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垠,楊 鉞,夏一凡
(1.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14;2.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103)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城市化水平持續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為64.72%,城市已經取代農村成為主要的人口聚集地。改善城市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工作,而分布廣泛的小微濕地則在其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小微濕地面積小,很長一段時間,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被嚴重低估[1]。對此,要加強小微濕地的保護與多元化利用,充分發揮小微濕地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營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環境。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水質污染的現象日益嚴峻。一方面,急劇增加的城市人口帶來了大量生活污水;另一方面,一些工廠在污水排放中沒有做好污水處理工作。小微濕地有著很強的水質凈化功能,是優質的“水質凈化器”。無論是自然形成的小微濕地,還是人工小微濕地,均能發揮各類生物的水質凈化作用,使水體中的有機物、重金屬物質以及有毒有害元素沉淀、降解或進入生物循環鏈條,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2]。不僅如此,與大型濕地相比,小微濕地的水質凈化功能更為顯著,因為小微濕地有更大的水土接觸面,可以高效去除水體中的營養污染物,而全球濕地統計分析的結果也證實,10 個1 hm2小微濕地的水質凈化能力要顯著高于1 個10 hm2大型濕地的水質凈化能力。
早期的城市化進程中,伴隨著人對自然的征服與改造,導致出現嚴峻的生態危機,最為典型的便是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在2020年聯合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指出,過去40年間,全世界60%以上的珊瑚礁瀕臨滅絕。而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近半個世紀以來,監測到的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種群規模平均下降了68%。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內容,而小微濕地則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微濕地能夠為昆蟲、兩棲動物、鳥類等提供優良的淺灘棲息地。部分小微濕地存在季節性干旱的現象,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小微濕地的生物庇護功能。因為季節性干旱使得兩棲動物的卵在一定時間內不會被掠食性魚類捕食,為兩棲動物的生存、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空間。美國學者的調查顯示,小微濕地具有很高的兩棲動物多樣性,其中不乏一些僅在季節性小微濕地中繁殖的近危物種。對于鳥類而言,小微濕地植物密集、昆蟲較多,為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是鳥類的天然庇護所。
氣候調節功能同樣是小微濕地重要的生態功能之一。受碳排放超量的影響,當前世界氣候環境不容樂觀,極端天氣現象屢屢出現,對人類社會以及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小微濕地主要通過水汽蒸發、熱量交換以及植被蒸騰作用來影響周圍環境。以植物蒸騰作用為例,小微濕地植被茂密,包括挺水型植物、浮水性植物、沉水性植物等多種類型。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將一部分水汽蒸發到大氣中,提高大氣舒適度。同時,蒸發的水汽也會以降水的形式重新返回濕地周圍環境中,對環境濕潤和溫度調控具有積極的意義。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小微濕地的氣候調節功能要優于中大型濕地,因為小微濕地具有更高的蒸散速率。大城市人口密集,高層建筑較多,夏季非常炎熱,星羅棋布的小微濕地在改善大城市氣候條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
濕地作為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有著巨大的生態價值,加強濕地保護已經成為全球性共識。當前,不少國家均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如美國的《清潔水法》。2016年,國務院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為濕地保護提供了政策依據。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加快了濕地保護的法治化進程。當前的法律法規以8 hm2以上的濕地為保護對象,對小微濕地的關注不足,給城市化進程中小微濕地的保護帶來了負面影響。對此,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一方面,各地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等為依據;出臺《小微濕地保護條例》,為小微濕地的保護提供切實的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做好小微濕地保護與管理規范建設,完善濕地領域標準體系,為小微濕地保護提供切實可行的參照。
自1971年《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簽訂以來,世界各國均加強了濕地資源的調查與整理工作。國際上將8 hm2作為濕地資源起調的面積,小微濕地的調查工作存在滯后性。當前,僅美國、英國等少數國家開展了小微濕地調查工作,并且,調查的重點也放在2 hm2以內的池塘水體上,對其他類型的小微濕地缺乏足夠的關注。對此,要從小微濕地的重要價值出發,深入開展小微濕地調查工作:①建立編目系統。以深入、細致的調查為基礎,全面把握區域小微濕地的分布情況,依據小微濕地的類型,如海岸濕地、沼澤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河流濕地、小型坑塘、季節性水塘等,建立編目系統。②做好監測工作。作為信息技術體系,物聯網憑借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打破了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邊界。在物聯網的支撐下,物理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從分類走向融合,實現了信息的雙向流動與交互。因此,要樹立常態化監測意識,發揮好物聯網在小微濕地監測中的作用,實時把握小微濕地情況。
