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偉 張愛菊
(肥城市中醫醫院 山東 泰安 271600)
為了進一步驗證產房舒適護理在臨床上實際效果,幫助改進護理方法,本次研究選取近兩年我院產科收治的臨產孕婦120例,展開分組調查,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現報告內容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近兩年我院產科收治的產婦120例,予以回顧性分析,進行合理分組,按照區組隨機化的分組方式,將產婦分為實驗A組(60例)與實驗B組(60例),其中實驗A組初產婦35例,經產婦15例,均周(39.85±1.26)周,年齡區間23—38歲,均齡(30.12±1.58)歲,12例有人流史,助產士實施常規陪護模式;實驗B組初產婦44例,經產婦16例,均周(40.10±1.35)周,年齡區間22-39歲,均齡(30.47±2.42)歲,14 例有人流史,助產士實施優質陪護模式。納入標準:參與此次研究的產婦均為已婚,臨床資料齊全,經過對產婦的檢查與評估,產婦的身體狀況良好,均適合自然分娩的分娩方式,為單胎妊娠,排除患者妊娠期并發癥孕產婦,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參與本次差異性分娩護理方式研究。為保證本次研究結果的正確性,研究結論對醫護人員后續工作的開展有指導作用,對120例產婦資料進行對比,P<0.05,可比。
為比對產房舒適護理的實際應用效果,本次研究選擇分組對比的形式開展研究工作,對產婦實施合理分組,并施以不同的護理方法。
實驗A組產婦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案,具體內容為:實行“多對多”的陪護模式;對產婦的分娩過程密切觀察;在產婦分娩時進行指導和一般護理,當產婦發生異常情況時遵照醫生指示進行護理。實驗B組產婦采用產房舒適護理,實行一對一全程陪護方案,具體內容有:
①消毒護理。醫護人員在對孕產婦產生直接接觸之前,例如接觸孕產婦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為孕產婦進行檢查及護理前后,均應對手部進行消毒,防止通過接觸將病原菌傳播給孕產婦,造成孕產婦交叉感染。醫護人員在進行手部消毒時應注意按照先洗手、后消毒的順序,保持指甲長度不宜過長,防止污垢藏匿于指縫之中。
②人員管理。對于出入病區的人員進行嚴格的管理,禁止無關人員進出病區,對參觀、實習、探望、陪護制度進行完善并將規定張貼于病區入口,最大限度減少病區人員流動,避免打擾孕產婦休息,提高孕產婦的住院舒適度,并且降低孕產婦受到感染的幾率。凡是需要進入產區的人員都應進行消毒處理,穿戴防護衣、防護帽、一次性醫用口罩、專用鞋套等,在離開產方式時將專用衣物脫棄,對產房進行定期消毒工作。陪產人員在進入產房前同樣進行消毒處理,穿戴相應衣物。對陪產人員進行培訓,使其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要求在進入產房后聽從安排,不得擅自對產房醫療設備進行操作。
③心理護理。助產人員通過語言對產婦進行分娩鼓勵,使婦感受到助產人員的溫暖與同情,與產婦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進行部分事項的詳細解釋,維護好與產婦及家屬的關系。通過自己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助產技巧,增加產婦對助產人員的信任度,增加心理的安全感[4]。對產婦的隱私進行有效地保護,注意言語得當,充分尊重產婦的訴求。在產婦進入第一產程后便陪伴在產婦身側,通過輕握產婦的雙手,給予產婦安慰,向產婦講解分娩的過程,示意產婦不必過度緊張,告訴產婦如何配合醫護人員接生,對產婦的配合進行肯定,指導其采用正確的呼吸技巧,對不正確的地方進行提示。通過使用胎心監護儀監聽胎兒的心跳,使產婦在胎兒的心跳中充滿分娩成功的信心,緩解產婦的恐懼,取得產婦對分娩工作的配合。在胎兒成功娩出后,助產人員應當對產婦的努力與堅強給予稱贊,恭賀產婦成功分娩,使產婦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提高產婦的心理舒適度。在將胎兒臍帶及身體污物處理好后,將胎兒抱至母親身側,進行早接觸、早吮吸,幫助建立母子間的親切感[5]。當胎兒出現異常情況或胎兒的性別不為產婦所期盼,助產人員應當先與產婦進行溝通,委婉勸說,做好產婦的思想工作,避免產婦情緒波動。
