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迪
(貴州省貞豐公路管理段,貴州 貞豐 562200)
近幾年,國家對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道路的建設和投入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特別是在現階段,我國已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常態,在調整投資結構、經濟政策的同時,也在擴大內需。在交通運輸方面,基礎設施的投入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因素之一,同時也為投資和建設者提供了一個空前的發展機會[1]。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道路交通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養護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養護系統的維修、檢測與維護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例如采用大型養路設備等。在道路運行中,由于交通負荷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運輸業的服務質量會逐漸降低。因此,定期維護和管理道路設施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數量的增加,道路的使用也日益頻繁。由于汽車反復碾壓,路面經常會發生破損,且自然的沖刷也會對路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一旦受損若要重建公路,就必須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若能及早進行養護,則能防止路面過早受損,改善道路品質,延長道路使用壽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并且,公路養護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如果道路維護出現了問題,就會對人們的出行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道路養護可以有效地防止道路破壞,保障行人安全。通過定期的道路養護,可以了解道路的病害情況,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還能提升路面的質量。
在道路養護項目中,常用的養護方式有預防性養護、矯正性養護和應急養護。其中,預防性養護是一種主動的養護方法,可以有效恢復路面原有的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使道路的結構強度達到一定的程度,同時也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矯正性養護是指在路面已有明顯的損壞或失去使用功能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功能性的、結構性的維修。應急養護又稱被動養護,是在道路緊急情況下所采用的主要養護方法。
(1)經常性。由于道路使用的特點,必須定期進行養護。如果道路出現了損壞,則需要由建設單位進行修理,從而達到對道路運輸的各個方面的要求,進而保證道路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
(2)風險性。在我國有關法規中,規定公路車輛行駛速度快于市政道路,因此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速度要比城市行駛車輛的速度更快。施工人員在施工時,人身安全往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協調,規范設置作業區域,加強安全防范和管理,降低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3)廣泛性。道路養護工作中,無論是道路主體工程、隧道工程還是橋涵工程,其養護對象都是多種多樣。輔助措施、通信、照明、綠化等都是道路養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建設單位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選擇相應的技術手段,從而確保路面穩定,滿足設計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所涉及的維護系統比較專業,假如養護部門在這一方面缺少控制,或管理制度出了問題,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就會對以后的工作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4)復雜性。由于道路養護的要求比較高,加之工程機械的規模龐大,在實施道路養護時往往會出現各種情況,再加上造價太高,很可能影響到工程的進度,并且工程內容可能會發生變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建設單位必須在實踐中充分考慮施工過程的復雜性,并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新材料,合理地購置設備,適當地選用新的技術,以保證整個道路養護工作順利進行。
道路養護工程的施工質量極易受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裂縫類、塊狀類和變形類危害最為嚴重。
裂縫是道路使用中的一種主要危險因素,長期使用或材質不合格,會造成路面開裂、縫隙間的間隔長度不等、貫通道路內部,如果不進行及時治理,將會對道路的總體質量和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影響。路面局部網裂是路面常見的開裂,其主要原因是在修建道路時選用的材料不符合有關規范,以及路面的承載力差,從而影響了路基工程的質量,造成了道路整體強度偏低,在運營后產生了網紋。裂縫問題的發生概率較高,因而成為道路養護工程的首要難題。
塊狀危害主要是在修建公路時,由于施工人員的疏忽或技術水平不高,在攤鋪過程中沒有把握好攤鋪機的速度,導致攤鋪過快,造成了大量離析,后期容易產生道路的塊狀破壞。塊狀危害多發生在道路的行車道和道路的邊沿,主要表現為蜂窩狀,在雨天或潮濕的環境下,容易發生積水。
變形病害是道路常見的一種危險現象,主要表現為護欄變形、橋位跳車等。橋位跳車是由于道路施工設計中的問題,設計人員沒有將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與使用要求相結合,導致橋梁過渡段的長度過短,或者在進行路面鋪筑時發生臺背沉降問題。橋位跳車是一種很隱蔽的危險,在發生跳車事故后,會感覺到路面顛簸嚴重。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能用肉眼直觀發現變形危險的位置,對公路的防護和正常使用造成一定影響。另外一種常見的變形危險是護欄變形問題,其原因是道路的邊坡和地基在日常維護中的維護力度不夠,導致路面出現裂縫,長期使用會引起護欄下部開裂,造成護欄表面不平,從而引起護欄變形。
