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軍,鄧莉,龔良國,柏園
南昌市第一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膿毒癥又叫作膿毒血癥,是一種由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性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重度膿毒癥為膿毒癥合并一個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礙或低血壓發展而成的。若對重度膿毒癥患者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的許多器官功能會出現衰竭和膿毒癥休克,其心功能受到抑制,從而導致死亡率升高[1-2]。有研究報道[3-4],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對心功能具有保護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意外發生率,在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中的應用有良好前景。早期目標導向治療(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為常用的重度膿毒癥治療方法,其被證實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通過結合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即艾司洛爾和早期目標導向治療優點,探究艾司洛爾輔助EGDT 治療對重度膿毒癥患者心肌功能及預后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2 月南昌市第一醫院收治的膿毒癥患者82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3∶18,年齡(51.03±4.12)歲,年齡范圍40~67歲,感染因素為腹腔感染10 例,顱內感染7 例,獲得性肺炎感染11 例,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13例,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評分為(18.09±5.99)分;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1∶20,年齡(50.67±4.08)歲,年齡范圍41~65歲,感染因素腹腔感染12 例,顱內感染8 例,獲得性肺炎感染11 例,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10 例,APACHE Ⅱ評分為(17.97±6.13)分。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相關感染因素和APACHE Ⅱ評分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納入標準:符合重度膿毒癥診斷標準[5],①以往無重要器官質性病變;②無心臟、大血管手術史;③本研究經患者或近親屬知情同意,且符合醫學倫理原則要求。(2)排除標準:①心室率<60 次者;②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功能不全者等;③有心肺復蘇史者;④應用過β-受體阻滯劑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肺熱稀釋法持續監測心排血量,在入院4 h 內均開通頸內或鎖骨下靜脈建立雙腔中心靜脈導管,同時股動脈置管。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進行早期目標導向治療(EGDT),EGDT 指一旦臨床確診為感染性休克,應及時給予液體復蘇治療,維持其體征指標達到以下目標:平均動脈壓(MAP)≥65 mm Hg、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2)≥70%、中心靜脈壓(CVP)8~12 mm Hg 以及尿量≥0.5 mL·kg-1·h-1。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輔以注射用鹽酸艾司洛爾(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158,規格:0.1 g)進行治療,靜脈泵注后維持24 h,其計量范圍為0.05 mg·kg-1·h-1~ 0.2 mg·kg-1·h-1,約5 min 調整一次劑量,4 h 內心室率控制<95 次/min,比開始時下降20%以上,之后計量調至0.05 mg·kg-1·h-1水平繼續靜脈泵注。
(1)治療后24 h 臨床療效:有效表現為治療后患者低體溫、呼吸急促等基本消失,CPR 正常,無不良反應發生;好轉表現為治療后低體溫、呼吸急促等有所緩解;無效為治療后臨床癥狀未改善,病情惡化或死亡。
(2)心功能指標:于治療前后利用血氣分析儀檢測血流動力指標間隔與側壁二尖瓣環舒張早期峰值流速/舒張晚期峰值流速(Ea/Aa);心肌標志性指標,采用Access Ⅱ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BECKMAN 公司)檢測肌鈣蛋白(cTnl)、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
(3)炎癥指標:在治療前后采用ELISA 法測定白細胞介素(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
(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治療的不良反應如出血、變態反應、皮疹等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滿足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兩樣本獨立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1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61%,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24 h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心功能指標中血氣指標Ea/Aa 均有所上升,且觀察組Ea/Aa 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心肌相關指標cTnl、NT-proBNP 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心功能指標情況比較()

表2 治療前后兩組心功能指標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炎癥指標IL-1β、TNF-α 水平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表3 治療前后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出血0 例、變態反應0 例、皮疹1 例,對照組不良反應出血1 例、變態反應0 例、皮疹1 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重度膿毒癥及其相關的膿毒癥休克是ICU 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改變主要為微循環障礙。因此,改善微循環障礙為治療重度膿毒癥患者關鍵所在。有研究報道,將EGDT 應用于膿毒血癥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使住院患者絕對病死率降低達16%,表明EGDT 有助于提高重癥患者存活率[6]。目前,拯救膿毒癥患者運動指南[7](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已將EGDT 納入其中作為特異性方案應用于感染性休克前6 h 復蘇,但爭議諸多。艾司洛爾為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主要用于治療心力衰竭,對心肌具保護作用。本研究采用艾司洛爾輔助EGDT 治療,探索其對重度膿毒癥患者心肌功能及預后的影響。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重度膿毒癥患者炎癥指標IL-1β、TNF-α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EGDT治療輔以艾司洛爾治療重度膿毒癥患者效果良好,能更好地降低炎癥反應的發生。既往研究發現,重度膿毒癥患者其具有特殊性的心肌損傷機制,由多機體反應如炎癥反應、心肌抑制、氧化應激損傷等引起,在病程發展中,高水平兒茶酚胺環境會導致心肌組織細胞直接產生心肌毒性反應,從而提高了炎癥因子水平,加劇了心肌損傷[8]。作為β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的艾司洛爾,可改善心肌供氧,降低機體的炎癥反應。
觀察組重度膿毒癥患者血氣指標Ea/Aa 明顯高于采用EGDT 治療的對照組;觀察組重度膿毒癥患者心肌相關指標cTnl、NT-proBNP 明顯低于采用EGDT治療的對照組。表明EGDT 治療輔以艾司洛爾治療可明顯改善重度膿毒癥患者的心肌功能。近年來,有研究證實,艾司洛爾可改善心肌頓抑、心肌凋亡等癥狀,與兒茶酚胺等藥物共同作用可發揮心肌保護作用,達到改善心肌功能的目的[9]。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EGDT 治療輔以艾司洛爾治療結合了艾司洛爾和EGDT 治療的優勢,明顯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且艾司洛爾可顯著改善膿毒癥休克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安全性[10]。
綜上所述,艾司洛爾輔助EGDT 治療重度膿毒患者效果良好,對患者心肌具保護作用,改善患者預后,但由于樣本量較少,關于艾司洛爾對重度膿毒癥患者的作用機制仍有極大的深入探究空間,若要推廣應用,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