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慧
(江蘇寧滬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9)
我國現有3 000多萬道路貨運從業人員、1 100多萬輛貨運車輛,道路貨物運輸作為規模最大的物流行業,其從業者數量龐大,貨車司機在途生活環境不僅關系行業發展和經濟運行,而且連接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2020年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強調,要采取多種手段,維護好快遞員、網約工、貨車司機等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1]為深入貫徹國家關于維護貨車司機等就業群體合法權益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改善貨車司機生產經營環境,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6個國家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作為管理部門,在加強管理、教育和約束的同時,還應當切實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創造一些必要、合理的便利條件,這也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徑。[2]該文調研了江蘇省建設并通過交通運輸部和中華總工會驗收的33個“司機之家”,調研對象包括經營主體和貨車司機。借此,一方面了解貨車司機對站點服務的使用情況,包括頻次、使用原因、使用的服務和內容,另一方面了解建設運營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面臨需求等內容。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該文進一步分析高速公路服務貨車司機新就業群體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進一步推動貨車司機權益維護的高質量發展。
“司機之家”是指主要為道路交通運輸車輛及駕駛人員提供公共服務的場所,由全國總工會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起建設,普遍坐落于高速公路服務區、普通省干線公路加油站、貨物集散地、物流園等,具備住宿餐飲、停車安保、宣傳教育、配套服務等基本功能。
2018年,為切實改善貨車司機工作休息環境,交通運輸部、全國總工會首次在全國10個省份啟動司機之家建設試點工作,并于2019年完成了第一批“司機之家”的驗收工作,可提供住宿、餐飲、洗衣等多種服務。江蘇省總計有33個“司機之家”,約占全國已驗收數量的7.9%。上述的站點數量分布在11個地市的加油站、物流園區和服務區,其中蘇南13個,蘇中5個,蘇北15個。從分布線路來看,位于高速公路沿線的有4個,位于普通國省道的有26個,另有3個位于地方道路沿線,主要是依托物流園區而建設的。此外,部分地市工會組織和企業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設了一批服務站點,如南通全市263家工會戶外勞動者愛心服務站點中建有36個站點,為貨車司機等新業態群體提供納涼消暑、喝水熱飯、讀書休息等多項公益服務;中國石化銷售江蘇石油分公司依托其在省內的銷售網點,設置了500個站點,分布全省十三個地市。
調研中發現大部分的站點都能結合自身布局結構,合理劃分服務功能區。所設功能區包括停車區、餐飲區、休息區、衛生間及附屬設施區等,功能分區較為明確,布局合理方便。同時大多數站點能結合自身情況,對相關資源進行整合,設置建設基本功能,如餐飲、休息、停車、安保、宣傳教育以及洗漱、洗浴、洗衣等服務。[3]小部分站點受自身條件限制,缺少餐飲、宣傳教育等功能。標志設置方面,每個“司機之家”都在主樓等醒目位置設置了相關標識,小部分站點還為各功能區設置引導標識[4]。
除提供餐飲、休息、停車、全天候安保、宣傳教育基本服務項目外,部分站點還配置了住宿、加油、汽修及其他配套服務等輔助功能,滿足貨車司機多樣化的需求。其中,便利店、應急藥箱、微波爐配置比例相對較高,而信息服務及道路救援服務、行政事務處理終端配置相對較少。
從貨車司機對站點功能設施使用頻次來看,餐飲、洗浴、停車、休息等基礎性服務設施的使用頻次相對較高,均超過50%。收費方面,大部分“司機之家”停車服務、休息服務、淋浴服務、洗衣服務、如廁服務等方面實現免費。但部分仍有收費,其中停車收費、洗衣收費占被調查網點約兩成,淋浴收費占約一成。餐飲服務收費方面,人均平均用餐價格主要集中在11~20元區間內。住宿服務方面,每間每夜的住宿價格主要集中在100元內。經營情況方面,四成左右的“司機之家”能夠實現盈虧平衡,其余的反映相關經營處于虧損狀態。
目前,“司機之家”在建設和運營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制約了服務保障功能的發揮,不利于對貨車司機的合法權益保護,為真正發揮服務廣大貨車司機的目的,必須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以期為司機之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
根據對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及貨運大省及全國貨運車輛及“司機之家”網點數量的比較分析,目前江蘇省“司機之家”萬車擁有量為0.4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低于浙江、廣東等省份,平均擁有量偏低,即服務覆蓋率總體偏低。其原因在于,“司機之家”屬于公益服務的性質,投入大、回報小,其投入成本過大也是導致其建設以政府推動為主,市場主體建設積極性不高。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超過55%的貨車司機未聽說過“司機之家”,約40%的貨車司機聽說過但未去過,僅5.5%的貨車司機去過,這一數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為不知道而未使用過的占絕大多數;因為擔心不順路或者其他原因的次之。可見,“司機之家”宣傳工作不到位導致其使用率低,服務保障作用難以發揮[5]。
調查發現,去過“司機之家”的貨車司機中,超過兩成的貨車司機平均一周內進入一次,約三成的貨車司機平均半個月進入一次,超過五成的貨車司機一個月或更久才會進入一次。由此可見,“司機之家”整體使用頻次不高。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除了貨車司機行程較為匆忙、無暇體驗相關服務這一客觀因素外,還因為網點存在部分常用基礎設施設置不合理或是沒有得到及時的維護和更新的情況,甚者部分服務設施處于關閉狀態,嚴重影響使用體驗和使用頻次。