④生理護理。產房布局應當合理,將產房設置于與婦產科、手術室和新生兒科相鄰的位置,方便進行護理聯系,保持環境整潔、安靜、無污染。區域間互相獨立,嚴格劃分,布局合理,在各個區域間設置明顯的指示牌,將患者通道、醫護人人員通道、污物通道分開,嚴禁污物進入限制區,影響醫護人員的工作與孕產婦的休息,防止對病區造成感染。病房內設置獨立的衛生間,方便孕產婦進行大小便。對洗手間每天進行清理,保持清潔,洗手間內洗手臺的高度設置適宜,內壁瓷磚光滑無缺失,避免劃傷孕產婦手部,同時也方便進行清理。醫護人員應當保持住院區域寬敞整潔,照明條件良好,光線柔和,注意開窗透氣,病房清潔度達標,無灰塵及其他無誤,地面平整無凹陷及地磚脫落,避免地面出現積水,為孕產婦營造舒適的住院氛圍,提高孕產婦舒適度,使產婦感受到如家般的溫馨。在對產婦進行護理前,應向產婦講解進行此項護理的原因,征得產婦的理解與配合。在對產婦的生殖器官進行清潔時,應注意水溫適宜,防止刺激產婦皮膚。在生產前,鼓勵產婦多下床活動,通過看書、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減輕宮縮疼痛,利于宮口進行擴張,對產婦的不同合理訴求盡量滿足。指導并幫助患者2—3小時進行一次排尿,幫助產婦進行個人衛生的護理,防止引起產婦的皮膚不適,提高產婦的清潔舒適度[6]。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體力消耗較大并且疼痛劇烈,大部分產婦不愿進食,助產人員在產前應當向產婦講解產程中進食的好處,幫助產婦在宮縮間歇食用流質食物,為生產補充所需的體力。
⑤社會護理。產婦的舒適程度受社會因素影響較深,助產人員應當充分調動各種社會關系滿足產婦的舒適度需要,通過與患者家屬、朋友等進行溝通,對產婦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鼓勵,對產婦的行為與語言表示充分的理解,使產婦在情感上獲得支持,通過對分娩進行經驗交流,使產婦積累更多分娩的知識,滿足產婦被關心與愛護的情感需要。鼓勵產婦多與同房產婦交流,尋找新的人際關系,獲得社會舒適感[7]。
⑥疼痛護理。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較強,這也是導致產婦對分娩產生恐懼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助產人員在產前應與產婦溝通,向產婦傳授減輕疼痛的技巧,增加在分娩過程中對疼痛反應的自控感。助產人員在分娩過程中應當陪護在側,耐心傾聽產婦的疼痛訴說,給予同情,通過幫助產婦進行按摩、轉移患者注意力等方式減輕疼痛感。對產婦進行側切或進行傷口縫合時,應當給予局麻處理,盡量減輕患者疼痛。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采用t和X2檢驗,P<0.05,具統計學意義。
通過研究數據可知,實驗B組產婦的心理舒適(90.55±4.34)、心理舒適度(91.62±5.25)評分和較實驗A組(48.42±3.74、47.84±5.57)更高,P<0.05,實驗B組產婦總產程(412.4±86.2)較實驗A組(623.6±112.3)更短,P<0.05,詳細數據見表2-1。

表2-1 兩組產婦助產質量(分)
通過研究數據可知,實驗B組產婦感染率(1.67%)較實驗A組(10%)更低,實驗B組新生兒感染率(1.67%)較實驗A組(5%)更低,實驗B組產房內總感染率(3.33%)較實驗A組(15%)更低,P<0.05,詳細數據見表2-2。
通過研究數據可知,實驗B組產婦護理滿意度(95%)較實驗A組(71.67%)更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2-3。

表2-3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n(%)]
產婦在分娩前,受到宮縮疼痛影響,加之對分娩的壓力較大,容易產生恐懼等負面情緒,在產前部分產婦還會出現抑郁癥,這對產婦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如果對不良情緒不進行及時的干預,由于情緒波動較大,部分產婦在還會出現子宮收縮乏力的現象,導致產婦產后出血,同時威脅著胎兒的生命安全。近兩年,隨著我國臨床助產護理事業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助產人員的工作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傳統的助產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產婦的生產需要,各種全新的產科陪護方式逐漸出現在臨床應用上,其中,產房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新興的助產模式,在臨床上處于廣泛推廣應用的階段。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實驗數據的研究發現,實驗B組產婦的心理舒適(90.55±4.34)、心理舒適度(91.62±5.25)評分和較實驗A組(48.42±3.74、47.84±5.57)更高,P<0.05,實驗B組產婦總產程(412.4±86.2)較實驗A組(623.6±112.3)更短,P<0.05;實驗B組產婦感染率(1.67%)較實驗A組(10%)更低,實驗B組新生兒感染率(1.67%)較實驗A組(5%)更低,實驗B組產房內總感染率(3.33%)較實驗A組(15%)更低,P<0.05;實驗B組產婦護理滿意度(95%)較實驗A組(71.67%)更高,P<0.05。這充分提示產房舒適護理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實施舒適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助產質量,降低產房內感染率,提高了護理滿意度,適宜在臨床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