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卞,龔 英,岑文靜
(1.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創新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民族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組委會的賀信》中說到:“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了針對創新發展及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創新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在規律,為國家2035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調。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校應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以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為核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斷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是廣西較早加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的高校之一,產學研全面向應用技術大學的標準靠攏,學校以“航天”為特色,以航天品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創新為抓手,強調創新型高級技能人才培養。該校物流專業2019年獲批廣西一流專業建設,與京東合作建設的“京東智能供應鏈產業學院”是廣西示范性產業學院,突出航空物流特色,以“科教協同、產教融合”為手段,以科研素質和實踐技能培養為重點,構建“平臺依托、過程培養和機制保障”三位一體的應用型航空物流人才培養體系,依托管理科學與工程廣西重點學科、廣西航空物流研究中心、廣西航空航天學會及無人機物流學會培養學生的航空物流科研素質,提升創業創新實踐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核心,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是由發散性思維的概念演變而來。發散性思維最早由美國心里學家J.P.Guilford在“智力結構的三維模式”中提出,他認為發散性思維是從給定同一信息的來源中能夠創造出為數眾多不同種類的思維輸出,對一個問題可以產生多種聯想以獲得各式各樣新奇的結論,并進一步指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就是發散思維,發散性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有效方法[1]。上世紀70年代后,M.Baker、R.S.Ristow等眾多學者通過對發散性思維的研究進一步提出了發散性思維的三個維度,即發散性思維范圍的流暢度、發散思維靈活性的變通度以及發散思維新奇成分的獨創度,而這些發散性思維的特征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內容[2-3]。在研究的過程中也有學者發現創造性思維除了是對自身思維結構特征的體現外,也會受到部分周圍環境或心里狀態等因素的影響。R.J.Sternberg指出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是由智力、知識、思維風格、人格和動機五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4]。T.M.Amabile & M.G.Pratt則認為領域技能、創造技能和工作動機是構成創造性思維動機的主要因素[5]。何克抗將創造性思維的結構分為發散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縱橫思維六個維度,其本質是大腦產生的靈感或頓悟的心理加工過程[6]。
對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國外已有不少國家進行了嘗試。如日本開展了“第三次教育改革”,展開個性、綜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將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以此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創新實踐能力;美國則通過開設一系列課程教育體系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借助基礎課程教育的STEM課程、慕課、翻轉課等多種課程形式,來充分激活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7]。國內關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林崇德、胡衛平,等人。林崇德(2014,2018)指出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智力品質,能夠產生新穎、獨特的個人價值或社會意義,并提出了創造性人才培養的自我探索期、集中訓練期、才華顯露期等五階段論,創新型教育與創新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高校與中學聯合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來建立積極有效的創造性人才培養模式[8-9]。胡衛平設計了“三學”創客課堂即學思維、學探究、學創新三個層次的綜合活動課程,在研究創造性人才成長的規律基礎上通過課程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10]。
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評判,比較成熟的工具是由P.A.Facione等人(1992)開發的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量表CCTDI[11]。香港理工大學彭美慈等人結合中國實際對美國版的“批判性思維量表”進行了適當修訂,得到了適合中國國情本土化的批判性思維量表CTDI-CV[12]。CTDI-CV包括了“尋求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思維自信心、求知欲、認知成熟度”七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10個小題項,通過每個題項的評分標準來反映批判性思維能力強弱。每個維度的評分若在40分以上,說明該維度的批判性思維特質具有積極表現;若在50分以上,則說明該維度的批判性思維具有極強的特質表現。批判性思維的總體評分若在280分以上,表明批判性思維能力較強;若評分在350分以上,則表明具有極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量表的特質描述詳見表1。本土化的CTDI-CV經過彭美慈等人的改進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內容效度為0.89,α值為0.90,各特質分別為0.54~0.77,顯示了較高的內部一致性。

