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挺,張國偉,曾 鯉,成 磊,鄒 敏
(四川省廣元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廣元 628000 )
廣元市處于四川北部邊緣,山地向盆地過渡地帶,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大氣、土壤和水質污染程度低,年平均氣溫約16.1℃,年降雨量800~1000mm,日照數1300~1400h,無霜期220~260d。
自2016年廣元市提出突破性發展肉牛羊產業以來,肉牛羊產業發展總體保持增長態勢,養殖生產水平逐年提升,但隨著養殖規?;戎夭粩嗵岣?,優質種源、牧草等匱乏問題逐步顯露出來,如何克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加快推進肉牛羊產業突破性發展是目前亟需解決的課題。
據統計,2020年廣元市出欄肉牛約8.9萬頭、存欄約25.1萬頭,肉羊出欄約63.4萬只,存欄約40.1萬只,肉牛羊產業的生產產值約為25億元,占廣元市畜牧業生產產值的16%。廣元市肉牛羊規?;B殖已有一定基礎,現有年出欄10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場198個,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企業1家,年出欄300只以上肉羊規模養殖場222個,年出欄肉羊1000只以上2家。
近年來,廣元市政府高度重視肉牛羊產業發展,大力推廣生物發酵床養殖、林下養殖、循環養殖、生態放牧等標準化健康養殖模式,養殖水平和規?;潭戎鹉晏嵘?,規?;B殖企業輻射帶動6000余家農戶從事肉牛羊養殖。但全市仍以家庭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機械化數字化率低,集約化程度不高。
廣元肉牛種源主要靠養殖戶或企業自發引進擴繁或直接從外地購買肉牛羊犢解決,沒有培育或篩選出適合本地養殖的優良肉牛羊品種。截止2020年,廣元僅建有肉羊一級擴繁場3個、二級擴繁場2個;肉牛一級擴繁場1個,且總體規模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目前廣元肉牛羊品種呈現多樣化態勢,養殖的肉牛品種主要有“西門塔爾?!薄笆裥ㄅ!薄扒卮ㄅ!薄鞍哺袼古!钡?,其中以“西門塔爾?!闭急茸罡?,2020年出欄量約占全市肉牛出欄量49%。養殖肉羊主要品種有“川中黑山羊”“南江黃羊”“簡州大耳羊”“波爾山羊”“湖羊”等,其中以“川中黑山羊”占比最高,2020年出欄量約占全市肉羊出欄量的22%。
自2016年以來,為推動肉牛羊產業高速發展,廣元市成立了突破性發展肉牛羊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出臺了《關于突破性發展肉牛羊產業的意見》《廣元市突破性發展肉牛羊產業財政專項資金獎補辦法》《廣元市突破性發展肉牛羊五年行動方案》等一系列引導和鼓勵肉牛羊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市肉牛羊產業突破性發展,于2021年12月份進一步細化制定了建立肉牛羊發展財政專項資金獎補制度、加快肉牛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農副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提升肉牛羊產業機械化水平、加大政策性保險支持力度等支持肉牛羊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進一步強化政策保障,助力產業發展。
盡管廣元市肉牛羊養殖規模高速增長,2016~2020年出欄肉牛年均增長5.3%,肉羊年均增長17.8%,均遠遠高于全省增長速度,但廣元市肉牛羊產業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三缺一低”,“三缺”指缺資金、缺技術、缺優良品種,“一低”指比較效益低。
一方面肉牛羊產業初期投入大,按夫妻2人養殖肉牛羊每月收入1萬,年收入12萬元測算,在不計勞動力成本的前提下,根據目前市場價,1只肉牛獲利約5000元,1只肉羊獲利約800元,需年出欄肉牛24頭或年出欄肉羊150只以上,加上前期圈舍、糞污處理設施、防疫等綜合支出,初期一次性投入至少60萬元以上。加之廣元市內種源供應不足,須從外地引種,會進一步加大養殖投入成本。這對于連片貧困地區的廣元養殖戶來講投資壓力大并承擔著因疫情病害帶來地巨大的不確定風險,致使大多數農民望而卻步。另一方面貸款門檻相對較高,銀行貸款都需要抵押物,但流轉的土地、新建的圈舍等一般不能作為抵押資產,造成業主貸款困難。授信貸款額度普遍較低,期限一般為2年左右,而肉牛羊產業投入回本周期較長,短期難以盈利回本。加之廣元市肉牛羊產業保險體系不健全,理賠額度低,一般死亡1頭牛理賠僅數千元,1只肉羊一般僅數百元,遠遠不能彌補損失,養殖風險不可控。
