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開林
(貴州省公路建設養護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隨著公路橋梁建設的發展,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其在公路橋梁施工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公路橋梁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得到持續的加強,從而提高公路橋梁的安全性能。在公路工程中,鉆孔灌注技術是一項重要的施工技術,其施工質量對整個結構的影響較大[1]。該技術具有一定的隱蔽特性,在地表或水上進行施工,其施工技術也較常規的方法更為復雜。施工過程中若不進行有效的管理,將會對整個公路橋梁的安全運行產生不利的影響。為防止橋面坍塌等事故的發生,必須對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并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規范和程序,保證施工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能有效地完成。
(1)在對橋梁工程地基進行選型時,應對其地質特征、氣候環境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始終堅持合理化、科學化的原則,以保證所制定的工程建設方案的合理性。同時,在具體的施工中,可以依據橋面的結構特性來確定其安全級別,并依據其承載能力的特性,進行相應的設計工作,這樣才能使工作的整體質量得到改善。
(2)在具體應用施工工藝時,要根據周圍的環境條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改善鉆孔灌注樁的施工效果。
(3)在采用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時,要針對現場環境特點,采用相應的工藝技術,制訂合理的設計方案。
(4)在公路橋梁工程中,應防止鉆孔出現傾斜,并及時清除路面上的雜物,保證道路處于平坦狀態。然后搭建施工作業平臺,選用合適的工程材料,進行鉆孔灌注樁施工,增強技術應用效果。綜上所述,鉆孔灌注樁能夠很好地適應我國橋梁工程的施工工作。
在整個鉆孔過程中,為了確保所用的樁機設備能保持與地面垂直施工,防止因機械運轉沖擊而導致鉆孔周圍土層塌陷等施工事故。一般情況下,護筒的內徑要比樁直徑大30 cm,防止護筒拉出時出現嚴重的掛鋼筋籠等問題。在埋設護筒時,應確保管身垂直,并使其傾斜誤差在1%以內,其最大誤差為樁身的1%。同時,在護筒的上部、下部各加鋼筋。護筒的埋入深度應超過1.5 m,在安裝護筒時,必須在護筒的上端預留溢漿孔,這也是鉆孔施工的關鍵。在安裝完畢后,將護筒調整到適當的位置,再用混凝土進行充填,并將其緊固[2]。
鋼筋籠的制作必須在堅固平坦的地面上進行,然后將鋼筋籠運輸到工地。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會將鋼筋籠分成多段,然后在工地上采用更加方便的機械裝置將鋼筋籠連接起來。在實際工程中,鋼筋籠通常沒有統一的尺寸規范,其長度的計算公式是:有效樁長度+搭接長度+錨固長度。在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鋼筋籠的尺寸與所處的孔徑相符,采用8 mm的鋼筋制作騎馬筋,在鋼筋籠外側每間隔2 m環向增加四道定位鋼筋,保證鋼筋籠在孔中居中且有足夠的保護層。
泥漿的配制直接關系到樁基與施工的質量,所以在進行泥漿準備工作時,要對各種材料的配比進行嚴格試驗,并對其進行取樣,按施工需要記錄并進行大量的泥漿攪拌。泥漿的黏性可以用膨潤土來提高,其他集料的粒度應按施工場地和土壤的性質來確定。在制作泥漿護壁時,應注意泥漿面高度,以保證泥漿表面高于地下水位1.5 m左右。
在清孔完畢后,進行鋼筋骨架的安裝。導管必須完全居中,與基部間隔約30 cm,并在交界處放置隔水球。在進行混凝土澆注之前,必須掌握準確的混凝土比例,一般要求水灰比在0.5以上,增加混凝土和易性,但不能超過0.6。在澆注之前,對導管進行潤滑,以改善混凝土在導管中的流動性,避免出現水泥沉淀、凝結等問題,從而影響工程質量。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約為3 h,對于較大的樁孔和較深的樁基,應加入緩凝劑,以保證其固化質量。
