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熙竣,朱正根
(天津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天津 300392)
獼猴桃是一種古老植物,有著豐富的維生素含量以及獨特的口感而被稱為“水果之王”。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獼猴桃需求量的增加,我國獼猴桃產業規模也逐年增長,截至2019年底,我國獼猴桃培育總面積達到29.07×104hm2,獼猴桃產量約3×106t,掛果面積以及總產量位居世界第1。獼猴桃主產區分布于我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產業整體規模最大的地區為陜西,其獼猴桃產業規模約占全國的40%,其次分別為四川、貴州、湖南、江西以及河南省。獼猴桃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核心產業扶貧、農村振興的支柱型產業,是我國農民脫貧攻堅、發家致富的重要農作物。
在陜西,獼猴桃的最佳種植培育區位于秦嶺北麓,其自然條件優渥,地形南北狹長,緯度較高且日照時間較長,具有培育優質獼猴桃的重要自然條件。近年來,獼猴桃已成為該區域農業經濟的特色優勢產業,2019年陜西省水果種植總面積約為1.13×107hm2,獼猴桃種植面積5.84×106hm2,獼猴桃種植總面積約占陜西省水果種植總面積的5.15%,獼猴桃總產量為1.07×106t,占全省水果產量的6.19%,獼猴桃經營整體經濟效益約9602.64元/667m2。
陜西省獼猴桃產地主要集中分布于當地六大獼猴桃培育基地,分別為鄠邑區、長安區、灞橋區、周至縣、城固縣以及眉縣。2019年,六大培育基地獼猴桃種植總面積為3.57×105hm2,占陜西省獼猴桃種植面積的61.2%。但在獼猴桃種植培育規模上,陜西省獼猴桃產業還是小戶經營為主,生產規模3hm2以上的僅占5%,且大多數是近幾年新發展的培育基地,而總體規模在33.33hm2以上的僅有10多家。
眉縣齊峰富硒獼猴桃農業合作社于2008成立。注冊資金646.35萬元,現有社員1200余戶,每日可完成400t分揀任務,4個包裝生產車間以及可容納3萬t獼猴桃的儲藏庫一座。自有獼猴桃培育種植基地300余hm2,獼猴桃果園面積600hm2以上。此外,齊峰獼猴桃合作社在全國各地有12個直營批發檔口、18個品牌實體門店,同時在全國擁有50余家代理商,包括各城市水果商超連鎖店、獨家代理商、大型商場、超市等。注冊“齊峰緣”牌產品商標,2012年取得了獼猴桃有機產品認證證書,2014年通過了IOS9000質量體系認證,2015年獲得GLOBALG.A.P認證,獲得了自主出口經營權,獼猴桃遠銷至泰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與此同時,合作社每年從國外進口獼猴桃,以彌補國內獼猴桃的季節供應短缺,從而穩定國內獼猴桃市場。
作為對生產技術要求較高的果品,眉縣政府格外注重獼猴桃的培育技術研發與推廣。2006年,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行獼猴桃種養技術研究及合作,進行了“眉縣獼猴桃科技入戶工程建設”,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獼猴桃試驗基地。與新西蘭環球園藝公司攜手建立我國規模最大的獼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和亞洲首個獼猴桃花粉研究中心,每年能夠產出商品獼猴桃花粉1000kg,可以為6000hm2左右的獼猴桃種植園授粉。此外,眉縣政府與省級獼猴桃研究所聯合實施“十百千”獼猴桃人才培訓項目,該項目總計培養獼猴桃種植專家13名,高級獼猴桃果農350余名,培訓職業農民2000余人,輪訓獼猴桃果農10余萬人次。
