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莉
(山東省淄博市市立醫院 山東 淄博 2554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和維權意識的增強,對醫院護理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層醫院護理工作繁瑣,且基層護理人員普遍學歷不高,基礎較差,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差,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容易導致各種不良事件發生,如導尿不良事件,可嚴重影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高低會直接影響 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和醫院后期服務能力。加強對基層醫院護士的培訓,開展崗位規范化培訓,能夠為醫院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護士,從而有效降低護理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生,提升護理工作質量,給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體驗[2]。本院為三乙綜合性醫院,自2021年1月開始實施基層醫院護士規范化培訓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20年~2021年期間的在崗護理人員50名,均為女性,年齡為21~45歲,平均(35.86±4.12)歲。基礎學歷:大專21名,本科29名。職稱:護士17名,護師22名,主管護師11名。
納入標準:(1)均具有護士職業資格證;(2)護士均為女性;(3)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近期經歷過重大應激事件;(2)存在心理、精神或情緒障礙者;(3)培訓期間請假時間超過1個月;(4)不配合研究者。
1.2.1 建章立制
制定《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大綱》和《護士規范化培訓手冊》,實施分層級培訓,并確定各層級護士的培訓目標、機制、模式、方法及要求等,實施院、科二級培訓管理。制定《基層醫院護士培訓項目及考核單》,包含基本操作、專業知識、高難度技巧、專業能力、應變能力、護理文書、緊急處理、人際溝通等多方面內容。制定《護理人員在職培訓與考評制度》,優化護理考核,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1.2.2 護士層級確定
護理部主要負責全院護理人員層級管理要求制定及護理質量,護士長主要負責科室護士的臨床綜合能力考評及科室護理質量,并合理配置各層級護士。根據護理人員的學歷、職稱、工作崗位、工作年限及工作能力等對其進行工作能級劃分,分為5層7級。N0級:新入職、護理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取得護士執業證的護士;N1級:N0級基礎上從事護理工作半年及以上,N0級培訓考核合格,科室臨床綜合能力評價和護士執業準入資質均合格。N2級:N1基礎上滿足中專學歷且從事臨床護理工作5年及以上、大專學歷從事護理工作3年及以上、本科及以上學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及以上,職稱為護師,科室臨床綜合能力評價及N1級培訓考核合格。N3-A級:N2基礎上滿足中專學歷且從事護理工作7年及以上、大專學歷從事護理工作6年及以上、本科學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4年及以上、碩士學位注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2年及以上,職稱主管護師,科室綜合能力合格,N2級培訓與考核合格。N3-B級:滿足N3-A級資格并符合以下條件:大專學歷且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0年及以上,本科從事護理工作8年及以上,碩士注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4年及以上,主管護師支撐,科室綜合能力及N3-A級考核合格。N4-A級,在N3-B基礎上且符合以下條件:大專學歷從事護理工作15年及以上,副主任醫師;本科學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2年及以上,副主任醫師或主觀護師;本科學歷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5年及以上,碩士學位注冊后護理工作8年及以上;碩士學位注冊后主觀護師護理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上,且每年發表期刊文章至少2篇,完成N3-B級考核。N4-B級:滿足N4-A級資格,且大專學歷護理工作時間25年及以上,本科及以上學歷護理工作20年及以上,職稱為副主任護士及以上,發表核心期刊文章至少2篇,承擔護理科研課題至少1項,N4-A級考核合格。
1.2.3 規范化培訓實施
(1)科室遞交能級申請表后,由護理部對護理人員的能級進行確定,制定護理部培訓計劃和新護士培訓計劃,確定各級護士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以及考核標準等。(2)根據各層級護士能力和崗位需求,確定培訓側重點,對于N0級護士的培訓,應主要側重于基本素質及能力的培養;對于N1級護士可在N0級護士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對于N2級護士應在上述基礎上,適當增加護理教學;N3級可在N2基礎上,增加護理科研相關培訓;N4級可在3級的基礎上予以護理管理培訓。(3)選擇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工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強,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護師擔任導師,充分起到“傳、幫、帶”的效果。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如模擬情景培訓、病案討論、操作示范、護理查房等。
1.2.4 規范化培訓管理
采用護理部、護士長、教學老師三級培訓管理體系,由護理部負責共性和基礎性內容,護士長和教學組長負責專科性內容,護理部根據醫院和科室人員實際情況,明確劃分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及方法等,制定各層級護士的培訓總計劃與考核標準。各科室護士長根據護理部培訓計劃,進一步細化各層級護士的培訓,結合科室發展和科內人員素質,確定具體的培訓方式及內容。教學組長根據具體培訓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科室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
1.2.5 規范化培訓考核
建立動態的考核機制,分階段對護士進行考核,只有在規定階段內完成能級任務的護士才能達到考核標準,并進入到下一能級的培訓。詳細記錄每個護士的培訓情況,護理部可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科室的規范化培訓實施進度及效果,督促護理人員參加培訓,直到培訓合格為止。將護士規范化培訓與績效考核掛鉤,以充分激發護理人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將績效考核與工作能崗位、工作能級及工作質量掛鉤,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1)對護士實施規范化培訓前后的考核成績進行統計,主要包括基本操作、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護理文書、人際溝通、高難度技巧、應變能力、緊急處理,各項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2)在規范化培訓實施前后采用護士職業認同問卷評定護士的職業認同情況,內容包括對護理職業的態度看法、貢獻意志、獲益感、擇業動力、職業價值觀5個方面,共23 條目,采用 Likert 5級計分,總分 23~115 分,得分越高表明職業認同水平越高。(3)統計規范化培訓實施前后的醫院尿路感染和導尿相關不良事件(脫管、堵塞、尿道損傷、誤入陰道等)發生率。
經規范化培訓后,基層醫院護士的專業知識、基本操作、應變能力等考核成績均顯著較實施前提升(P<0.05)。見表1。

