決定了農產品價格,而農產品的供求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農產品眾籌中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影響因素。比如,項目發起人對項目的介紹不夠翔實,生產者生產過程中沒有盡到相關責任,投資者投資決策變更,產品保管與運輸中出現失誤導致品質下降等都會導致市場風險的出現。
2.2.2 眾籌項目形式單一
大部分農產品附加值較低,很難實現眾籌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現在適合進行農業眾籌的農產品種類較少,呈現出小眾高端特點,沒有做到農產品的普適性。農業眾籌農產品品牌優勢體現不明顯,品牌價值發揮不到位,品牌被模仿的現象也比較明顯,眾籌項目“從眾現象”和 “跟風現象”現象嚴重,缺乏因地制宜的創新。目前,大多數農業眾籌項目只涉及農產品流通和生態農場兩個環節,雖然適合目前多數消費者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突破傳統農業發展資金、技術、市場的模式,也不利于實現跨資源整合(王安琪,2015)。
2.2.3 農產品物流冷鏈體系薄弱
農業眾籌的一大優勢是實現了從農場到家庭的直接配送,減少了農產品的中間流通環節,但很多農產品項目并沒有專業配送物流的支持,而是由小規模的個體農戶和小企業完成配送。大部分農產品保質期短,需要冷鏈配送,現階段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同時冷鏈運輸成本較高,都會給項目本身帶來額外的費用和風險。物流運輸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管理不善等問題影響農產品品質,因而冷鏈物流配送問題一直是困擾農業多元化發展的問題。
2.2.4 項目中信用管控不到位
一是眾籌平臺自身的信用問題。在整個農業眾籌交易過程中,眾籌平臺一方面溝通眾籌項目的發起人,另一方面聯絡眾籌項目投資人。眾籌平臺本身的資質和信譽會直接影響眾籌項目的安全性和順利性。資金監管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出現資金被挪用而不能完全交給項目發起人的問題,出現眾籌平臺失信的風險。
二是項目發起人的信用問題。我國現在已經建立了個人和企業征信系統,但一些平臺為了增加眾籌項目數量,對項目發起人的信用狀況并未進行認真的評估。而當項目發起人資金到位之后,可能出現資金使用不明、測評狀況頻出等現象,出現項目發起人失信的風險。
農業眾籌項目屬于互聯網金融新興業態,也是實行農業現代化的有效路徑,農業眾籌的行業準入和監管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應該盡快出臺。政府層面應建立政策性保障機制,在項目發生不可抗力自然災害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償投資者和籌資人,降低項目整體風險。同時,提升自然災害預警機制,提高自然災害的預防功能,盡量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自然風險損失。強化對項目本身風險的控制,從項目發起人資格審核到整個項目的監管,都要做到規范合規,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眾籌項目順利推進。
農業眾籌項目具有極強的地域性,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眾籌項目的開發,挖掘項目自身特色和優勢,嚴控產品質量,做到綠色天然無公害,后期服務周全到位,注意產品合理化包裝,打造地域品牌。同時,做好宣傳營銷,通過直播等方式全程展示農產品生產過程,使生產過程可視、可控,做好產品口碑。同時,政府應積極參與進來,建立平臺和相關部門對接,打通農業鏈條,鼓勵眾籌平臺和項目開發人參與農業鏈條全環節。
結合當地農產品種類,多方參與,建設冷鏈物流體系。傳統專業冷鏈物流成本高,不解決物流運輸問題勢必會影響農業眾籌項目的長期發展。因而,當地政府可在一定程度上參與、聯合眾籌平臺、專業物流公司、金融機構、農場等多方力量,有效整合農產品配送和運營環節中的各項金融服務資源,共同籌建專業農產品冷鏈配送系統,構建農產品智能倉庫,解決農業眾籌發展的后顧之憂。
眾籌平臺要增強平臺實力,可以直接負責配送,提高平臺吸引力。比如,點籌網以網格倉鏈接平臺和服務門店,以倉庫倉儲、同城配送、銷售為一體,提供一站式倉儲服務解決方案,是貨源基地與批發市場的農產品貿易樞紐,農業品牌與門店客戶的線上超級批發市場。點籌網格倉系統平臺根據市場前端反饋訂單,按用戶所在區域進行整體分揀,并經貨運配送到城市中的各網格倉儲存,以最快的配送速度把商品運到自提點。結合“預售+次日自提”的模式,以銷定采的模型,讓農產品交易變得高效率、低損耗,并通過異地攬收業務,提供同質商品的異地交割,向企業提供網絡分銷服務。
第一,提高眾籌平臺自身的信譽,平臺自身要做到業務專業、操作規劃,尤其是對投資資金的管理要規范,自身要有一定的實力,給籌資人和投資人提供安全、可靠、專業的投融資平臺。
第二,眾籌平臺要完善自身的信息共享,對籌資人進行嚴格的資質認定和篩選,只有合格的籌資人才能進行籌資;及時更新眾籌平臺項目資料,全面展示項目,提供必要的資格證書,獲得投資者對平臺和項目的認可;加強籌資人對籌資到的資金的使用管理,做到資金使用合規和透明,通過直播、微信群、論壇等多種方式保障投資者及時了解資金的使用情況,了解農產品的生產情況;眾籌平臺要做好反饋評價工作,加強對籌資者生產經營的約束作用;鼓勵籌資者多舉辦投資者可直接參與的農產品體驗活動,增加投資者的信息,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宣傳推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