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眉縣縣委、縣政府先后頒布了《眉縣一村一品發展規劃》《眉縣獼猴桃優勢產業區建設規劃》《眉縣現代農業發展扶持政策》等幫扶政策,為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并指明了當地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具體目標,規劃了獼猴桃產業今后工作核心以及推進措施。從2009年開始,縣級財政部門每年為“一村一品”工程列支300萬元作為專項扶持資金,用以鼓勵獼猴桃新品種引進、技術更新、基地認證、標準化基地建設、獼猴桃產品宣傳推廣、商標注冊等相關工作。此外,省政府以及當地市、縣財政部門對當地適生區農民種植獼猴桃進行財政補貼,省級政府補貼金額為200元,市、縣級財政部門補貼金額不小于100元。同時,合作社還可享受農機具補貼、稅收減免、合作社項目資金支持以及產品認證優惠補貼等政策。
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和投資,近五年來眉縣獲得各類補助資金共計1.27億元,其中省級獼猴桃產業園區建設補貼資金1900萬元、省市級現代化農業園區建設補助資金1170萬元、現代農業專項資金1300萬元、省級果業專項資金1500萬元、冷庫建設專項補貼資金1830萬元,獼猴桃農貿批發市場相關建設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政府各項資金的投入為眉縣獼猴桃產業奠定了資金基礎,同時引導市場資金進入農業產區,為獼猴桃產業發展帶來新生力量,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獼猴桃企業以及農戶的生產積極性。
在獼猴桃生產銷售方面,齊峰專業合作社要求社員對農事操作情況、肥料購買使用情況以及收獲情況進行記錄。同時,在與經銷商簽訂銷售合同前,合作社會事先和社員簽訂標準化種植協議,規范社員的施肥、儲藏保鮮和病蟲害防治等生產技術流程以及農用物資采購,在獼猴桃成熟后,對果品進行集中質量檢測,隨后統一銷售。截止目前,齊峰獼猴桃合作社社員所生產的獼猴桃產品80%經由合作社檢測后統一銷售。合作社為提升農戶的培育種植水平,還專門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對農戶進行專業培訓以及技術指導,要求農戶施加農家肥以及生物菌肥,同時無償提供富硒葉面肥,著力提升當地獼猴桃生產的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擴大有機獼猴桃的培育規模。此外,為了幫助眉縣當地的農民增收脫貧,齊峰合作社推出果園托管精準扶貧新模式,以眉縣為核心,帶動周邊區域,建設超過115個服務點,以“公司+服務站點人+村委+貧困戶”的方式進行簽約,發展城鄉三級配送體系,帶動農產品上行,工業產品下行,并與貧困戶簽訂訂單式幫扶協議,著力推行訂單種植模式,眉縣已經建立了八個生產基地,幫扶建檔立卡的320多個貧困戶。2019年,合作社儲銷獼猴桃3.5萬t,合作社社員人均純收入達9000元,帶動果農增收3100萬元。
眉縣政府堅持每年舉辦2~3次的大規模果品宣傳推廣活動,先后在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南寧等城市舉行陜西眉縣獼猴桃推廣會以及展覽會,并錄制宣傳專題片進行播放。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推廣活動,眉縣獼猴桃的認知度得到大幅度提高,銷售區域已含蓋我國部分主要城市以及臺灣地區。同時,當地政府積極發展品牌農業,與獼猴桃種植大戶、龍頭企業等開展商標注冊活動,截止目前全縣共有“齊峰奇異果”“幸福洋”“眉香金果”等12個獼猴桃商標,并逐步進駐高端果品市場。眉縣獼猴桃憑借其多樣化的品種、較高的鮮果品質以及較低的價格而深受全國各地區消費者的青睞。
目前,齊峰合作社的獼猴桃主要出售給二級批發商和精品經銷商,直接向消費者出售較少,由于經銷商和批發商對獼猴桃的生產成本比較了解,因此在競價時就會將價格壓低。同時,優質的獼猴桃在流向市場時,利潤會經過多層分割,這就產生了經銷商、零售商盈利較高,而種植戶利潤較低的現象。此外,齊峰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在推廣農業標準化作業后,使用優質農資農具,對果品進行包裝套袋和實行生產記錄,對農戶進行培訓和聘用技術人員等活動增加了獼猴桃的生產成本,但是其中相當一部分無法直接產生經濟效益。
由于現在的獼猴桃市場已經較為成熟,而且我國有多個產區進行生產,因此齊峰合作社產品在進入已經較成熟的市場時只能采取模仿的策略,主要在包裝以及產品上進行模仿,在逐步進行改造升級。這表明,齊峰合作社目前在市場上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和產品優勢,一方面會面臨同類企業或者合作社的模仿,另一方面會導致自己的市場占有率不穩定,一旦市場達到飽和,齊峰合作社將難以占據優勢地位。