由于路面在車輛行駛時,會承受一定的負荷,加上車輪與路面發生摩擦,長此以往,會由于受力不均、負荷過大、溫度變化等原因而出現裂紋。此外,路面還會發生沉降、塌方等病害,嚴重影響行車安全,極易發生交通事故[3]。所以,必須對路面的裂縫進行及時的治理。在道路養護中,采用填充法來處理路面開裂。首先要用排水管將滲透到裂縫中的積水排出,然后將瀝青混合料混合在一起,并將其填充到裂縫中,恢復路面平整。
在道路長期使用中,路面質量必然會降低,出現松散、沉降、裂縫等問題,嚴重影響行車的安全性。現場補熱法是解決此類路面問題的有效途徑。這種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在道路的間隙中填充熱瀝青,以達到裂縫的補熱。目前,由于有關道路養護的技術不斷提高,各種紅外維修設備被廣泛應用于現場補熱。這樣既能取得較好的養護效果,節省施工時間,又能充分利用原有瀝青混合料,防止對周圍環境造成損害。
稀漿封層是道路養護的一種方法。根據有關規范,將瀝青乳化填料、配料添加劑等按規定的比例進行配制,制成一種具有一定流動性的瀝青混合料。采用先進的機械裝置,將瀝青混合料均勻地鋪在路面上,可以在路面上形成一層膜,從而大幅度改善路面的耐用性和穩定性,減少汽車輪胎與路面的直接接觸,因此可以有效地保護路面。稀漿封層是道路養護中的通用技術,其施工工藝簡單,造價低,對提高公路的整體穩定性和耐久性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可以解決路面老化、不均勻等問題,并且可以提高路面抗滑、防水、耐磨等性能,從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壽命。
在交通流量大、易發生交通阻塞的路段,由于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或高溫的影響,路面表面的瀝青會因為老化或碳化而降低行駛穩定性,從而影響汽車的行駛體驗。道路再生封堵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途徑,在路面上加入一定數量的潤滑油,可以使瀝青的性能得到恢復,起到保護作用,從而保障車輛的安全。
目前,國內一些城市對預防性養護的認識和了解較多,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雖然在理念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不少的缺陷,一般都只對破損路面進行修補,并沒有進行太多的定期檢查和維修[4]。原本路面上的一些小問題,都可以通過例行的檢查來發現,再用少量的資金進行維修,而養護人員對這些問題置之不理,直到道路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再花費更多的費用去治理。這不但會增加道路養護的成本,還會對經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要切實落實預防性養護計劃,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管理者要起帶頭作用,主動向一線職工普及預防性養護的理念和觀念,并對其進行細致的闡述;其次,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網絡技術對相關道路進行24 h的監測,形成有效的預防性養護機制;最后,借助新技術的便捷性,構建云端平臺,實時分享新理念新技術,提升企業管理者和一線員工的整體素質。
道路養護費用與施工工藝密切相關,施工單位應借鑒國外先進的施工理念與技術,不斷完善與創新。若能開發出新技術,則能降低后期維護操作所需的成本,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有很大的幫助。在保證現有養護質量的前提下,技術創新是降低維護費用的一種重要手段,既要在技術上進行革新和改變,又要在施工過程中對機器設備進行改造和創新。以目前使用的自動攤鋪機為例,能夠對洗刨路進行自動鋪裝,既能節省人力,又能提高整體養護工作的效率。因此,道路養護主體要不斷地借鑒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思想,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所帶來的優勢減少道路養護的費用支出。
道路養護管理工作的質量與養護人員的管理意識密切相關,因此加強對道路養護管理工作的認識十分必要。一些養護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不強,專業知識儲備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很容易造成道路養護的安全隱患,而且還會威脅到自身安全。因此,各相關部門要對養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向他們灌輸安全風險的理念,提高道路養護人員的應變能力,培養對道路養護問題的及時處置意識,使他們時刻牢記“安全第一”的工作觀念,并在工作中對路面狀況做出正確的研判和評估。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養護工程的安全管理,在實施過程中要有高質量、高標準的安全設備,確保養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在養護工程中,必須明確施工區域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以便于車輛通過。在進行夜間維修時,要有充足的燈光、緊急設施,并要保持道路清潔,避免妨礙維修。養護車輛必須配備相應的安全標志,并持有相應的資格證明。養護工作要嚴格遵守有關法規及操作規程,不能盲目進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公路養護人員的崗位培訓,保證他們有足夠的公路維護能力,掌握各種技術、裝備,并建立和完善養護項目的監管機制,規范養護人員的行為。另外,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經常巡視路面,及時發現病害,采取相應的對策,避免出現安全隱患。養護設備也要經常進行保養,避免設備老化、損壞,從而影響養護工作的進行。
目前,我國道路養護工作中的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各有關部門應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打造高質量的養護隊伍,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對管理者進行定期培訓,在此期間不但要教授他們專業技術,而且要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讓他們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態度,認真對待工作;二是在培訓結束后要進行技術測試,這需要一套科學的考核體系,并嚴格執行落實,保證所有合格的員工都符合要求,從而提高道路養護的質量。
總之,道路養護是道路安全運行的保障,因此要根據自身特點開展養護工作,開發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在交通流量持續增加的條件下,對損壞的部分進行及時修復,以保證路面的完整性,保證道路運營安全,深化道路養護體制改革,保證道路安全暢通,為群眾出行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