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燕,王娜,譚赟,喬靜
(武漢市第一醫院 兒科,湖北 武漢 430030)
腦性癱瘓為一種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姿勢發育障礙和活動受限綜合征,其發生多與發育中的胎兒、嬰幼兒大腦受到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響有關[1]。有關研究報道[2-3],1~6 歲兒童腦性癱瘓的發病率為0.2%~0.35%,其中痙攣型腦性癱瘓為最常見的腦癱瘓類型,占腦癱瘓患兒的60%左右。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由于強直伸展反射、肌肉異常僵硬,不能正常站立、起坐及行走,是致使兒童殘疾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主要采用規范性康復手段進行治療,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病情,但治療效果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亟需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4]。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為一種腦神經營養藥物,具有改善腦內神經遞質釋放、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是臨床中治療腦痙攣、慢性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5]。但目前有關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對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的康復治療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擬探討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對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的康復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12 月—2022 年3 月武漢市第一醫院收治的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72 例,采用數字奇偶法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訓練)和觀察組(給予常規康復訓練+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每組36 例。納入標準:符合痙攣型腦性癱瘓診斷標準[6];年齡3~10 歲;可接受本研究治療方案,并配合治療者;粗大運動功能分級(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GMFCS)為Ⅱ、Ⅲ級[7];膝、髖關節伴固定性攣縮畸形≤25°。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有嚴重聽力、視覺或認知功能障礙;易過敏體質者;合并癲癇者;有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或周圍神經選擇性切斷等外科手術治療史;有矯形手術史,合并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有免疫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有嚴重腦外傷;中途轉院或放棄治療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批號:2021-012-006),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的性別構成、年齡、體重、癱瘓部位分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基線資料比較(n=36)
兩組患兒均給予緩解肌痙攣、營養健腦等對癥治療,同時給予飲食方面的指導。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訓練,主要包括牽拉、被動活動訓練、力量強化訓練、平衡訓練、步態糾正等訓練,30 min/次,2 次/d,每周連續訓練5 d,連續治療2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另給予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吉林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573,規格:2 mL/支)4~10 mL,稀釋于200~500 mL 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 次/d,連續治療2 周。
1.3.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評分 采用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test scale,GMFM)[8]、精細運動能力測試量表(fine motor ability test scale,FMFM)[9]對運動功能進行評價。其中,GMFM 包括翻身、站立、行走、跑跳等方面,評分為0~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粗大運動功能越好;FMFM 包括視覺追蹤、抓握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方面,評分為0~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精細運動功能越好。
1.3.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步行能力[10]采用10 m 步行測試評價步行速度;用6 min 步行測試評價步行耐力,于6 min 內以最快的速度安全行走,行走距離越大越好。
1.3.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神經細胞因子水平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兒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肝素抗凝,2 800 r/min 離心10 min,離心半徑8 cm,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腦源性神經細胞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
1.3.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腦功能 使用腦電生物反饋儀(成都施必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型號:SPRINT-10)測量患兒腦功能指標,主要包括θ 波、β 波及θ/β 值。
1.3.5 不良反應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乏力、頭痛、皮疹等不良反應。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8.0 軟件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較行χ2檢驗,若理論頻數為1~5 則需校正χ2值。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GMFM、FMFM 評分差值比較,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GMFM、FMFM 評分差值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評分差值比較(n=36,分,)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評分差值比較(n=36,分,)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10 m 步行速度、6 min 步行距離差值比較,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10 m 步行速度、6 min 步行距離差值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步行能力指標差值比較(n=36,)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步行能力指標差值比較(n=36,)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NSE、BDNF 差值比較,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NSE、BDNF 差值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NSE、BDNF差值比較(n=36,μg/L,)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NSE、BDNF差值比較(n=36,μg/L,)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θ 波、β 波及θ/β 差值比較,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θ 波、β 波及θ/β 差值高于對照組。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腦功能指標差值比較(n=36,)

表5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腦功能指標差值比較(n=36,)
觀察組患兒治療期間有2 例乏力、1 例頭痛、1 例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41%(4/54);對照組患兒治療期間有1 例乏力、1 例頭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0%(2/54)。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校正=0.176,P=0.647)。
腦性癱瘓往往伴有感覺、認知、交流及行為等障礙,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影響造成的非進行性腦功能損傷,其中痙攣型腦性癱瘓為腦性癱瘓中的一種常見類型[11-13]。痙攣型腦性癱瘓臨床表現主要為姿勢異常、運動障礙及肌張力異常等,嚴重影響了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目前臨床上多通過常規康復、核心肌力訓練等方式對痙攣型腦性癱瘓進行治療,雖可改善患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及運動知覺能力等,但臨床效果仍有上升的空間[14-15]。通過對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治療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的效果進行探討,對臨床指導該類患兒的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GMFM、FMFM 評分是臨床中常用的評估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常用指標,可反映患兒的運動功能。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GMFM、FMFM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用于治療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可提高運動功能。分析原因可能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為一種新型復方制劑,可修復受損神經元,還可改善腦內能量代謝,進而有助于提高運動功能[1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10 m 步行速度、6 min 步行距離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用于治療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可提高步行能力。分析原因可能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可對肢體神經進行調控,有助于強化神經肌肉的本體感覺,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的運動功能發育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進而可提高步行能力[17]。腦癱屬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病理機制為腦損傷、腦發育異常,NSE、BDNF 水平可反映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況。NSE 為一種酸性蛋白酶,主要存在神經元、神經內分泌細胞中,其水平與腦癱患兒腦損傷程度密切相關,若神經元一旦遭受損傷,其水平可迅速升高,可用于評估腦癱患兒的腦損傷程度。BDNF 為神經營養因子家族的一員,其可促進神經元的生長、分化,同時還可促進損傷后的神經元再生。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NSE 水平低于對照組,BDNF 水平則高于對照組,提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用于治療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可提高神經功能。其原因可能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由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以一定比例組合的注射液,能夠同時作用于血管和神經,在改善血管微循環的同時還可保護神經細胞,進而可提高神經功能[18]。θ 波、β 波及θ/β 值能夠反映腦癱患兒的腦功能狀況;若神經系統抑制功能發育未成熟或遲緩,可為致使θ 波表達增強,尤其是皮質下θ 波活動增加更為明顯,患兒多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行為異常興奮等;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時,β 波可呈增高表達,對腦癱患兒θ 波、β 波進行糾正有利于改善患兒注意力、智力,提高腦功能[19-20]。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θ 波、θ/β 值低于對照組,β波則高于對照組,提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用于治療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可改善腦功能。分析原因可能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可通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可對異常腦電波進行糾正,促使腦電波恢復正常[21];張良兵等[22]研究表明,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可增強細胞抗氧化能力,修復受損腦神經細胞,同時HIA 可提高血氧利用率,減輕毛細血管通透性,有利于改善腦循環,促進神經元的生長、修復;故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采用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治療可改善腦功能。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提示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用于治療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不會明顯增加患兒的不良反應,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曲克蘆丁腦蛋白水解物用于治療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可提高運動功能、步行能力及神經功能,改善腦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所納入的病例樣本數量較少,在后續的研究中還需擴大樣本容量,以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