貴州省某跨江大橋,全長580 m,橋面寬30.8 m,設計車速80 km/h,橋體上部為現澆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下部為鉆孔灌注樁,鉆孔樁直徑1.8 m,共48根樁。采用鉆孔灌注工藝,因現場地質條件復雜,鉆孔施工困難,在工程實踐中,對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1 施工準備
首先,在施工之前,施工單位要組織施工人員對施工場地進行勘察。勘察的內容主要包括地質、水文條件等,并依據勘察資料編制施工方案和施工技術的試驗資料,編制出的施工方案需具備可行性,并附有審查過的圖紙。其次,在勘察現場時,應對地下管線、構筑物進行勘察。例如高壓線、排水管道、電纜等,對地下構筑物,明確各管線、構筑物的歸屬,并做好協調搬遷或維護工作,以防止管線、構筑物在施工過程中受到破壞。最后,根據現場勘察情況,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以便在鉆孔或地基工程中發生突發事件時,能采取緊急處理措施,使災害影響降至最小[3]。
3.2.2 埋置護筒
該工程中鉆孔灌注樁采用厚10 mm鋼板卷的鋼護筒,內徑為2.1 m。護筒必須具有足夠的剛性和強度,并且在連接處不能滲漏,能夠經受多次重復使用。護筒按樁位置埋好,并保持豎直。將護筒安裝好后,在四周對角埋設鋼筋,方便孔樁的定位,并使用經緯儀和鋼尺測量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的誤差。一般情況下,護筒的埋入深度應嚴格控制在進入密實土層以內。如果護筒的基坑土壤質量比較差,或基坑易滲漏,應先進行換土分層夯實,然后再進行護筒安裝。當護筒安裝就位后,還要對周圍進行分層填筑,并對其進行加固。為了防止護筒產生位移,在夯擊時,應保證其均勻、對稱。在夯擊完成后,應對各項技術參數進行重新測試,通過測試確定符合要求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已埋好的護筒,其上部要稍高于地下水位,以防止雨水從地表滲入保護管。
3.2.3 泥漿準備
(1)護筒埋好后,進行泥漿料的配制,并進行泥漿護壁,漿料配制時應結合施工現場地質條件按比例配制。泥漿制備是在泥漿池中進行,將適量的黏土投入池內,然后用機器進行振動攪拌,按需要添加水,延長水泥漿成型時間,并對其各項性能進行測試[4]。
(2)泥漿制好后,其比重為1.1~1.3,泥漿含沙量小于4%。各層所選用的泥漿黏度也有差異,一般底層的黏度為18 s,疏松地層的黏度為25 s,通過機械將配制的泥漿泵入護筒,待注滿后即可進行鉆孔作業。
3.2.4 成孔
該工程中的鉆孔灌注樁主要采用孔內自然造漿,外圍拌制泥漿進行補充。在正循環法施工中,由于泥漿上浮緩慢,對鉆孔液指標的要求較高,需要充分注意這一問題。在鉆孔過程中,每隔2 h就要進行泥漿指標的監測,同時要密切關注土層變化。根據與地質圖的對照,合理調整鉆孔速度、鉆孔壓力等技術參數。在鉆孔初期,要使用低速擋,以保證刀腳處的粘合牢固,充分發揮護壁的功能;在鉆入到護筒底部1 m處后,根據土層情況,按常規速度進行鉆孔。鉆孔結束后,鉆孔與樁底面保持50~80 mm的距離,然后開始啟動泥漿泵,使沖洗液在一定的時間內循環。周期結束后啟動鉆機,將鉆頭緩緩插入鉆孔底,在一定的壓力下,再逐漸增加旋轉速度和壓力,并合理地控制鉆速。在常規鉆孔時,要合理地調整各種鉆孔參數,不要隨便改變鉆具。在實際使用中,要經常測量鋼絲繩的松緊度,并根據現場的地質情況隨時進行技術指標的檢驗。鉆孔時,泥漿密度不得大于1.15,黏度為18~22 s。從樁孔中噴出的泥漿濃度不得大于1.30,黏度控制在20~26 s之間。成孔必須一次成型,中間不得有任何停頓,為了確保成孔的順利進行,必須嚴格防止設備失效,需要提前在工地準備各種配件。
3.2.5 鋼筋籠的制作與安裝
(1)成孔后進行鋼筋籠的制作和安裝,鋼筋籠的制作是在加工廠進行,鋼筋在加工之前必須檢查鋼筋的質量和尺寸,不合格的鋼筋禁止使用。鋼筋的加工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鋼筋連接部位應采用雙面電弧焊接,焊接長度為5 cm,焊在主筋內側,相鄰主筋的搭接長度應大于30 cm,焊縫部位不能有貫通縫,主筋必須達到100%焊接。