對城市化進程中小微濕地的保護而言,制度建設是最為重要的內容。對此,要從以下3 點健全管理制度:①明確責任主體。城市中的小微濕地類型多、分布廣,保護難度較大。可從網格化管理的角度出發,以臨近社區作為小微濕地保護的主體。同時,也要樹立小微濕地管理意識,創新精細化管理理念。②完善工作制度。小微濕地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多個方面的內容,如濕地內的生態系統保護、濕地外部環境保護等。要從小微濕地保護的目標與內容出發,完善工作制度,加強現代科學技術在濕地保護中的應用。③嚴格追責制度。做好小微濕地管理的監督檢查工作,將常態化巡查與不定期抽查結合起來,對于檢查結果不合格的小微濕地,要追究管理主體責任,增強制度的執行力與震懾力。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發揮好人民群眾在小微濕地保護中的作用,是切實增強小微濕地保護效果的必然要求。對此,要加強小微濕地保護的宣傳教育:①擴大宣傳對象。一方面,將學生作為宣傳教育的重要對象,依托校本課程開發、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來增強青少年學生的小微濕地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做好社區居民的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各種類型的主題活動,提升宣傳教育效能。②創新宣傳方式。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媒體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種類型的新媒體層出不窮,成為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介質。要發揮新媒體在小微濕地保護宣傳教育中的作用,例如,注冊城市小微濕地微信公眾號,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向市民介紹小微濕地的生態功能,增強市民小微濕地保護意識。又如,發揮抖音短視頻的作用。抖音短視頻平臺日活用戶達6 億人,因此,可注冊小微濕地抖音短視頻賬號,發布和小微濕地保護相關的短視頻,并著力建設短視頻鏈,將小微濕地保護理念融入大眾生活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受粗放式發展模式的影響,我國也面臨著嚴峻的自然生態問題,如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資源枯竭等,并引發了太湖藍藻、華北霧霾等生態事件。愈發嚴峻的生態危機迫使我國不得不將生態建設納入“五位一體”建設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創新經濟發展方式,構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新模式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內容。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小微濕地有著多重生態功能,而生態治理也是小微濕地多元利用的首要內容。當前,水體污染的現象日益嚴峻,污水治理成為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污水治理的方法有很多,如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等。小微濕地是天然的凈水器,在污水治理中有突出的優勢[4]。不少城市均將小微濕地作為污水治理的載體,例如,北京在水環境治理中,計劃恢復濕地1600 hm2,新增濕地600 hm2。另外,城市空氣污染較為嚴重,小微濕地植被密集,能夠吸收大氣中的污染物,并釋放出氧氣。例如,菊花對很多有害氣體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可以減少空氣中苯、硫以及氟化氫等的含量,凈化空氣。又如,玫瑰對氯氣、二氧化硫等有著較強的抗性,且能吸收空氣中的鉛蒸汽。此外,每到雨季時,不少城市均會出現內澇的現象,小微濕地作為海綿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蓄水功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內澇的問題。
得益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是新時期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點內容。一方面,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在改善生態環境污染,凈化生態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有獨特的社會效益,承擔著休閑游憩、景觀營造、文化傳承、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201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積極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小微濕地在園林造景中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分布廣泛的小微濕地本身就是獨特的城市景觀,以小微濕地為中心,通過豐富植被、生物鏈等方式,打造小微濕地園林景觀[5]。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觀點,凸顯了自然資源生態性與經濟性統一的特點。小微濕地不僅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同樣具有豐富的經濟價值,在產業開發中具有廣闊的利用空間。因此,在產業開發中利用也成為小微濕地多元利用的重要內容。首先,依托小微濕地,發展生態旅游。在生活水平持續提升的今天,旅游消費成為現代人消費的重要內容,并且旅游市場呈現出細分化發展的趨勢。生態旅游是一種觀賞、學習、了解自然景觀和文化表現的旅游。生態旅游以原生態的自然景觀為旅游對象,不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更有著突出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在創新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中發揮出突出的作用。小微濕地是城市中的“詩意棲居地”,是現代城市人感受自然美好,親近自然的重要載體。可圍繞小微濕地,打造生態旅游基地,例如,重慶梁平區圍繞梯塘等小微濕地,打造生態景點。其次,立足產業融合,拓展產業鏈條。21世紀以來,產業融合進一步深化,除了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間的融合外,各產業間也走向融合,如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等。產業融合為不同產業間的交叉、滲透、重組提供了條件,推動了產業形態的更新,并衍生出了許多新的產業。要從產業融合的角度出發,將休閑、娛樂、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小微濕地的經濟價值。
小微濕地兼有生態、社會、經濟等多重價值,是城市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因此,深刻認識到小微濕地的價值,一方面做好小微濕地的保護工作,另一方面要從環境治理、園林景觀建設以及產業開發等角度發揮好小微濕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