表1 護士規范化培訓實施前后護士考核成績比較
基層醫院護士在接受規范化培訓后,其職業認同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均顯著較實施前升高(P<0.05)。見表2。

表2 護士規范化培訓實施前后護士職業認同評分比較
規范化培訓實施前的尿路感染率為1.21%,導尿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38‰,經培訓后患者的尿路感染率(0.68%)和導尿相關不良事件(1.10‰)均顯著較實施前降低,P<0.05。見表3。

表3 護士規范化培訓實施前后導尿相關不良事件比較n(%)][
培訓是由組織開展的旨在改進工作人員知識、技能和行為的教育活動[3]。護士培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護士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改善其護理服務態度,增強其護理能力,從而充分發揮出護士的優勢和潛能,促進護理工作質量提升[4-6]。基層護士規范化培訓作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提升護士的護理水平,穩定護理隊伍,提升臨床護理質量,為專科護士和護理莊家專家培養奠定良好基礎[7]。我院自2021年實施護士規范化培訓后,護理人員的的基本操作、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等考核成績均顯著較實施前升高,護士職業認同評分高于實施前(P<0.05)。說明規范化培訓有助于提升護士的專業技能,增強其職業認同感,使其能夠更積極地投入到護理工作中來。實施規范化培訓后,患者的尿路感染率顯著下降,導尿相關不良事件明顯減少(P<0.05),表明規范化培訓的實施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尿路感染風險,減少患者的導尿相關不良事件發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規范化培訓時,通過制定培訓相關制度,能夠保障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等進行分級,并實施與能級相對應的規范化培訓,能夠使護理培訓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能夠滿足不同級別護士的培訓需求,更有效地提升護士專業技能[8]。制定和完善規范化培訓相關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將績效考核與規范化培訓情況相結合,能夠使護理人員更積極地參與規范化培訓,獲得更為理想的培訓效果。
總而言之,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護士規范化培訓,能夠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的各方面能力,增強其職業認同感,且對導尿患者的尿路感染和不良事件具有較好預防效果,具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