表1 批判性思維量表的特質
通過與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授課以及課間交流發現,該批學生上課思維的活躍性與積極性不夠高。從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兩個專業學生參與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情況來看,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共有7人作為組長或小組成員參與到項目活動當中,并獲批了4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而2018級物流工程專業的學生有16人作為組長或小組成員參與到項目活動中,并獲批了9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經過幾個學期的考察,筆者發現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兩個班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不如同級物流工程專業工科學生。故而引入“問題式教學法”,嘗試激活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管理類學科學生思維應有的積極狀態。
問題式教學法最先由美國學者J.Dewey提出,其主要思想是“做中學”,并指出了問題式教學法實踐的五個步驟,即情景、問題、假設、解決、應用[13]。為了進一步激發2018級物流管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根據問題式教學法的特征,順應桂林航天工業學生的特點并結合“物流金融”這門對思維創意較強的課程進行了相應的教學環節設計,整門課程的教學包括課堂教授、問題探討、課外小組討論三個環節。
2.2.1 課堂講授。在“物流金融”課程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授的環節是基礎但不是重點,重點應是突出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環節。故而課堂講授的內容主要是講解這門課相關知識點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主要針對的是這門課程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及學生所沒有接觸到的有關領域。
2.2.2 問題探討。問題探討是問題式教學法的重要核心環節,為了更好地將問題探討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突顯出來,加之“物流金融”有較強的實踐應用性,筆者在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將問題式探討與教師課堂講授交替進行,并在課前、課中、課后等每個教學環節設置相應的問題來與學生互動,故而這門課的課堂講授與問題探討環節所設置的比例大約為6:4。教師在課程講授過程中不失時宜地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經過初步摸索,筆者覺得問題探討環節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要點:一是問題設計要明確,盡量做到前后連環緊扣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二是難度程度要適當,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去主動思考;三是可多嘗試些開放性問題,鼓勵讓學生自己去搜尋問題的答案,形成不同且具有一定說服力的觀點見解。
2.2.3 課外小組討論。課外小組討論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一環,小組討論的環節從第八周開始,按照小組討論要求并結合學生興趣采取自由分組的方式,以5人為單位形成各自的討論小組。根據“物流金融”的課程特點,共設置4個緊扣章節教學內容并與社會實踐有關的小組討論主題,要求小組成員圍繞上述主題利用課外時間搜羅資料對每個主題形成一個小組匯報方案,并從第十六周開始的課堂教學中分別給各組陳述自己觀點的機會,同時讓其他小組對作陳述小組的方案進行分析點評,在各小組點評過后教師最后對該小組的方案進行概括性總結。這樣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導意識,引導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與評判,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潛能。
問題式教學法與傳統講授式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傳統講授式教學法往往側重自上而下教師對知識的灌輸講解以及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絕對掌控,教師所承擔的是掌舵者的職責,是課程教學的主角。而問題式教學法則要更多的要激活學生思維的主觀能動性,關鍵與核心在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對課程所講授領域內的知識進行自我思考,更多的體現了一種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由下至上的教學過程,教師則更多承擔的是觀察者、引領者、促進者等角色定位,學生才是課程教學的靈魂。
