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廣東理工學院,廣東 肇慶 526000)
物流管理專業以培養可在航空公司、制造企業、流通企業、電商企業的物流部門或第三方物流企業,從事物流經營與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專業人才為目標。近年來,大型電商企業、生產制造型企業迅速崛起,“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電商企業也層出不窮,這些行業對于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物流作為這些行業發展的支撐性產業從而有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同時,這些行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倉儲與配送作為廣東理工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但大多是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與向信息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方向發展的物流行業脫節嚴重,難以培養出符合現代物流行業需求的高端人才,為了學生上崗后快速適應工作需要,對于倉儲與配送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十分必要。
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 年全國共有337所高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倉儲與配送也作為這些院校的專業核心課程,其中絕大多數院校有教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本科院校倉儲與配送課程教學現狀主要體現為以下2 點:
1.部分院校有配套完善的物流實訓室
在已開設倉儲與配送課程的本科院校中,有少部分院校具備配套完善的物流實踐室,如清華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山大學等,這類高等院校物流實踐室配有自動化立體倉庫、分揀中心、VR 實踐室、傳統貨架區、電商物流分揀系統、自動傳輸線、自動小車AGV等硬件設施等,這類實踐室信息化自動化程度高,緊跟物流行業技術前沿,能夠結合倉儲配送理論課程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條件[1]。
部分院校已有的物流實踐室只有基本的傳統貨架區、叉車托盤裝卸搬運區以及簡單的滾筒或皮帶式輸送設備,提供給學生簡單的認知平臺,對傳統倉庫有個初步的認識。
2.教學模式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
在現有的倉儲與配送教學中,大多以理論教學、實踐課堂PPT 講授的形式及教師口頭傳授為主,在實踐教學部分,大多在現有的物流實訓基地的基礎上,開展一些基礎性實訓,如參觀企業倉庫、學習叉車使用等,實踐內容相對局限[2-3]。
廣東理工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自2014 年開始本科招生以來,倉儲與配送便作為其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在第5或第6 學期進行教學,自開設以來一直承擔該課程的本科教學工作,該課程在教學現狀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1.課程設置以理論教學為主導,實踐為輔相結合的方式。
自該課程開設以來,作為專業核心課程,按教學培養計劃共計64 課時,其中32 課時理論教學,32 課時實踐教學,從現有的情況來看,目前該課程的理論以及實踐教學都在教室完成,實踐大多通過相關視頻播放以及物流硬件實訓輔助教學的形式完成。
2.具備先進的物流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能夠為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較好的平臺。
廣東理工學院物流實踐室建設便經過3 個階段:
第一階段:傳統倉庫實踐室建設階段。實踐室僅2間教室面積,配備有簡單貨架、托盤、地牛式叉車、機械式堆高機、滾筒式傳送設備以及電子標簽揀選貨架,學生可基于這些設備完成一些托盤堆碼。叉車搬運等簡單的倉庫作 業。
第二階段:電商物流實踐室建設階段。2017 年物流實踐室引進一套電商物流綜合平臺系統,該系統主要是軟件系統,該系統模擬一套完整的電商網站下單-訂單處理-訂單分揀-包裝管理-快遞配送流程,旨在讓學生能夠借助于系統熟悉電商企業倉庫作業流程。
第三階段:物流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階段。自2019 年開始至今,學院一直在進行物流實踐室建設,目前已進入尾聲。該實踐室引進了先進的物流虛擬仿真軟件,通過仿真倉庫場景,利用VR 裝置,學生可身臨其境體驗倉庫運作的場景。物流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的建設,為倉儲與配送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
