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時代發展,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對語文課程而言,閱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探究閱讀對學生成長帶來的積極影響,以有效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滋養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成長,以收到良好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效果。
關鍵詞:滋潤心靈;促進成長;閱讀教學;高中語文;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4-0056-04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都是通過試卷中閱讀所占的比例認識其重要性的,缺乏主觀能動的閱讀意識,導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質量難以提高。因此,教師要基于生本理念,以有效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發揮閱讀的價值,來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的質量。文章將基于“以閱讀滋養心靈,用策略促進成長”的主題,對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進行一番詳細論述。
一、 閱讀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滋養學生心靈
往常以“灌輸式”的教學策略授課,不僅沒有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還造成了學生對閱讀的厭煩心理。但是閱讀能夠滋養學生心靈,使學生從中得到成長。因此,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轉變育人方式,創新閱讀教學策略,才有利于實現閱讀對學生成長的積極意義。
(二)豐富學生認知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閱讀內容是對現實生活中的充分反映。既有家國情懷,也有母慈子孝及社會生活,教材之外有許多閱讀文本也是如此。因此,閱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中事情的表達、解釋能力。
(三)提升學生素養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度并不高,也沒有充分意識到閱讀與學生素養發展之間的關系。但是隨著時代發展,提升學生素養已經成為新課標的宗旨,體現國家意志。對語文學科而言,閱讀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形成對學科價值的充分認識,從而在閱讀過程中發展核心素養,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助力學生寫作
讀寫結合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閱讀能夠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有利于滋養學生心靈,豐富學生認知,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素養,助力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發展。
二、 高中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具體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愈加凸顯。目前,教育教學的趨勢在向好發展,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被教師以有效策略充分發揮了出來。因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首先要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對教材的深入分析,以及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創新閱讀教學策略,以發揮學生的閱讀能動性,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長,從而增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效果。以下幾點,則是筆者結合自身從教實踐,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具體策略所做出的論述:
(一)基于閱讀內容提問,培養學生思考意識
在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入問題,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學生高效地獲取語文知識,發展學科核心素養。但是在傳統時期,教師缺乏提問的態度,即便引入問題,也難以體現問題的價值。基于此,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備課,結合學生的語文認知水平,基于閱讀內容有效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促進學生養成帶著問題閱讀的習慣,對文本內容及內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以《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為例,根據對文章的深入分析,可以確定這節課的閱讀重點是要學生進一步了解李白,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鑒賞古詩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以活躍的思維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從而取得相應的收獲。
教學活動初始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簡要介紹作者的生平、藝術特色,以及該詩的背景資料,對學生提問:“除此之外,大家對‘詩仙’李白還有哪些了解呢?請暢所欲言。”由此拉進了與學生的情感距離,為學生樂于閱讀文本、探究更深層次的問題奠定了基礎。然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這首詩的音頻,既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也讓學生通過聽覺對詩人的意緒有初步感知。接著,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對學生提問:“作者入夢緣由是什么?夢游歷程是什么?夢后別語又是什么?”從而給予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學生的思維由此更加活躍,閱讀的狀態也因此變得十分專注。之后,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針對這三個問題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了解到學生對入夢緣由和夢后別語的認識都比較清晰,但是對夢游歷程總結的不夠精簡,從而幫助學生對第二個問題做詳細整理。最后,教師可以提出希望學生能夠學習詩人不與黑暗官場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以及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
這樣,基于閱讀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形成思考意識,以活躍的思維去閱讀文本,不僅對文本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對這篇課文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最終培養了學生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讓學生在這篇課文的閱讀中滋養了心靈,獲得了成長,并激發了學生閱讀古代詩歌的興趣,順利開展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
(二)聯系實際生活閱讀,感受文本閱讀價值
語文同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在閱讀中有充分的體現,且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廣大教育實踐者也重視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策略。對高中生而言,以聯系實際生活的策略展開閱讀教學實踐活動,能夠令其感受到文本的閱讀價值,而高中生正渴望學習具有價值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踐行新課改的要求,用行動挖掘閱讀文本中的生活元素,聯系實際生活授課,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強化學生對文本所要表達情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達到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質量的目的。
以《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為例,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是需要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情景交融、情理結合的藝術手法,懂得欣賞凝練生動、充滿詩意的語言,在體會到作者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對母親懷念之情的基礎上,形成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
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一談自己與母親的關系,希望在教學初始環節使學生產生熱愛母親的情感,以高效率閱讀文本。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史鐵生的文學常識,進而結合創作背景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對學生提出結合實際生活的閱讀要求,并為學生提供閱讀時間。之后,教師可以從文中景物描寫、情感描寫出發,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作者是如何思考生命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珍惜,希望學生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懂得熱愛生活。最后,教師可以提出希望學生能夠在課下閱讀整篇文章,寫下自己的感悟。
這樣,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展開閱讀,讓學生體會到閱讀內容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動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文本價值,得到實踐性的成長,切實達到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質量的目的。
(三)善于融入直觀畫面,激發學生閱讀欲望
在高中語文課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有些課文具有一定的閱讀難度,若未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授課,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會給學生造成閱讀壓力,從而影響學生整體獲取語文知識的能力。因此,在數字化教育資源豐富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授課,將與閱讀內容相契合的直觀畫面融入課堂中,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閱讀興趣,從而在充滿生機的環境下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滋養心靈,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效率。
