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莎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醫院 新疆 844000)
臨床上,痛風性關節炎十分常見,通常是由血尿酸水平異常升高所致,可使單鈉尿酸鹽結晶并沉積在軟骨、關節囊、骨質和滑囊中,進而引發了炎性反應和關節病變[1]。本病可累及第一跖趾和足踝等關節,并以關節疼痛與紅腫等為主癥,若不積極干預,將會引起嚴重后果[2]。目前,醫院一般會采取藥物療法來對痛風性關節炎病患進行干預,如:別嘌呤等,但多年臨床實踐表明,用別嘌呤對痛風性關節炎病患進行干預,并不能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3]。本文選取41名痛風性關節炎病患(2020年1月-12月),旨在分析非布司他片用于痛風性關節炎的價值,如下。
2020年1月-12月本院接診痛風性關節炎病患41例,隨機分成2組。研究組21例中:女性10例,男性11例,年紀在32-76歲之間,平均(56.89±5.73)歲;病程在0.5-5年之間,平均(2.83±0.47)年;體重在40-82kg之間,平均(56.93±6.82)kg。對照組20例中:女性9例,男性11例,年紀在32-77歲之間,平均(56.46±5.92)歲;病程在0.6-5年之間,平均(2.91±0.51)年;體重在40-83kg之間,平均(56.47±6.14)kg?;颊哔Y料完整,精神正常,意識清楚,無藥敏史。2組病程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類風濕性關節炎者。(2)骨結核者。(3)過敏體質者。(4)急性傳染性疾病者。(5)依從性極差者。(6)精神病者。(7)惡性腫瘤者。(8)肝腎功能不全者。(9)孕婦。(10)全身嚴重性感染者。
研究組用非布司他片,詳細如下:非布司他片,單次用藥量40mg,口服,每日1次,待連續用藥7d后,血尿酸水平依舊比較高,需調整用藥量到80mg/次,口服,每日1次,療程為30d,本藥品由“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20130081。
對照組用別嘌呤,詳細如下:別嘌呤,單次用藥量0.2g,口服,每日1次,待連續用藥7d后,若血尿酸水平未改善,需酌情調整用藥量,但要確保每日用藥量不超過0.6g,療程為30d,本藥品由“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31020334。
2組用藥期間都食用低鹽、低嘌呤和低脂的食物,戒煙酒,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1)統計2組不良反應(皮疹,及腹瀉等)發生者例數。
(2)采集2組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血約3ml,檢測血尿酸水平。
(3)用sf-36量表評估2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內容有軀體疼痛、生理功能、活力和總體健康等,總分100,評分越低,生活質量就越好。
參考下述標準評估療效:(1)無效,關節疼痛與紅腫等癥狀未緩解,血尿酸水平未改善。(2)好轉,關節疼痛與紅腫等癥狀明顯緩解,血尿酸水平顯著改善。(3)顯效,關節疼痛與紅腫等癥狀消失,血尿酸水平恢復正常。(好轉+顯效)/例數*100%即總有效率。
針對不良反應發生率,研究組0.0%,比對照組20.0%低,P<0.05。如表1。

表1 不良反應統計結果表[n,(%)]
針對總有效率,研究組95.24%,比對照組70.0%高,P<0.05。如表2。

表2 統計療效評估結果表[n,(%)]
針對血尿酸水平,2組治療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后比對照組低,P<0.05。如表3。

表3 統計血尿酸檢測結果表
針對sf-36評分,2組治療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治療后比對照組高,P<0.05。如表4。

表4 統計sf-36評估結果表(分,
目前,痛風性關節炎作為醫院常見病之一,具有易反復發作、病程長、難治愈和病情進展緩慢等特點,可損害患者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6]。近年來,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使得我國痛風性關節炎的患病率顯著升高,需要引起臨床的重視[7]。若患者在發病后不能得到及時的對癥治療,將會引起關節畸形與關節活動受限等問題。別嘌呤乃痛風性關節炎的一種常見治療藥物,能夠對黃嘌呤氧化酶活性進行抑制,以降低尿酸的生成量,避免尿酸結晶沉積于關節中[8]。別嘌呤能夠加快關節中尿酸結晶體溶解的速度,但有報道稱,別嘌呤在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時并不能取得較好的抗炎作用,通常需要加大用藥量,使得患者更易出現皮疹等副作用。非布司他乃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之一,具有親和性高等特點,能夠和黃嘌呤脫氫酶進行結合,以降低其活性,減少血尿酸濃度[9]。
胡濱等人的研究[10]中,對35名痛風性關節炎病患應用了非布司他片,同時對另外35名痛風性關節炎病患應用了別嘌呤,結果顯示,非布司他組總有效率97.14%(34/35),比別嘌呤組80.0%(28/35)高;非布司他組治療后血尿酸水平(359.48±8.06)umol/L,比別嘌呤組(405.79±6.34)umol/L低。表明,非布司他片對提升患者療效與降低血尿酸水平都具有顯著作用。此研究,在總有效率上,研究組比對照組高,P<0.05;在血尿酸水平上,研究組治療后比對照組高,P<0.05,這和胡濱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研究組比對照組低,P<0.05;在sf-36評分上,研究組治療后比對照組高,P<0.05。非布司他片治療后,患者血尿酸水平顯著降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質量明顯提升,且極少出現皮疹等不良反應[11]。
綜上,痛風性關節炎用非布司他片,療效顯著,藥物副作用輕,且利于生活質量的改善,及血尿酸水平的降低,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