倉儲與配送課程作為廣東理工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以往大多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導的模式難以培養出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熟悉倉儲配送運作流程的學生,以至于學生上崗以后難以快速適應工作需要。項目對倉儲配送課程在傳統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通過引入先進的物流虛擬仿真技術,采用物流虛擬仿真項目式教學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身臨其境體驗真實的倉庫運作場景并模擬各項操作,能讓學生具備更多與倉儲相關崗位匹配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就業時的競爭力。因此,該項目的實施具備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緊跟倉配行業發展的前沿,在智慧物流、智能化倉儲時代,將無人倉、AGV、自動化立體庫、自動化分揀線等融于實踐教學中。
2.結合物流企業、零售企業等倉儲運作實例,在對其充分調研基礎上,將其運作融入實踐教學中。
3.利用VR 模擬企業自動化立體倉庫、無人倉庫等實際運作場景,讓學生能身臨其境,熟悉自動化、智能化倉儲中心的運作。
1.設定課程改革實踐的目標:基于VR 虛擬仿真的課程改革實踐,首先需要分析課程改革實踐的目標,通過統計往屆畢業學生就業崗位,分析崗位所需匹配的技能。
2.根據目標設置VR 實踐項目:在確定課程改革實踐目標后,可根據實踐目標設置相應的VR 實踐任務,通過VR 實踐項目的設置達到課程改革實踐的目標。
3.評價學生VR 實踐成果:對學生VR 實踐項目進行全過程的評價,同時結合教學反饋,對VR 實踐項目做出持續性改進[4]。
4.基于VR 虛擬仿真課程改革支撐保障條件
學校建立了多個實訓室,購買了多個實訓軟件,物流管理教研室于2018—2020 年期間重點建設了極具特色的物流實訓室——“物流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虛擬仿真實訓室是倉儲硬件以及倉儲相關軟件系統的有機結合,為倉儲與配送課程提供了非常好的實訓平臺,課程有相當一部分的實訓任務可在虛擬仿真實訓室完成。
在對廣東理工學院2015 級、2016 級、2017 級以及2018 級本科物流管理專業就業崗位進行統計后,發現其就業方向包括:倉管員、倉庫主管、配送調度員等。這類崗位所需技能如下:
倉管員:熟悉物料出入庫管理、在庫管理;熟悉各種單據的填制、傳遞等工作;做好庫位的管理;熟悉使用WMS 系統的應用等。
倉儲主管:熟悉庫房的規劃與布局;熟悉庫房物料出入庫等計劃的編制等。
配送揀選員:熟悉不同揀選方法的應用;熟悉車輛配載以及路線規劃的方法等。
根據該課程相關的就業方向所需基本技能對課程實踐項目進行針對性的設定。
依據分析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倉儲相關崗位技能,本課程實踐改革基于VR 物流虛擬仿真系統設置能夠讓學生掌握這些技能。
1.VR 物流虛擬仿真系統的介紹
VR 物流虛擬仿真系統是2019 年廣東理工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虛擬仿真實訓室建設中的一個模塊,該模塊主要是通過仿真軟件以及配套硬件相結合,模擬真實的自動化、智能化倉庫應用場景,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體驗自動化、智能化倉庫運作。
2.基于VR 的倉儲與配送實踐項目設置
利用現有的物流虛擬仿真實訓室,將物流虛擬仿真技術應用到課程實訓任務設置當中,通過物流虛擬仿真系統模擬真實的倉庫運作場景,設置倉儲方案設計、倉庫出入庫仿真模擬以及配送分揀仿真模擬三大模塊的實訓任務。其中倉儲方案設計模塊主要包括利用物流虛擬仿真系統搭建不同的倉庫場景、倉庫布局規劃模擬、倉庫貨位分配模擬等任務;倉庫出入庫仿真模擬模塊主要包括:倉庫入庫操作仿真模擬、倉庫在庫盤點仿真模擬、倉庫出庫仿真模擬等任務;配送分揀仿真模擬主要包括:自動分揀系統場景搭建;分揀作業仿真模擬等任務。

表1 基于VR 的倉儲與配送實踐項目設置
以上共計11 個實踐任務,32 課時,均可在VR 物流虛擬仿真實訓室完成。
基于VR 虛擬仿真系統展開該課程的教學,需要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通過一定的考核方式衡量這些實踐項目設置是否合理,學生接受程度如何,對于其未來就業崗位是否起到作用。因此可以通過設定一定的評價指標進行。可通過對在校學生課堂反饋以及對課程改革后已就業學生進行規模問卷調查進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指標的設定:1.學生實踐成績:可反映各實踐項目學生吸收的程度。2.學生課堂反饋:可直接反映學生對所設置實踐項目的反響。3.對從事倉儲與配送相關崗位畢業生問卷調查:可反映實踐項目與崗位所需技能的匹配程度。
基于VR 虛擬仿真的倉儲與配送課程實踐是從滿足物流行業從業人員崗位所需技能出發,旨在培養更能適應行業需求的人才。通過分析相關崗位所需技能,利用VR 物流虛擬仿真系統模仿真實的倉庫運用場景,讓學生能身臨其境熟悉企業倉儲與配送運作,將物流虛擬仿真技術應用到課堂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得課程更加切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能夠促進物流管理專業培養出具備一線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通過課堂反饋學生對課程的接受度也明顯提高,更加顯示出課程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