一方面廣元市從事肉牛羊養殖人員絕大多數來源于留守農村的農民,勞動力年齡普遍偏大,知識更新慢,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難以普及推廣。例如青川浙廣合作的湖羊項目,引進初湖羊仔成活率僅為45%,目前也僅提高到65%~75%,相較于湖州85%~90%的存活率存在明顯差距。另一方面廣元市缺少專業研究機構,僅2021年10月份在廣元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掛牌了廣元市肉牛羊研究所,而該機構因在起步階段,正在引進人才和搭建合作平臺等,短期內難以實現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示范帶動等作用發揮也十分有限,加之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后未保留畜牧獸醫站,基層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匱乏,一部分還是兼職,更顯技術服務力量薄弱。
一方面廣元雖然很早就有養殖牛羊的現象,但養牛主要以耕田耙地為主,吃肉以豬肉為主,沒有養殖肉牛羊和吃牛羊肉的習慣,對培育本地肉牛羊品種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未培育出適合本地養殖的優質肉牛羊品種。另一方面廣元的肉牛羊擴繁場少,規模小,不能滿足全市養殖需求,同時品種引育推廣機構沒有從國內外優質肉牛羊品種中篩選出適合本地養殖的優質品種,對應大力推廣什么品種目前尚不明確。加之國內外肉牛羊品種繁多,且品種質量良莠不齊,養殖戶和養殖企業自發引種存在困難,不知道廣元山區、高濕環境適合養殖什么肉牛羊品種,該引進哪個品種,也不知道應從哪里引種。
一方面在肉牛羊產業各環節不斷削弱了肉牛羊產業經濟效益。養殖環節,廣元市僅有肉牛一級擴繁廠1個,肉羊一級擴繁場3個,且規模小,種源供應嚴重不足,絕大多數需要從外地引進,不僅增加了2個月左右的適應當地環境和飼養方式的時間,還增加了投入和延長了養殖周期,降低了利潤。且普遍缺少優質牧草,需從外地大量采購進一步增加了養殖成本。銷售環節,因缺少產銷平臺,未形成區域優勢品牌,廣元市內大部分肉牛羊主要依靠販子或中間商內購和外銷,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大幅度壓縮。加工環節,2020年廣元市肉牛羊屠宰加工廠僅有1家,年屠宰加工能力只有幾萬頭,屠宰加工能力嚴重不足,精深加工比例更少,主要以活畜外銷為住,產業鏈短,抗風險能力弱,附加值低。另一方面自2016年以來市縣兩級均出臺了肉牛羊產業發展獎補政策,但因地方政府財力不足等因素導致政策落實情況較差,規定的專項資金沒有全面落實,應該給予企業的補貼沒有完全發放到位,財政資金引導乏力,社會資本投入增速慢。
一是要強化產業資金支持力度。市縣政府要加大補貼力度,制定傾斜性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在品種繁育、飼草種植、圈舍修建、設施(備)配備、品牌建設、網絡營銷、屠宰加工等產業鏈各環節加大投資力度。市縣(區)各部門要整合項目資金,形成合力,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完善投融資平臺建設,破解資金難題,助力肉牛羊產業發展。比如制定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建立肉牛羊加工企業創新基金等。二是要創新金融保險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開發肉牛羊產業特色金融服務產品,放寬抵押質押擔保條件,盤活肉牛羊產業資產,適度提高賠付額度,幫助養殖業主降低風險。并通過政府財政補貼保費資金、保險公司承保理賠、鼓勵養殖者積極參與投保的方式,構建完善風險保障,逐步完善肉牛羊養殖保險機制。三是保障產業發展用地。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文件精神,養殖生產及其直接關聯的畜禽糞污處理、檢驗檢疫、清洗消毒、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占補平衡。畜禽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使用但須補劃。加大林地對畜牧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用好用活支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用地環保等政策。