(2)將焊接完畢的鋼筋籠用平板車運送到工地進行吊裝,采用兩點吊裝方式,第一個吊點設在鋼筋籠骨架的下方,第二個吊點設在鋼筋籠骨架的中部。鋼筋籠的吊點部位用木樁固定,防止在吊裝時鋼筋籠發生變形。吊起后的鋼筋籠在半空中轉動,放下時不得強行插入。為了防止鋼筋籠的上浮,在吊裝完畢后,要對吊裝質量進行檢驗,驗收合格后,立即進行清孔和混凝土澆筑[5]。
3.2.6 混凝土灌注
(1)在鉆孔灌注樁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是最后一步。為了確保注漿質量,該次施工所采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應控制在180~220 mm之間,并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緩凝型減水劑,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石料的直徑為5~30 mm,可防止由于顆粒尺寸過大造成的管內堵塞,經攪拌的混凝土由運輸車輛運到工地進行澆筑。
(2)采用導管進行混凝土灌注,并在全過程中持續進行。為了保證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漿量,可以通過測定混凝土上表面到護筒頂部的間距,測定導管的埋設深度,確保導管的埋設深度為4~6 m。在灌漿時邊提升導管邊放混凝土,在提升導管時要緩慢、均勻地進行,直至澆筑到設計樁頂1 m以上,確保樁頭的質量。
(3)在混凝土澆筑期間,現場施工的溫度應保持在5~30 ℃,如果工地氣溫低于5 ℃,可以采用保溫措施;如果工地氣溫超過30 ℃,盡可能在夜間低溫時進行澆筑。對于灌漿形成的樁頭,必須在承臺施工之前鑿掉,鑿除后的樁頭必須密實堅固。
3.3.1 孔壁坍塌
在工程建設中,孔壁坍塌是鉆孔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孔壁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含量高、土壤疏松,而且在鉆孔施工中容易發生震動,從而導致孔壁坍塌。針對此類問題,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程序進行施工,合理地選用護管的埋設方法,保證鉆孔施工的正常和平穩進行。同時要確保埋設地的土壤密度,必要時進行換土回填重新鉆孔,或用混凝土對坍塌的部位進行填筑,重新鉆進。
3.3.2 鉆孔變形
通常鉆機的安裝不夠穩定,如果在組裝過程中,基準線布置不夠合理和精確,都會造成鉆頭偏移。此外,施工地質突變、施工震動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巖石和突變土層,都會造成鉆孔主線的傾斜。因此,在進行鉆孔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鉆孔對稱。如果鉆孔太大或太深,都會影響到鉆孔作業的穩定性,從而影響整個工程的效果。另外,在正式開始施工之前,還要對施工設備進行仔細檢查,從而確保鉆頭的工作性能達到施工要求。同時,在進行施工作業時,如遇大塊孤立硬巖,應減緩鉆孔速度,直至將孤巖碾碎,再加快鉆孔速度。為了確保孔樁的傾角完全符合要求,在利用黏土等材料進行回填后,要對鉆孔深度和尺寸過大的問題進行處理。
3.3.3 做好技術交底
為了提高施工技術水平,需要加強技術交底,確保項目建設的質量。技術交底是技術人員編制施工流程中的技術要點,技術交底工作是在總工同意后進行。在技術交底后,應清楚自身的工作職責和任務,熟悉并掌握已批復的施工方案,才能確保施工人員的技術水準。
隨著公路橋梁等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鉆孔灌注樁在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工程建設中,必須全面把握設計意圖,對施工方案進行持續的優化與完善,以達到科學合理、技術先進、經濟實用的目的。為此,有關技術人員應對鉆孔灌注樁的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加強施工管理,將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合理運用,提高公路橋梁工程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