首先,據經營主體反映,大部分“司機之家”在運營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希望能得到主管單位和社會的重視,目前的困難主要表現為:一是大部分站點的相關經營業務處于虧損或收支基本平衡的情況。一些網點的管理者表示,維持站點的日常運營更多的是從公益角度出發,運營壓力較大;政策及資金扶持方面,部分站點獲得過國家或地方資金補助,部分未受到相關政策性資金補助。二是一些站點因用地性質的原因,無法為住宿服務辦理相關營業執照,增加了運營的困難。三是受疫情影響,部分“司機之家”的部分功能無法正常開放,如蘇通大橋服務區“司機之家”的休息室、淋浴房等,這嚴重影響站點的正常運營。
從上述分析可知目前高速公路司機之家建設存在的問題,如不解決則必然會限制其發展。因此,有必要對上述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真正發揮服務廣大貨車司機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進一步優化完善“司機之家”建設網絡布局,實現由點及面,次第開花。針對高速公路上需求量大、站點數量不足的問題,根據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的要求,各省都在按計劃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站點建設。具體建議有:一是要擴大站點的覆蓋范圍。根據路程需求合理建設布局,讓“司機之家”全面成網才能真正滿足廣大貨車司機長距離、跨區域、高強度運營停車休息的需求。二要創新同步規劃建設機制。大部分站點都是依托已建好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這給“司機之家”的建設帶來局限性,應鼓勵探索改建高速公路同步規劃建設“司機之家”,實現“司機之家”與高速公路同步規劃、設計、建設和使用。
其次,“司機之家”要在基本服務功能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品質。立足基本服務屬性,做好餐飲、休息等服務,增加貨車專用停車位;聚焦貨車司機快捷服務的實際需要,增加微波爐、烘干功能的洗衣機、手機充電、ETC辦理等快速服務設備配置,提升貨車司機的使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首先,深入了解需求,提高運營服務質量。各建設單位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運營服務模式。根據市場運營實際,通過發放問卷、網絡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高速公路貨車司機的需求。通過深入合作、延伸服務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加強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司機之家”建設營運模式的探索和創新,不斷優化服務功能,總結形成建設典型讓更多的貨車司機感受到“家”的溫暖。[6]具體建議如下:一是要探索引入專業機構運營。我省現有站點建設運營主體多樣,這導致其建設標準、服務標準、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探索引入專業機構運營管理“司機之家”,統一建設標準和服務標準,創新“一站式”“管家式”等服務多元化、需求導向型服務模式,切實提高“司機之家”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二是要提高安保水平。協調公安部門嚴厲打擊盜搶車貨和偷油等違法犯罪行為,優化貨車通行治安環境;探索“司機之家”與保險公司合作,提高站點安全服務品質。
其次,加強信息推廣,打造“司機之家”服務品牌。第一,統一規范外觀形象。在交通運輸運營服務規范的基礎上,鼓勵制定統一標識標牌,做到形象設計統一、對外宣傳統一,增強服務品牌知名度。第二,加大信息宣傳推廣力度。綜合應用在公路沿線增設標志設置、利用交通運輸行業新技術實現線上導航推送、利用新媒體網絡優勢加大宣傳推廣的及時性、豐富性、互動性和加強政府部門宣傳引導等多種形式來實現“司機之家”的信息宣傳。第三,加強區域品牌建設。結合該地區域特色文化,加強主題和特色服務建設,引導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司機之家”服務站點,充分發揮品牌引領帶頭作用。
首先,強化規劃引領,加強組織保障。建議省交通控股立足全省高速公路網實際,按照交通運輸部和全國總工會的要求,統籌制定全省高速公路“司機之家”建設發展規劃和建設計劃,并建立建設、運營與管理協調機制,明確將高速公路“司機之家”建設納入企業社會責任,提高各公司企業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其次,堅持公益屬性,解決經營難題。“司機之家”建設運營是一項具有公益性質的項目,尤其是免費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貨車司機在路途中的痛點問題,具有天然的公益屬性。因此,建議省交通控股及各路公司,應當立足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爭取各界支持,開展政企合作,同時將站點運營成本作為服務區的公益服務納入養護管理成本加以保障,為“司機之家”建設和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最后,完善后續管理,加強政策保障。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全國總工會的要求,建立已投入運營“司機之家”服務質量的跟蹤監測機制,定期對運行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對功能不實用、定位不準確、服務口碑差、投訴舉報多的站點要督促限期整改;對司機反饋服務口碑好、功能實用的經驗予以推廣。同時,建議著力研究解決站點建設過程中面臨的用地、用能、運營資質、資金保障等方面的難題;結合各項評價獎勵政策,將“司機之家”建設運營情況納入其中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7]。
貨車司機,一個特殊的群體,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司機之家”的建設和發展是改善貨車司機從業環境、增強貨車司機從業獲得感、促進道路貨運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貼近民生實事的體現。針對當前高速公路“司機之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突出重點,補齊短板,壓實責任,提升“司機之家”服務保障能力,讓貨車司機能夠“吃口熱飯、喝口熱水、洗個熱水澡、停個放心車”,切實改善貨車司機的工作休息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貨車司機的食宿條件,增強貨車司機的獲得感,為道路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