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育
小學語文閱讀是教學重難點,閱讀水平是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閱讀學習對于學生知識積累、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習、學習積極性等提升都有著積極幫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除了關注校內的閱讀課堂效果,還應該抓住信息化發(fā)展有利條件,通過實時交流溝通,注重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課后閱讀積極性、主動性,拉動學生積極主動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對學生語文閱讀及綜合水平提升帶來幫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語文閱讀興趣培養(yǎng)的關鍵階段。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尊重小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規(guī)律,有目標地組織閱讀教學,將興趣培養(yǎng)納入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部分。除了關注課堂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還可以抓住信息化時代對教育行業(yè)帶來的機遇。課后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更多閱讀資源,利用網(wǎng)絡交流途徑分享閱讀素材,與學生保持及時交流溝通,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那么應該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呢?
一、明確閱讀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樹立閱讀興趣培養(yǎng)目標
老師及家長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評判,主要依靠書面考核成績來決定,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成績,老師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閱讀理解技能、閱讀題型答題教學上,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自己閱讀、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長期以往,學生的閱讀思維逐漸趨向于被動學習、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不足的方向。面對現(xiàn)狀,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結合當下小學生培養(yǎng)目標,除了關注學生閱讀技巧等教學,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并將此納入日常教學目標。
比如說,在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單元時,該單元主題是圍繞大千世界的奧妙展開,在相關閱讀教學時,老師可以推薦與單元主題相關又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的閱讀素材《奇妙的植物世界》,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老師應該納入興趣培養(yǎng)。如:1. 能夠熟讀該閱讀素材,自主學習,掌握當中的生字詞;2. 了解其中講述了幾種植物,且了解每種植物的外觀、特性等;3. 書中的植物充滿了奇妙,激發(fā)進一步閱讀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了解更多種奇妙植物。這樣的閱讀目標樹立,可以讓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基礎上,進一步去閱讀,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且引導學生挖掘閱讀興趣。老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閱讀,相較于被動學習,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思考、想象,讓學生真正從閱讀中了解植物、體會閱讀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在課后也能夠積極主動地閱讀、探索。
老師應該摒棄當下以閱讀技巧培養(yǎng)為主的閱讀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興趣培養(yǎng),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閱讀、探索,推薦符合單元教學主體、趣味性的素材,讓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快樂,并能夠為學生埋下熱愛閱讀的種子。
二、把關閱讀素材,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薦趣味性閱讀素材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與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人們工作、生活也發(fā)生著不斷變革,信息化發(fā)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信息化逐步滲透到了教學活動中,如多媒體技術在全國中小課堂的應用,讓語文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直觀;互聯(lián)網(wǎng)與教學的結合,讓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彩;信息化交流方式打破了時空限制,讓師生交流互動更加便捷。閱讀素材是學生閱讀學習的關鍵影響因素,小學生正處于好奇的年齡階段,趣味性的閱讀素材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使他們能夠愛上閱讀。尤其是一些童話故事、繪本閱讀等,因為故事精巧、畫面色彩繽紛,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書面素材推薦,信息化發(fā)展帶來了教學改革,老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選擇國內外更多的閱讀素材。并通過網(wǎng)絡平臺推薦給學生。
比如說,在教學《守株待兔》的時候,這篇課文是古代寓言,小學生很喜歡這類閱讀內容,在教學前學生都完成了自主閱讀且對語言故事的內容了如指掌。借此,小學語文老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閱讀喜好,推薦一些趣味性的寓言、童話故事,如《黔驢技窮》《狐假虎威》等,并將相關電子檔推薦給學生,學生閱讀積極性很高,在課后都能夠按時完成閱讀。信息化推薦方式下,老師不僅可以及時分享,還能夠借助網(wǎng)絡搜尋更多閱讀素材,讓學生可以在課后閱讀到喜愛的各類寓言故事,從而全面感受到閱讀樂趣。信息化時代,師生可以借助網(wǎng)絡途徑拓展課外閱讀素材,老師從閱讀素材推薦,逐步將網(wǎng)絡閱讀資源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從中掌握自主閱讀、獲取資源的訣竅,這樣既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閱讀素材,還能逐步提升個人閱讀水平。
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與閱讀素材緊密相關,老師在選擇閱讀素材時,一方面需要與單元教學主題緊密相關,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當下閱讀基礎,另一方面需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信息化途徑,將閱讀素材不定期推薦給學生,由此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在課后時間,也積極主動去閱讀,從被動式閱讀轉為主動閱讀。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提升閱讀體驗
