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生
(臨朐縣人民醫院 山東 濰坊 262600)
癲癇病作為神經內科的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大腦異常放電引起的暫時性大腦功能失調。據相關調查表明,癲癇病多發作于青少年,癲癇病患者每年的發病率高達5%,癲癇病通常是由外傷或是先天因素所導致。癲癇病患者治療時應當秉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如果患者出現意識模糊、四肢抽搐的情況,要即刻到院就診[1]。在對癲癇病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期間,臨床中通常為患者選用抗癲癇藥物,能夠有效緩解急性發作的癲癇病患者,病情得到緩解后,患者難以被根治,并且癲癇病患者會出現多種并發癥與后遺癥等情況。并且抗癲癇藥物對于部分自身存在特殊情況的患者無法起到顯著的療效。針對部分昏迷患者,需要對其進行常規的急救措施,例如對患者的呼吸循環和血液循環進行改善外,還要努力找出導致患者昏迷的主要因素,并且及時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有助于提高昏迷治愈率[2]?;诖耍敬窝芯繉⑨槍ι窠泝瓤瓢d癇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自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間由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90例癲癇病患者進行分析,根據患者姓氏首字母進行排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n=45)與對照組(n=45),觀察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5:20,患者年齡在21-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53±1.25)歲,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4:21,患者年齡在22-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12±1.14)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所選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完整;(2)所選研究對象的各項癥狀吻合癲癇病診斷標準;(3)患者進行治療前沒有使用過治療癲癇的藥物;(4)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原則,患者被招募后,醫護人員須為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研究的目的、意義、內容和保密性,并使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基本資料不完整;(2)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患者身體殘疾;(4)患者存在其他嚴重并發癥;(5)患者對陣此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現象;(6)患者拒絕參與本次研究,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1 診斷標準
患者入院后,其主治醫生要詳細詢問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既往病情等基本資料,隨后安排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與腦電圖(EEG)檢查。主治醫生應當將《國際抗癲癇聯盟癲癇發作的國際分類及癲癇綜合征的國際分類意義》[3]作為診斷標準,確定患者在發病期間其肢體會出現抽搐的情況,并且患者意識不清,同時伴有功能性障礙。另外,部分患者會因為勞累過度、出現感染以及劇烈的精神刺激均有可能引發患者出現癲癇,明確患者的發病原因以及發病時間。
1.2.2 治療方式
予以對照組丙戌酸鈉緩釋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595;產品規格:500mg*30s(I)生產廠家: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進行治療,1日/次,10mg/次,持續治療7天后,可以結合患者病情增加藥物劑量,劑量最高不得高于250mg,患者可以分次服用藥物。
觀察組應用丙戌酸鈉緩釋片聯合左乙拉西坦(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J20160254;產品規格:0.5g*30s;生產廠家:優時比(珠海)制藥有限公司)進行治療,1日/次,250mg/次,持續治療7天后,結合患者病情增加藥物劑量。左乙拉西坦劑量最高劑量為500mg。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半年。
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照《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4](GQOLI-74)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從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4個評分因子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觀察組的GQOLI-74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GQOLI-74評分對比
社會經濟的發展,讓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我國癲癇發病率逐年上升,癲癇病作為腦部疾病,會對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并且癲癇病的癥狀表現形式較多,所以在對癲癇病進行診斷期間經常會有漏診、誤診的情況出現[5]。癲癇病的疾病類型相對較多:(1)單純性部分發作:患者失去意識,且疾病發作時間長;(2)復雜性部分發作:神經混亂、肢體抽搐不受控制的亂動;(3)兒童彌漫性慢棘-慢波癲癇性腦病:嬰幼兒使其發病,神經發育遲緩,并且會頻繁發?。?4)強直-陣攣發作:全身抽搐且失去意識。癲癇病的發作時間通常在2min左右。在對癲癇病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通常會應用腦電圖進行診斷,但是腦電圖的應用存在局限性,應當注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診斷時主治醫生應當認真對患者的癥狀進行觀察,同時需要詳細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并且要實時監測癲癇病患者的腦電圖情況,但是單純應用腦電圖對患者進行診斷會存在誤診的幾率,因此可以利用MRI輔助檢查,可讓診斷準確率得到提升[6]。
由于癲癇病屬于腦部疾病,所以需要針對患者病情對其采取對應的治療方案,降低癲癇病患者的病死率,減輕患者由于病痛引起的痛苦,同時還能夠避免患者因為疾病而產生的心理問題。對于癲癇病患者臨床中不建議選擇手術治療,因為在手術期間會應用到高頻手術刀,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損傷,引起燒傷等一系列情況。因此,目前臨床主要應用藥物對癲癇病患者進行治療。抗癲癇藥物制劑能夠對患者出現的肢體抽搐進行控制,同時能夠幫助患者恢復意識。癲癇病除了先天因素外,還會受到腦外傷以及腦血管疾病的影響,此類疾病會對患者的大腦形成嚴重影響,癲癇病具有發病急的特點,如果患者身處特殊情況下發病,有可能會讓患者失去生命[7]。所以,患者再被確診為癲癇病后應當即可入院治療。
頭部遭受重創可能會引起患者圖發現先,讓患者出現短暫實效的腦功能障礙。據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癲癇患者基本是因為前期未能得到科學的精神藥物治療,患者病情沒有得控制,從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使其病情延長。對顯現并患者應用單獨的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控制其病情,因此需要聯合應用抗癲癇藥物。丙戌酸鈉緩釋片是治療癲癇病的常用藥,丙戌酸鈉緩釋片是通過氨基丁酸抑制大腦神經元反復放點對人體造成的損傷,并且丙戌酸鈉緩釋片能夠作用于谷氨酸相關的神經遞質上,對天冬氨酸與谷氨酸的釋放形成抑制作用。雖然丙戌酸鈉緩釋片不會對患者造成過多的損傷,但是長時間服用此類藥物會讓患者出現藥物依賴。所以,可以應用左乙拉西坦輔助治療[8-10]。左乙拉西坦能夠對患者體內的鈉離子通道造成干預,抑制其腦部神經遞質異常釋放,讓癲癇病患者的癥狀得到緩解。經過本次研究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應當及時對癲癇病患者的發病原因以及疾病類型進行診斷,針對患者的病情為其提供藥物治療;(2)及時對患者采取藥物治療的料效果更顯著;(3)主治醫生應當密切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及時調整患者的藥物劑量;(4)采用藥物聯合治療時應當注重患者的實際情況,藥物聯合應用的安全性相對較高,能夠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此外,由于癲癇病的疾病類型相對較多,遺傳、外傷以及腦血管疾病等因素均有可能引發患者出現癲癇病[11-13]。所以要應用先進的醫療技術提高癲癇病的診斷準確率,診斷率的提升有助于為患者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可進一步提高癲癇病的治愈率,避免患者出現殘疾或是死亡的情況,同時還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程度。本次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效果與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患者采取丙戌酸鈉緩釋片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不僅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還能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并且藥物的聯合應用不會讓患者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可有效提高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神經內科癲癇病患者進行診斷期間需要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既往病史進行明確,隨后結合MRI與腦電圖對患者進行檢查,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隨后對患者應用丙戌酸鈉緩釋片聯合左乙拉西坦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并且有助于減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