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析和研究高考試題不僅能清晰明確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情況,而且能精準指導高考總復習.文章通過研究2022年全國高考甲卷生物試題,從考點分布、知識比重、考查知識特點、考查能力特點方面進行歸納分析,得出2022年高考生物試題依然依托《高考評價體系》、以素養培育為導向、重視主干基礎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察之結論.并透過高考題,提出了相應的備考策略.
關鍵詞: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生物試題;高考備考;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34-0142-03
收稿日期:2022-09-05
作者簡介:沈忠娟(1987.8-),女,云南省大理人,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1 2022高考試題分析
1.1 考查點分布
將2022年高考生物題與2011年高考生物試題進行認真比較,發現試卷考查知識點整體以穩為主、穩中有變,見表1.
1.2 知識考查特點分析
一是聚焦概念,考查基本原理.試題突出基礎性,強調用生物學的知識解釋生命現象、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第1題以人體中的鈣元素為切入點,考查無機鹽在人體中的作用原理;第3題要求分析植物品種矮生的原因,考查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激素經受體發揮作用.第4題以體育鍛煉為情境,考查有氧呼吸的基本原理.第30題考查體液免疫中漿細胞、抗體、再次免疫等基礎知識.
二是拓寬情境來源,體現素養導向.試題豐富情境來源,更好地引導考生思考問題,綜合運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解決生產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第37題以分離降解石油的菌株為主題,考查微生物培養的基本原理,引導學生關注環境保護.
三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培養責任擔當意識.高考生物歷年來都注重立足生態學內容的考查,突出生物與環境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培植生態文明理念.第31題以林地動植物資源調查為背景,考查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群落豐富度等基礎知識及動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深刻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擔當意識.
四是傳達健康生活理念,倡導積極運動鍛煉.國家從各個層面致力推動青少年學生科學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因此高考生物注重滲透體育健康意識,引導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全國甲卷第1題以鈣離子的生理作用及維生素D促進鈣離子的吸收為主題,說明曬太陽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長和預防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生物學原理,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的意識.第30題考查免疫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健康,領悟為了獲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種疫苗時可多次接種,使機體產生更多的抗體和記憶細胞,倡導健康生活.
1.3 能力考查分析
一是彰顯學科特質,考查實驗探究能力.高考生物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愈發加重,主要涵蓋實驗設計、方法選取、數據分析、結論概括、評價改進等多個方面.全國甲卷第2題創設探究細胞液濃度不同的3種植物細胞放入相同濃度蔗糖溶液后發生不同變化的問題情境,考查滲透壓、細胞質壁分離、水分運輸等基本概念,以及對細胞濃度和蔗糖溶液濃度在實驗前后變化的推理和判斷,體現了將實驗實踐與概念學習緊密聯系的特點,提高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
二是突出學以致用,考查應用能力.高考生物立足學科特征,結合生產生活實踐考查應用能力,體現學以致用,達成以考促學的目的.全國甲卷第32題圍繞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玉米的雜交育種問題,考查遺傳基本規律以及人工傳粉的具體做法,突出理論與實踐并重,強調遺傳學應用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重要性.全國甲卷第38題圍繞牧場對一只產肉性能優異的良種公羊進行擴繁的實際問題,考查胚胎工程基本原理和流程.
三是鼓勵開拓創新,考查創新能力.高考生物通過創新情境設計、設問方式等途徑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全國甲卷第6題考查2對等位基因的遺傳規律,其中1對等位基因控制花粉育性且含a的花粉有一半不育,這與常見的性狀——不影響育性或胚胎致死等不同,要求學生準確把握試題信息的含義及其在子代分析中的應用,在新情境下解決問題.四是設問形式新穎,考查逆向思維能力.高考生物注重思維深度和靈活度的考查,創新試題設問方式,轉變問題切入點,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全國甲卷第3題根據實驗結果判斷矮化原因,第5題根據魚群的變化曲線分析是哪種參數在隨時間變化,37題以表格轉文字給出某學生比較2個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實驗的結果,要求推測該學生的實驗思路,轉變根據實驗設計推測實驗結果或得出實驗結論的常規形式,逆向設計試題的設問,考查對實驗變量的分析和表述能力.
2 復習備考建議
2022年高考生物試題考查的內容和能力,對教師在帶領學生備考2023的高考生物具有指導性的作用.
2.1 加強理論研究,把握高考方向
深入研究《高考評價體系》、《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明確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所以還要反復研究高考真題.
作為高考命題的指揮棒,高考大綱有著極強的權威性和嚴謹性,因此研究高考絕不能忽視考試大綱的細微變化和新增內容.教材、課標、考綱、考試說明、試卷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關系: 教材是依據課程標準來編寫的,考試大綱是對課標的要求具體指示和劃定范圍,考試說明是對考試大綱的進一步細化,對試卷結構和題型進行具體說明.
最后,務必重復訓練高考真題,反復研究揣摩,對于考全國卷的考生,近五年的全國卷和海南卷都要認真對待,因為它們都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出處相同,考生應著重去研究、去體會高考的出題方式、出題思路和解題規律.
2.2 夯實基礎,構建體系,提升能力
高考評價體系的“四翼”之首是基礎性,其次才是綜合性.這也表明只有加強基礎,理解基礎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才能很好地構建知識體系,提升能力.那么如何實現“四翼”中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完美過度和銜接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認真貫徹三個輪次的復習.經過多年的一線教學,筆者總結了較為合理的時間安排:
第一輪復習:從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之后至高三上學期結束,為期七至八個月.基本按照課本順序為主線條進行,回歸課本,關注教材的各個角落,涵蓋所有知識點,夯實基礎知識,建立知識網絡.在一輪復習過程中主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基本實驗技能、歸納總結的能力.
第二輪復習:從高三下學期2月底至4月底,為期兩個月.主要以專題知識整合的形式進行復習,串線織網,使主干知識系統化.在二輪復習過程中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實驗探究能力;夯實教材實驗,《考試說明》中涉及的20個實驗,掌握其基本原則、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并具備科學實驗探究的基本能力;加強學生從圖表中提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輪復習:從高三下學期4月底至6月初,為期一個月左右.這輪復習以大概念為主線,回歸課本,查漏補缺,同時強化模擬訓練提高審題能力、應試能力和心理素質.在講練過程中教會學生勾畫關鍵詞,挖掘隱含條件,排除干擾因素;通過典型例題教會學生解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一些解題方法和技巧,介紹一些考試時的心理暗示和調節方法,提高應試技巧和心理素質.
2.3 強化訓練、習得技巧
除此之外,還要注重理綜整套試卷的訓練.合理安排答題順序、分配答題時間是關鍵.學生通過幾次理綜試卷的模擬練習,不斷摸索,不斷改進,不斷優化,找到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和答題時間分配后,就要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無論試卷的難易程度如何,在此時間分配和順序的基礎上進行微調,就能在真正的高考中臨危不亂,順利答題.對于生物高考要得高分的話,要加強選擇題和選修題的限時訓練,確保這兩個部分盡量滿分.
2023年的高考,將是第一次使用新教材的老高考模式,所以不難推測高考生物試題在各方面都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為此建議教師在備考時,教會學生緊跟老師的步伐,科學備考,反盲目刷題、反死記硬背,具備“以不變應萬變”的強大心理,無論新高考如何變化,其考查都基于高考評價體系,聚焦于學科核心素養,考查的關鍵能力、必備知識都是相對穩定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3] 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季春陽]