經過一個學期對“物流金融”課程嘗試的問題式教學法設計及對教學過程的經驗總結,筆者認為以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的問題式教學法設計重點應體現“三個要點”:①以問題為核心的啟發階段。通過對與課程不同章節有關的問題設計,來引導學生對課程相關知識領域的積極主動探索。可以結合當下與物流金融相關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來引導學生對該問題的看法,其間不設常規正誤評判標準,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多抒發自己的觀點,針對思維尚未完全成熟定型的學生群體,這種事先不設正誤評判標準的做法有助于保護學生對問題看法的獨立性,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潛力的發揮。②學生自評為主的思想碰撞階段。根據“物流金融”這種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課程的特點,以鮮明典型案例或社會熱點事件為背景,結合管理類學科較為靈活的特性,通過開放性問題的引入要求學生在回答問題前審慎思考,形成自己的邏輯分析與觀點,并注意聆聽他人不同的意見看法,對提出的問題及不同觀點,教師引導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予以解答,以此形成學生間不同思維的激烈碰撞與沉淀。③既有事實結論的檢驗階段。教師身份角色的轉變是問題式教學法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在問題式教學法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始終保持觀察者、引領者、促進者的角色定位,根據學生思維碰撞的結果,最后將問題的即有事實結論呈現給學生,將學生自成觀點與即有事實結論進行比較,帶領學生去發現其中所蘊含的不同邏輯,檢驗最終結論的合理性。
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共有2個班級,由于“物流金融”課程的授課時間是在大三上學期,根據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此時并沒有對物流管理專業進行方向細分,故而2個班級的授課同時進行,同時為了保證教學質量,2個班級的授課是以小班授課的形式來進行。2018級物流管理學生共有103人,其中有7名來自越南、印尼、老撾等國留學生和1名去武漢理工大學學習交流的交換生。由于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留學生無法返校,交換生2020-2021全學年在武漢理工大學進行學習交流,故而問題式教學法的授課對象不包括留學生和交換生,學生的構成情況見表2。

表2 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構成
為了更好的摸清“物理金融”課程所引入的問題式教學法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施效果,借助于彭美慈等人的批判性思維量表CTDI-CV,以問卷的方式對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展開了調查。采取“前測+后測”實驗結果對比推斷的方式,要求學生在這門課開學第一周和最后一個教學周即第十八周分別完成CTDI-CV的問卷測試,每個學生完成一份問卷,共發放量表調查問卷95份,回收有效問卷95份,具體評分結果詳見表3。
由表3可見,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測試前后差異較為顯著,該門課程實施問題式教學法后的總體評分為294.58分顯著高于實施前的261.47分,并且超過了280分的評分標準,表明學生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特質,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批判性思維的各個維度來看,七個特質中“尋求真相”、“開放思想”、“思維自信心”、“求知欲”的前后測試差異也較為顯著,其后測的評分分別為45.76分、44.32分、43.62分、46.37分,均超過了40分的評分標準,進一步表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中這四個方面的特質較強,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而“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和“認知成熟度”的前后測試得分差異不明顯,筆者推測可能這三個批判性思維特質與個人的成長環境更為密切,需要學生花較長時間的培養及習慣來形成,而僅僅依靠一個學期“物流金融”課程問題式教學法的引入,無法立竿見影直接對學生這幾個方面的特質進行有效地培育與引導。

表3 學生批判性思維前后測試差異比較
借助于批判性思維量表,通過上述研究的結論可知,問題式教學法的引入有利于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育引導,特別是在尋求真相、開放思想、思維自信心、求知欲等方面效果較為明顯。問題式教學法的設計要掌控好教學與設問尺度的把握,既不能太依賴于傳統的“教”,容易導致學生思維的懈怠、缺乏主動思考的積極性,也不能過多的依賴于“問”,讓授課知識點的系統深度有所影響,故而需要做到對授課內容的全面把握與授課技巧的合理安排。通過一個學期“物流金融”課程引入問題式教學法授課的探索與思考,筆者認為要符合國家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問題式教學法的核心是問題設計。問題的設計要合理自然有針對性,難易度要深淺結合,最好是前后連環設計由淺及深的逐漸引入來啟發學生去主動思維。切不可為問而問,生硬地去設置構造些意義價值不大的問題,這樣不但不能達到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而且還有可能適得其反,讓學生覺得這門課的內容粗糙淺薄進而失去對這門課學習的興趣。
第二,教師是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關鍵。在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教師起主導作用,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對所教課程的理解以及合理的課程設計,在備課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并合理地融入貫通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課后互動等方式鼓勵與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去思考,激活學生的探索求職欲來尋找問題的答案真相。
第三,利用好微助教、雨課堂等手段輔助教學。得利于互聯網的發展,充分應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成果,以微助教、雨課堂等線上工具輔助課堂教學,通過組建QQ群、微信群等方式來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環節,使學生更易于發表自己學習過程中的觀點見解,方便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過程中及時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況,對其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與鼓勵,促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