以《沁園春·長沙》(毛澤東)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為例,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可知這是一首詩歌,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閱讀興趣,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滋養,進而獲得成長。因此,教師可采取融入直觀畫面的策略授課,引導學生走進詩歌。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融入詞中所描繪的情景,先吸引學生的眼球,為學生能夠保持專注的學習狀態奠定基礎。又以信息技術為學生介紹這篇課文相關的文學常識,如詞的基本特點。其次,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播放有關寫作背景的影視資料,從而引導學生閱讀詩歌,又結合學生的詩歌知識儲備,幫助學生認識到雖然歷代文人筆下的秋天或是悲涼,或是凄清,但是毛主席筆下的秋天,是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是如火的激情和遠大的抱負。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詞的誦讀方法,予以學生誦讀的時間,進而引導學生對詩歌意向做深入分析,結合時代背景幫助學生理解這首詞的意蘊內涵。最后,教師可以希望學生能夠基于對自己青春的理解,合作誦讀這首詩詞。
這樣,將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內容相融合,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角度考慮,采取融入直觀畫面的教學策略授課,為課堂創造生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閱讀興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該詞煉字煉句的精妙之處,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以及內涵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的成長,有利于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效率。
(四)開展合作模式閱讀,創造課堂閱讀氛圍
伴隨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教師愈來愈能夠認識到創造活力課堂需要學生的充分參與。因此,在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合作模式的教學策略,組織學生合作閱讀,為學生創造課堂上的閱讀氛圍,提供交流閱讀內容的時間與空間,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熱情,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人翁,通過創造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此同時,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合作的實踐技能,得到心靈的滋潤,獲得更加全面的成長,實現增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效果的目標。
以《拿來主義》(魯迅)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為例,根據對文本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到閱讀教學的目標是要幫助學生理解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主張的內容,學習作者的論證藝術,對文中詞語的諷刺意味形成深刻的體會。因此,具有一定的閱讀難度。教師可以基于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通過開展合作模式活躍課堂氛圍,以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活動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小組中探討關于對魯迅先生及其創作的認識,從而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讓學生初步了解《拿來主義》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和方法,使學生形成初步的閱讀興趣。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閱讀課文,共同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與結構層次,從而對學生的合作成果展開指導,幫助學生認識到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之后,教師可以將閱讀內容定位到幽默、諷刺的語言,讓學生在小組中探討作者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力,幫助學生理解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魯迅雜文的深刻思想力量以及精湛的藝術美感的特點,希望學生可以課下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這樣,以開展合作模式的策略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展開,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濃烈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鍛煉學生與他人交流的表達能力,從而滋養學生的心靈,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順利實現增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效果的目標。
(五)注重實施群文閱讀,提高綜合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旨在提高學生綜合閱讀的能力,讓學生面對同一類主題的文本充滿閱讀自信。目前,得到了廣泛運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實施群文閱讀,引導學生歸納文章主題,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閱讀的能力,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助力學生的心靈在群文閱讀中得以滋養,期待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獲得更加全面的成長,以求實現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質量的目標。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為例,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是要幫助學生熟悉戲劇的文學常識,初步認識傳統戲曲、現代話劇和西方古典戲劇,進而深化學生對戲劇這一體裁的認識,了解本劇作品的基本特征。
活動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內容,對學生提出閱讀任務:閱讀劇本,畫出劇中人物關系示意圖,嘗試用200字概括不同課文的劇情。由此讓學生感受基于主題閱讀文本的魅力,使學生形成更加專注的閱讀狀態。然后,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分析、把握戲劇沖突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戲劇沖突背后的深層原因,逐漸上升到對思想主題的探討。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強調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戲劇語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戲劇中的人物環境,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善于對戲劇臺詞中的言外之意進行思考,形成對戲劇語言動作和個性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歸納本單元三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閱讀戲劇的方法。
這樣,注重實施群文閱讀,讓學生對單元主題有所了解,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學生對戲劇的認識,鍛煉學生閱讀戲劇的能力,使學生對戲劇閱讀產生一定的興趣,在戲劇閱讀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充分實現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質量的目標。
三、 結語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基于學生身心,找到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師要保持對學生的觀察,根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表現,總結其語文認知水平,結合新課標下的教學理念,用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創新更多如基于閱讀內容提問、聯系實際生活閱讀、善于融入直觀畫面、開展合作模式閱讀、注重實施群文閱讀等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于參與到閱讀課程活動當中,產生閱讀積極性,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在閱讀中滋養自己的心靈,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東.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在詩歌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6):59-60.
[2]葛曉丹.讓學生真正聞到名著的“馨香”:談如何將高中語文名著閱讀落到實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70-72.
[3]王龍飛.淺析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有效思維課堂的建構策略:以《吶喊》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6):219-221.
[4]朱鋒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探:評《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王榮生給語文教師的建議》[J].語文建設,2020(23):83.
[5]王吉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隱性語義的深度挖掘:細讀《孔雀東南飛》中人物的語言,探究主要人物之間的矛盾[J].課外語文,2020(33):48-49.
[6]朱姮.淺談群文閱讀中群文本的選擇策略:以《百合花》群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2020(33):19-21.
作者簡介:江廣勤(1978~),男,漢族,廣西玉林人,玉林市誠信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