一是大力鼓勵科技創新。制定激勵措施,在科研項目審批和推薦方面給予適度傾斜,鼓勵市域內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品種選育、多胎繁殖、疫病防控、飼草飼料、屠宰精深加工等關鍵環節開展或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提升科技含量推動產業升級。二是做大做強科研隊伍。廣元市農業科研機構要持續引進肉牛羊領域專業科研人才,壯大科研隊伍,提升科研能力。深化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力度,聚焦肉牛羊多臺繁育、品種選育、疫病防治等關鍵環節細化合作項,實化合作舉措聯合攻關,建立完善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平臺,培育人才,提升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三是完善科技服務體系。要加強基層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育,以肉牛羊產業重點鄉(鎮)、村為重點對象,縣(區)農業部門統籌部署,每個重點鄉(鎮)、村及年出欄500只以上的肉羊規模養殖場、年出欄200頭以上的肉牛規模養殖場至少配備一名畜牧專業技術人員。并鼓勵企業、專合社開展有償技術服務和基層人才培訓,建立完善畜牧科技服務體系。
2017年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在首屆農產品市場與農業品牌論壇會致辭中指出,“品牌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品牌是產業發展的長期驅動力,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標志。廣元想突破性發展肉牛羊產業,打造肉牛羊產業知名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產業區域競爭能力勢在必行。一方面要進一步規范肉牛羊養殖。加大對引育推廣部門人力物力支持力度,加快篩選出適合廣元的養殖品種,培育壯大本地肉牛羊繁育龍頭企業,提升繁育技術水平,擴大繁育規模,逐步從以外購肉牛羊犢為主向本地繁育肉牛羊犢為主轉變,保障種源供應。要統一主推品種養殖技術標準、肉質標準等,樹立統一的良好的產業品牌形象,做強口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培育優質品牌。深挖廣元農耕文化、紅色文化、蜀道文化、女皇文化、自然資源,包裝策劃品牌商標。全面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加強肉牛羊產品質量監管,擴大有機產品認證,積極培育企業產品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大力開展品牌營銷推薦,不斷提高肉牛羊產品的市場影響力[3]。
一是繼續做大養殖規模。廣元市肉牛羊養殖雖然已有一定規模,但總體量還是較小,肉牛羊在全省占比低,其中2020年肉牛在全省占比僅為3.0%,肉羊在全省占比僅為3.5%。因此要提升本地肉牛羊繁育能力和優質品種引進規模,要鼓勵擴大優質飼草種植規模,要加快推廣示范先進的肉牛羊飼養管理技術等,助力肉牛羊產業擴規提速,做強產業鏈前端,提升市場份額占比,為打造全產業鏈提供資源保障。二是大力提升肉牛羊屠宰加工能力。屠宰加工能力提升不僅能解決養殖產品銷售問題,同時能完善產業鏈,極大提升肉牛羊產品附加值和肉牛羊產業抗風險能力,實現市場競爭力提升。三是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出臺強有力的措施,引導企業構筑緊密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和產業上下游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形成“屠宰加工企業+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全產業鏈模式,以屠宰加工企業訂單促生產,分攤產業鏈前端養殖風險和提升利潤空間,中端養殖企業為加工企業提供穩定質量和數量的加工原料,保障屠宰加工原料供應的質量和數量,降低原料采購風險,并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和生產資料采購渠道,養殖戶按照養殖技術規范專司養殖,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體,提升產業抗市場風險能力,輻射帶動更多農戶融入產業鏈,助農增收,加快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