閱讀環(huán)境對于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也格外重要。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的閱讀資源,如在校園內除了開放圖書館,還應該每個班級設置圖書角,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接觸到更多閱讀資源,能夠充分利用好課后時間來完成閱讀。有安靜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如校園內有安靜的圖書館、閱覽室等,讓小學生能夠靜下心來閱讀。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一部分是在家庭內部,一部分是在校園內部。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在校園內能夠擁有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不僅如此,關注學生家庭閱讀安排,與家長交流溝通學生閱讀學習情況以及當前閱讀進度與未來閱讀計劃,讓家長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資源與環(huán)境,保障學生在家期間也能按計劃完成好閱讀。
從校園內部而言,老師可以在教室創(chuàng)設閱讀角,每層樓設置閱讀室,合理安排圖書館時間,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素材,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開始還可以在校園內設置課后閱讀教室,讓學生能夠在課后服務時間內找到閱讀空間,在這些地方準備足夠閱讀資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安靜的、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老師還可以在校園網(wǎng)上開辟閱讀模塊,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夠通過信息化途徑獲取閱讀素材。定期組織閱讀活動等,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享受閱讀,并自覺自愿安排好自己的閱讀活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途徑,積極主動與家長交流溝通,分享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途徑,讓學生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為學生準備學習空間、閱讀角,能夠以身作則,在飯后、周末陪伴學生一起去閱讀,久而久之,拉近親子距離,能夠積極展開親子閱讀,并感受閱讀的樂趣。比如說,老師可以制定課后閱讀計劃,并將計劃細化到每周,利用打卡APP等方式來督促學生閱讀。學生可以在課后時間,通過校園網(wǎng)絡找到自己喜愛的閱讀素材,或者在父母陪伴下購買自己喜愛的閱讀素材。通過APP定期打卡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可以讓家長知道閱讀教學目標、進度,能夠在家庭中給予一定的閱讀空間、時間,陪伴學生一起打卡,通過APP與老師交流溝通閱讀感受,答疑解難,逐步樹立閱讀自信心,能夠獨自完成一篇素材、一本書的閱讀。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閱讀習慣、興趣,還能夠逐步提升閱讀水平。
語文閱讀興趣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依靠老師課堂上的時間遠遠不夠。現(xiàn)在,人們的交流溝通更加迅速及時,老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可以通過網(wǎng)絡形式提高交流頻次。老師可以與家長共同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習慣共同努力。尤其是疫情期間,學生們的閱讀水平一直保持良好,離不開老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以及共同督促帶來的幫助。
四、激發(fā)閱讀興趣,采用多元化趣味閱讀教學手段
傳統(tǒng)閱讀教學活動,主要是依靠語文老師閱讀課堂上的說教方式完成,而這樣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甚至有些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睡覺、開小差、做其他與閱讀不相關的事情。語文老師應該結合信息化教學改革帶來的變化,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采用多元化趣味閱讀教學手段,從而讓學生對閱讀課堂轉變觀念、愛上閱讀課堂。還可以組織趣味性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培養(yǎng)學生全方面的素質,促進與補充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提升學生自主閱讀實踐能力,從而讓學生了解如何在課外時間完成自主閱讀、探索。
比如說,在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內容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途徑,讓學生了解我國所有傳統(tǒng)節(jié)日及不同節(jié)日的民俗特點。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多媒體教學途徑更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且對每個節(jié)日都有著較深刻的了解。由此老師推薦學生在課后自己找一找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的閱讀素材,并組織一次課外閱讀活動。在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課后閱讀分享活動中,老師負責安排活動場所、裝扮活動氛圍,學生則將自己閱讀過的與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有趣書籍帶到活動中,鼓勵學生穿上傳統(tǒng)服飾,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進入傳統(tǒng)文化氛圍,相互分享閱讀的樂趣以及自己日常閱讀活動、記錄。通過這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學生可以感受閱讀與分享的樂趣,可以靈活體驗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課后自主閱讀、相互分享的樂趣。老師構建班級閱讀分享交流群,師生、生生間在課后時間分享自己讀到的好書、好詞好句,能夠形成積極的班級閱讀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利用信息化教育發(fā)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課堂樂趣,并能夠將閱讀熱情延續(xù)到課外,課外能夠積極鞏固閱讀課堂閱讀素材,進一步拓展課外閱讀學習、探索。通過不同主題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感受樂趣,吸取他人閱讀長處,充實個人閱讀內容,全面提升閱讀水平。
閱讀學習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語文閱讀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有著影響,老師除了關注閱讀技巧、理解能力等教學,還需要考慮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閱讀學習僅僅依靠課堂時間遠遠不夠,老師可以在課后借助信息化時代發(fā)展,保持與學生實時交流溝通,定期分享閱讀素材,加強與家長交流溝通,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組織趣味化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注重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為學生埋下愛閱讀的種子,并呵護種子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