齊峰合作社主要以簽訂訂單的形式與社員約定生產的獼猴桃數量以及生產方式,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果品的品質和供應量。但由于合作社成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會出現違背合約、不按訂單進行生產或者自行出售的現象,這就導致合作社難以保證產品的品質和數量,大大削弱了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曾經有社員以齊峰合作社的名義將收購商收購后剩余的殘次獼猴桃在網絡上進行銷售情況,嚴重損害了齊峰合作社的品牌形象。
目前,齊峰合作社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獼猴桃的種植出售,產業模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品牌建設。因此,當地政府以及齊峰合作社應該以獼猴桃為主導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方面積極吸引企業以及科研單位進駐,建設獼猴桃加工產業園,開發多種獼猴桃加工產品,提高其附加值,如食用獼猴桃飲料、獼猴桃干、獼猴桃果醬和獼猴桃相關美容產品,使齊峰獼猴桃品牌結構更加明顯。另一方面,鼓勵農民進一步開發獼猴桃資源,開發“產業+鄉村旅游”、創意農業、種植體驗和獼猴桃手工藝品等產業模式,與獼猴桃生態公園休閑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建設帶有獼猴桃元素的果業專業村、鎮,以點帶面,逐步建成獼猴桃產業大縣。以信息化管理、大數據綜合應用為主要內容,綜合集成物聯系統、生產溯源、電子商務、產銷銜接、技術服務等應用,建立果品品質有保障、生產過程有標準、銷售市場有監管的獼猴桃品牌產業基礎,從而實現眉縣“齊峰獼猴桃”區域品牌戰略。
提高合作社成員收入有2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標準化農產品價格要明顯高于普通農產品價格,怎樣才能在維持具有市場優勢價格的同時保障產品質量。二是怎樣才能拓寬果品的銷售渠道。因此,政府、涉農企業和合作社應聯合起來共同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將農產品市場信息透明公布,最大限度的降低農戶因不了解市場信息而產成的損失,同時,積極推動當地果品認證和原產地標志保護,加大市場監察力度,嚴格打擊假冒偽劣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對于銷路問題,合作社應拓寬果品的銷售渠道,可以利用農產品電商、農超對接、合作社合作統購統銷、自營等多渠道銷售獼猴桃,從而保障果農的收入。
農民的素質水平對合作社的生存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雖然有大量政策傾斜,例如高校技術幫扶、政府技術培訓資金撥付、合作社自主培訓等,但培訓的重點大多集中在種植技術和災害防治方面,對種植戶的素質教育存在較大缺口。因此,當地政府部門以及合作社應當積極開展農民素質培訓活動,以確保農戶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標準化。此外由于合作社資金與經營管理方面較為薄弱,相關部門應當著力降低合作社的培訓成本,拓寬合作社與合作社之間、社員與合作社之間的學習交流渠道,鼓勵大型種植戶和在合作社中有一定聲望的社員發揮示范效應,進一步增強素質培訓的示范效果,從而提升合作社的綜合實力。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農業生產結構轉型,獼猴桃產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產業鏈整體經營結構和經營模式將發生重大轉變,產生產聯合體模式、三產融合模式將成為津的主要經營模式。齊峰農業合作社應當根據自身產業發展經營的整體形式,積極推動相關產業鏈的優化調整,從而促進當地獼猴桃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