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縮編并非易事,不僅要表現原著的情節和風格,還要把握住原著的靈魂,縮編得好的話,就可以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幾年前,《每日電訊報》的編輯縮編過幾部文學名著,如把《戰爭與和平》寫成:“拿破侖入侵俄國。俄國貴族家庭陷入精神混亂狀態。戰爭接踵而來。法國人撤軍。俄國人慶祝。很多人結婚。”
“我愛讀書網”也曾舉辦過一場名著縮編比賽,要求參賽者把名著縮編到25個字以內。比如有人將伍爾夫的《到燈塔去》縮編為:“一群英國上層階級的討厭鬼在海灘上閑逛,最后走向一座燈塔。”《等待戈多》則更簡單:“什么也沒發生。兩次。”
加拿大漫畫家約翰·阿特金森把名著縮編做到了極致,他創作了一系列漫畫,把一些著名的長篇小說濃縮成了一兩句話。
《戰爭與和平》:每個人都很悲傷。老下雪。
《憤怒的葡萄》:種地糟透了。去自駕游!自駕游糟透了。
《堂吉訶德》:一個人攻擊風車。還有,他瘋了。
《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一代酗酒。他們依然迷惘。
《白鯨》:人跟白鯨斗。白鯨贏了。
《尤利西斯》:都柏林,這事那事,不分段的長句子。
《瓦爾登湖》:一個人在戶外坐了兩年。什么也沒發生。
《罪與罰》:謀殺犯感覺很不好。懺悔。入獄。覺得好點了。
(鄭瀾薦自《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